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这是上世纪30年代,北京城赫赫有名的四大名医,他们闻名全国,妇孺皆知,声名显赫。

一提起这四大名医,即便对于现在的中医界,也是影响深远。

他们的声望是来源于当时百姓的口耳相传,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人家,都对他们的医德和医术十分信服。

在这四大名医之中,施今墨老先生逝世于1969 年,并且后代、门人众多,因此流传下来的故事也是最多的。

施今墨先生收徒非常严格,即便是好友之子要投于门下,也是毫不含糊。

话说有一次,有一位施先生的好友之子,要从施今墨先生学习中医。

施先生命好友之子随便在书架上抽取一本书,那是《内经知要》。

施先生叫他把书首薛生白的序言,念读一下。

因为那本书是木版的,没有句读符号,他念不下来。

施先生婉转地对他说:你把中文再学上一个时期,再来跟我学中医,那就好了!

从这里也可看到施今墨先生对门生的要求是既严格而又全面的。

这也说明:中医有必要学好中文,才有深入钻研祖国传统医学的工具,这同西医有必须要学好外语,才能去广泛吸收国际的先进医学是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习中医,很多人就想着喜欢短平快,学个一招半式,以为会拍打拉筋、知道个茄子绿豆就敢说自己懂中医,甚至就敢给人看病。

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玷污了中医的名声。

古人讲“秀才学医,笼里捉鸡”。

这句话放到现代,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认字、识字,懂文言文的基础上,你再去学习理解中医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现代人繁体字认不得,字意、词义含混不清,一堆网络用语,古代文献读不懂,怎么可能回归古中医,去静下心来理解古中医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很多人只会停留在浅薄、粗鄙的状态,接受通俗易懂的东西,更谈不上一门深入,独立思考,形成中医的思维,从而坚守自己的见地。

而没有了深厚的学问做基础,修、习、行也就成了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