在世界历史上,实在找不出一个像俄罗斯这样特立独行的矛盾综合体:丰富的资源与落后的经济;高雅的艺术与粗犷的工业;既排斥西方又时刻想融入欧洲;长着西方人的皮囊却生了一副蒙古式的骨相;引以为傲的双头鹰,经常在东西方之间左顾右盼……

在历史上,俄罗斯总是在不断地上演被人轻视、绝地反击、走上巅峰、跌入谷底、然后闪电崛起的好戏。俄罗斯就是在命运多舛的循环往复中,逐渐与外部世界拉开了距离,这也许是它的宿命。多少年来,俄罗斯多艰的民生、紧张的气氛、压抑的空气让它充满了悲情色彩。

那么,俄罗斯就没有希望了吗?绝对不是!不论时事风云如何变幻,处境如何困难,这个民族依然表现得弹性和韧性十足。因为在俄罗斯,从来就不缺乏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希望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壹

13世纪,剑降临了,蒙古旋风席卷罗斯大地。从此时起一直到15世纪末,蒙古人统治了俄罗斯整整二百多年。

漫长的统治,让全体俄罗斯人都戴上了沉重的“蒙古枷锁”。蒙古人在长期征战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军事政治制度——八思哈。蒙古金帐汗国就是通过八思哈制度,加强了对罗斯地区的严密统治。

1480年的乌格拉河冰面之战,莫斯科公国彻底击败了金帐汗国,八思哈制度被完全废除。但这种军政合一的统治模式却遗留在了俄罗斯的文化之中,八思哈以另外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由于俄罗斯人偏居欧洲一隅,蒙古人的统治更加重了这种闭塞状态,致使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新风从来就没有吹拂到这里。而继承了蒙古式东方专制主义政体、政治习惯和社会组织方式的沙皇政府,更是对后起的启蒙思想嗤之以鼻。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自称“沙皇”,标志着农奴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最终确立。从伊凡四世开始,历代沙皇都热衷于对外扩张和对内镇压,沙皇俄国成为亚欧大陆最反动的封建堡垒。在俄国的统治下,各族人民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虽然在后继的沙皇中,也不乏像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那样的开明君主。但他们搞开明专制的初衷,并不是想改变老百姓的悲惨处境,他们只是想让俄国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让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变得更为强大,以便进行欧洲争霸和扩张领土。

这时的俄罗斯,对沙皇和贵族来说是王道乐土。而对广大各族人民来说,却成了令人闻之色变的大监狱。

02贰

1825年12月26日凌晨,俄国首都圣彼得堡被白雪覆盖,寒冷的天气下,万物俱籁。然而,当清晨到来时,一声军号声打破了寂静。三千多名俄国官兵从营房中出发,表情严肃,全副武装,一路高呼“拒绝宣誓!”“反对宣誓!”“要求宪法!”“要求民主!”的口号,在百姓们震惊而又期待的目光下大踏步地向皇宫进军,兵锋直指远处正在准备登基的尼古拉一世。

这些官兵们是谁?他们是由一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的贵族青年和知识分子领导的队伍,就是后来被列宁高度评价为“俄国第一代革命者”的十二月党人。

这些十二月党人并不是深受沙皇制度压迫的底层民众,相反,他们大多出身高贵,且在沙皇机构中担任官职。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些贵族毅然反抗沙皇制度呢?

事情要从1812年说起。那一年,拿破仑率军入侵俄国,年轻的贵族青年们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号召下参加军队,与入侵者英勇战斗,捍卫了祖国的荣誉。

拿破仑被击败,俄国的民族主义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他们最终以解放者的姿态跨越了整个欧洲,一路进抵巴黎。但出人意外的是,这群俄国官兵刚刚品尝到胜利的喜悦,居然一下子都陷于迷茫沉思之中。

原来在他们还没有走出国境之前,在他们的认知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和俄国一样,天生就把人分为高低贵贱。农奴是低贱的,应该像对待牲口一样对待他们;地主和贵族是高贵的,沙皇是至高无上的,不同层级的人就应该泾渭分明。在他们看来,残暴、落后、愚昧和冷漠就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

但他们一走出国境就惊奇的发现,欧洲人特别是法国人和他们的祖国大不一样:这些国家不仅是城市,而且乡村也收拾得很整洁明亮;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农奴,人与人之间相对平等,人们可以很随意的谈论,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这样一来,这群俄国军官作为军事上的征服者,反而被法国的政治、文化和思想征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叁

1815年后,俄国官兵们带着自由的火种回到了俄罗斯,他们迫切希望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做出改变,但他们很快绝望了。

亚历山大一世作为欧洲的救世主回到了圣彼得堡,受到朝野山呼海啸般的欢迎,这让他自负起来。他一方面加强了国内的军事封建制度,对农奴进行残酷折磨和迫害,以至于俄国饿殍满地。另一方面,他依靠俄国庞大的军力,组织反动的神圣同盟,到处镇压欧洲革命。

沙皇的倒行逆施让许多俄国进步人士看不到希望,他们为了理想开始结成秘密社团,“十二月党人”逐渐形成。他们认为,为了俄国的未来,必须为废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而斗争,必须实行代议制的君主立宪制或者共和制以取代专制,以便创建一个全新的,自由的,民主的,人民能够有尊严地活着的制度和国家。

为了达成最好的效果,十二月党人认为革命最好选择在新沙皇登位之际。

机会终于来了。1825年11月,亚历山大一世在塔甘罗格暴死,形势突变令十二月党人措手不及,迫使他们不得不提前举事。

亚历山大一世没有子嗣,他死后,俄国内部出现了皇位继承问题。二弟康斯坦丁大公向三弟尼古拉宣誓效忠,而尼古拉起初对皇位也有些意兴阑珊,也向兄长宣誓效忠,直到尼古拉接到了兄长的再度推辞后,才决定登基。

1825年12月26日(俄历12月14日),十二月党人率领军队到达圣彼得堡参政院广场,准备向沙皇逼宫。尼古拉一世调集9000名步兵和3000名骑兵,立刻命令炮兵开火,向起义军密集的战阵发射霰弹。起义者退到冰冻的涅瓦河上,冰面已被炮弹打穿了许多大洞,不少人掉了进去。参政院广场上弹痕累累,血迹斑斑,一千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与此同时,南方乌克兰的十二月党人也发动了起义。尼古拉一世立即派兵进行镇压,鲜血染红了第聂伯河草原。

04肆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尼古拉一世立即进行清算。以彼斯特尔、雷列耶夫等为首的5人被处以绞刑,121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被流放的一百多人中,仅有12人超过34岁,其余大多数人不到30岁。虽然他们终身流放于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但他们对理想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息。他们在流放地著书立说,向当地人传播革命的思想,希望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开启民智,为革命思想播下了延续的火种。

尼古拉一世登基当天就发生了如此严重的流血事件,让他的统治更加趋于保守和反动。他在加紧压榨国内民众的同时,还充当欧洲宪兵,到处进行侵略扩张,终于在1853年触发了克里米亚战争。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军凭借技术优势完胜庞大的俄军。尼古拉一世急火攻心,最终抑郁而亡。俄国的惨败,让俄国上下都开始进行反思。

俄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审视自己国家的各种弊端,批判沙皇制度的黑暗和丑恶,开始更加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命运。这种思想反映在文学和艺术上,让俄国涌现出一大批现实主义大师,如列夫·托尔斯泰、契科夫、屠格涅夫等人,简直灿若群星。

战争的失败和民众的不满倒逼沙皇政府进行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布解放农奴,俄国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05伍

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初衷是好的,但效果要大打折扣。贵族势力被削弱,他们满腹怨言;农奴就像在笼子里关久了的小鸟,猛地被放出去很不适应,况且还要担负巨额债务;改革派认为沙皇的改革不彻底,农奴只是获得表面的解放;而激进派则认为沙皇软弱无能,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他们行动了,1881年,他们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

但不管怎样,俄国社会经过改革,踉踉跄跄抓住了最后的机会,于19世纪末昂首迈进资本主义社会,初步完成了工业革命。

由于俄国社会自由化浪潮加剧,在亚历山大三世即位后,出台一系列强化社会治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但由于没有大的战争和动乱,俄罗斯在总体上持续了繁荣和高速发展。

到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统治时期,一心想在公众面前扮演“小父亲”的亲民形象,使得俄国社会更加的“自由化”。据统计,从1876年到1905年这30年内,俄国一共处死了486人,也就是说,全国一年仅仅处死了将近17个人。当时的社会面貌,用索尔仁尼琴的话说,这是一种“时代的空气”,“这种驱散黑云的普遍湿润和新鲜的空气,这种吹遍整个社会的自由之风——是决定性的。”

但一战的爆发打断了俄罗斯社会发展的进程。由于俄国的相对落后,最终它打输了战争,国家发生了革命,红色政权建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陆

苏俄刚刚建立的时候,面对国内外敌人的反扑,在危急情况下,为集中国内一切人力、物力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该政策的核心是采取“余粮征集制”,但在执行的时候,往往把农民的口粮和粮种都给征集走了。由于手段过于粗暴,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到了斯大林时期,国家局势稳定了。为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苏联实行了剪刀差政策,疯狂压低农产品价格,提升工业品价格,使工业迅速获得必要的发展资金。

另外,对广大农村实施集体化政策,农民被强行赶入集体农庄。大批农民被诬告为“富农”,流放到西伯利亚。苏联当局为了多收粮食,极度夸大农田产量。这样一来,苏联主要产粮区在1932-1933年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据统计,全苏一共有一千多万人被饿死,其中最为肥沃的乌克兰被饿死了300-700万人。

这还没有完,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席卷苏联全境。

1934年12月1日傍晚,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被刺身亡,标志着历时4年的大清洗运动全面开始。随后,苏联的政治空气骤然紧张,到处都是揭发告密和抓间谍案件,执行枪决的手续简化了,死刑年龄下降到12岁,株连的例子俯拾即是。

经过清洗,列宁时期的7名政治局委员中,除了列宁和斯大林,其他5人全部处死;1934年,苏共选出了139位中央委员中,被枪决的多达89人;1937年苏联全国有1966名党代表,结果1108人秘密消失;在1937和1938两年间,大约400万人被镇压,其中被判处死刑的就有70万人;如果计算整个三十年代,则有1622万人被镇压,而各种原因死亡的人则有800万之多。

大清洗也波及到了军队。全国5个元帅中有3人被直接枪决,1人被折磨致死;57名军长中,50人被除掉;397名旅长中,有220人被清除;456名团长中,401人被杀害。海军最高指挥员几乎全被处决,全国共计3.5万名苏军高级指挥官被杀。

为了惩罚那些不听话的人,苏联在全国建立了476座独立的集中营,也就是古拉格。在1929年到1953年的24年间,至少1400万人被监禁于古拉格,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索尔仁尼琴。一直到1953年斯大林病逝后,古拉格的规模才大幅缩减。

07柒

苏联最黑暗的一段历史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开展了破除个人崇拜和迷信的运动,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在各领域出现了一点活力。在这一时期,苏联不再将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进行肉体上的消灭,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国力上处于巅峰状态,在政治上日渐保守和僵化,出现了一批特权阶层,这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一直到戈尔巴乔夫时期,试图对苏联僵化的体制进行改革,结果用药太猛,导致苏联在1991年解体。

整个八九十年代,苏联以及后来独立的俄罗斯都在迷茫中进行探索,在国家阵痛和社会剧变中找寻国家发展的方向,一直到强人普帝上台,俄罗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公元2024年2月16日,俄罗斯著名反对派活动家纳瓦尔尼,死于俄罗斯靠近北极的涅涅茨州监狱,年仅47岁。官方报告纳瓦尔尼是在流放地散步后死亡,但这一说法引起外界的质疑。

据英国《泰晤士报》最新报道,纳瓦尔尼当天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环境冻了很长时间,致使心跳放慢,然后被人一拳击中心脏暴亡。

近年来,俄罗斯已经出现了多起名人离奇死亡事件。2004年,报道腐败的福布斯编辑俄罗斯裔美国人保罗被枪杀;2006年,逃离了俄罗斯的特工亚历山大被毒死,也是这一年,调查车臣腐败的记者安娜在公寓楼被枪杀;2015年,反对派鲍里斯在克林姆宫附近被枪杀;2017年,逃亡到乌克兰的俄罗斯反对派丹尼斯在基辅被枪杀;2022年,批评俄乌战争的67岁的俄罗斯富豪拉维尔在医院“坠楼死亡”;2023年8月,厨子普里戈津“飞机坠毁死亡” ……

08结束语

回顾俄罗斯跌宕起伏的兴衰沉浮史,我们会发现俄罗斯这个民族多灾多难、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有着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它身处权力高峰时,在国际舞台上能恣意驰骋;而当它陷于低谷时,往往又不甘沉沦。现在的俄罗斯,也许正处于低谷,但通过纳瓦尔尼事件,我们觉得俄罗斯是一个有希望的国家,因为它有很多像纳瓦尔尼这样仰望星空的人。

文/来源于凭阑听史,敬请大家点赞、收藏、分享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