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来了,填平一切落寞。

过去,国内新势力销售榜的第一品牌交替,理想汽车从未品尝过登顶的滋味。可在2023年,它却一举逆袭。

2月26日,理想汽车披露了一份被称为“创历史”的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23年,理想汽车营收1238.51亿元,同比增长173.48%;净利润118.09亿元,同比大增681.06%。

这个成绩确实相当令人惊叹。因为2022年以前,理想汽车的净亏还损累计64.5亿元以上,直到2022年,理想汽车的净亏损还是超过20亿元。

没想到2023年便厚积薄发,迎来了史诗级别的爆发,理想也首次实现年度盈利,而且凭借2023年的盈利一举填平了之前五年的累计亏损,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业绩披露后,理想汽车在美股和港股均迎来大幅上涨。截至2月26日美股收盘,理想汽车总市值一夜上涨约69.39亿美元,升至438.62亿美元。

这一年,对于理想汽车来说,是春风得意。

01.

很多人对于理想汽车最大的印象来源于三处,每一处都堪称“叛逆中的成功”:

其一,是在巨头专注纯电动领域的时候,它在被一片不看好的情况下坚持走增程式动力路线。结果因为缓解了国人的里程焦虑,它成功了。

其二,在其他品牌不断推出不同赛道产品以试图拓宽受众群体的时候,它沉迷“套娃”,差不多的内饰、差不多的颜色,中号、大号齐上阵。结果,只靠三款SUV,它又赢了:

国内每售出10辆大型SUV,就有7辆是理想L9。连续几年,理想L9蝉联大型SUV销量冠军,理想L7和理想L8包揽中大型SUV年销量冠亚军。

其三,是关于品牌创始人李想。

事实上,前两个印象标签多多少少来自于李想的品牌战略。

江湖上流传着不少关于李想的故事版本,有人说他是“产品暴君”,有人说他是“毒舌大嘴”,还有人说他有“像素眼”和“通感体”的超能力……总之,他身上的奇特标签不少。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评价是,有人将他形容为马斯克的“信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释:其实李想很早就和马斯克同框过。十年前,2014年,特斯拉正式向第一批中国区8位车主完成交付,李想就是那八分之一。一年后,车和家在李想手里诞生,这也是理想汽车的前身。

我猜想,这样一个称呼的由来,或许是因为这两个车企掌门人身上都有着极其浓烈的个性色彩,且还有不少共同点。

最鲜明的是,两个人在社交平台上的风格就颇为相似。

在微博上, 李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前端冲浪且具备强观点与情绪渲染的输出者形象,除了为自家企业站台、传授成功经验和经营哲学、对行业发展发表看法,怼人、反讽和内涵对手也是一把好手。

而从创立品牌历程来看,两 人虽不是科班出身,但过往都创立过大获成功的产品:马斯克创立特斯拉之前创立的Paypal成为全球主流支付平台,李想在创立理想汽车之前也手握全球最大中文汽车网站“汽车之家”。

而且,在决定踏上造车这条路之后,他们还达成了一个同样的决定:选择自建工厂


02.

即便是到现在,做出这样决定的车企也不过屈指可数。

特斯拉当初为什么会做出自建工厂的决定?

曾有业内人分享过特斯拉Roadster 1的生产过程。

Roadster 1当年生产的时候,车身由法国制造,电动机由中国台湾制造,需要购买单块电池,运到泰国组装成电池组,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英国去清关。

然后,整车在英国组装,经由船运,花上几十天从好望角运至洛杉矶。

这样一个环环迭代的过程就牵出了一个问题 :一个环节一个产地,即便特斯拉有能力找到顶级代工商,也很难确保调动起外包服务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导致的结果就是工程师深陷其中,只能到处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延续到了Model S的初期。马斯克和他的团队不希望这样的不稳定因素影响到新品牌的发展,无论如何品牌都不能先在代工厂的阻碍下折戟。抱着这样的决心,特斯拉决定自建工厂。

而避免假手他人而带来不确定的生产风险这一点,对于理想汽车也通用。

理想汽车智能制造一位负责人曾说过: 之所以选择自建工厂,是因为工厂能拉动解决“所有的问题”。光从生产速度上说,不管是理想ONE,还是L9、L8、L7,基本上第二个月就可以生产到1万辆,这个速度在全球都是罕见的。

从一开始就选择走自建工厂这条路,而非代工,也能看出作为理想汽车的掌门人,李想对于汽车产品的发展有着很清晰的定位和需求。

而理想汽车的崛起也似乎印证了这一条艰难却正确的道路。新能源汽车,归根到底仍属于重资产的制造业,越到中后期,企业是否具备建立自研、制造体系的能力至关重要。

03.

2016年,理想汽车刚成立一年之际,怀揣着自建工厂的想法,李想就带着他的3页PPT上路了,他要为自己的创业公司寻找一个满意的生产基地。

他最终找到了江苏常州

和常州几次密集洽谈下来,李想的三页PPT让敏锐的常州看到了产业的希望,而常州武进高新区“厂房代建+招投结合”的创新模式也给李想的团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于是,常州趁热打铁,武进产业基金参投了理想汽车7.8亿元融资。

理想汽车常州工厂由此落地。

那是2016年,要等到4年后,一个叫合肥的城市才出手为几乎弹尽粮绝的蔚来“续命”。

那一年,常州“新能源之都”的名号也还没有打出,心怀壮志的一车遇见了蓄势待发的一城。

几年时间过去,常州让李想感到来对了地方。 日前,他甚至在微博评论区表示:“我们应该感谢常州才对,营商环境太好了。”

这几年来发生的事情完全互相辉映:一边是理想在常州的一个工厂在2023年的营收就超过了1000亿,常州理想汽车收获“纳税特别重大贡献奖企业”,一边是常州GDP迈入万亿俱乐部,堪称新时代企业与城市共赢的绝佳案例。

今年年初,李想在微博上发布的公司新一年目标也提醒着所有人,这个车企已经今非昔比:

2024年理想的目标是年交付80万辆、月交付破10万辆。

这是个什么概念?

80万辆的年销量,和理想2023年的37.6万辆销量相比,增幅高达113%,比奔驰2023年在华交付的新车数据还要高。

敢这样定目标,除了魄力和勇气,还需要超高的增速来保底。而理想的底气在哪里?

我想,理想汽车在常州的智能制造基地或许能给到我们一些答案。

理想在常州的智能制造基地,完全由理想自己研发、建造、运营,这是理想汽车首个也是目前最大、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已实现平均40秒下线一台车的生产能力,保障了理想L系列发布即上市、上市即上量。

事实上,常州工厂的存在还为理想汽车构建了另一大优势:

它创立了一套自己的智能化生产体系和数字化平台,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理想汽车自研的MES系统和Li-MOS数字化平台,支持从接订单、制造排产到物料配送再到整车交付的实时流量迭代,一台车从接单到交付平均周期你猜多久?

7天。

理想身上的“互联网企业”基因很强,很多传统车企市场的生产信息系统、质量信息系统、物料拉动系统都是采购的,但理想坚持全自研。

自研的好处是什么呢?

能够不断地迭代、不断地学习成长,并且,理想可以比其他车企更快地“批量复制”,把一个工厂的整套流程非常快地复制到另外一个工厂。

04.

当我们把视线从理想身上挪开,只看看周围的一圈,便能有新的发现:理想汽车的产业链端企业,尤其是上游企业,有不少都被理想吸引到了常州。为理想汽车提供电控系统的汇川新能源汽车技术(常州)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就曾表示:

我们是被理想动员过来的。

过去的几年,伴随着产量不断增大,零部件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关键零件对生产的制约影响也在加强,为了确保供应安全,也为了进一步降本增效,尽可能将供应链企业布局在周边成为一种新的必要。

上游企业跟随而至,零件几乎均可在本地采购,速度岂能不快?

伴随着理想汽车的供应链护城河逐渐在常州成型,理想汽车的常州工厂,也给常州的产业也带来了新的故事。

在理想汽车还未到来之前,整车制造,就是常州的梦想。

可能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其实常州和整车的缘分还是挺深的。

上世纪60年代,常州还是全国三大乘用车制造基地之一,拥有当时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企业,“长江”“常州”“先飞”跑向全国,连续多年创下大型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纪录。 上世纪90年代初,常州汽车工业首次和世界接轨,有了第一家合资车企,常州乘用车还率先出口伊拉克……

常州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后发先至,上个世纪就积攒下的产业基础、工业体系和各类资源都成了隐形助力。

如今,常州一南一北都有大器坐镇:

南部武进区的理想汽车常州工厂之后,常州又吸引来了比亚迪华东(常州)产业基地,落地北部常州国家高新区。

两大车企的落户,圆了常州整车制造的梦想。2023年1-9月份,常州一个市的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就实现产值超3300亿元,同比增长32.1%。依托理想汽车、常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45.9万辆,同比增长101%,总量江苏第一,占比高达三分之二。

以整车带动供应链成势发展,也让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集链成势。

放眼当下的常州,颇为难得的一点是:新能源产业的发电、储能、输送、应用每个环节,它都有“链主”坐镇。

截至目前,常州不仅拥有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总部型链主企业,宁德时代、贝特瑞、星源材质等国内不少细分领域链主企业均在常州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机构。

其中,最惊人的就是常州的动力电池产业动力电池上下游共32个关键环节,常州目前已集聚的动力电池企业涵盖上中下游31个关键环节,形成电池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等)、电池单体、电池系统、技术研发和回收利用等近于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首位。

这一点带来的便利,理想汽车深有所感。

以过去畅销的理想L7Air车型为例,配备的动力电池就是由常州的蜂巢能源供应。创立于2018年,仅仅几年时间,便凭借在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上的技术创新成为行业翘楚,这家企业也成为常州新能源沃土中培育出的一个传奇。


05.

2024年的几个月来,汽车行业的欢喜与痛苦堪称冰火两重天。

前有高合汽车刚曝出停产停工半年的消息,一时间对于盐城、青岛等地形成密切关注。 关注还未消散,理想汽车“史诗级”的爆发又迅速占据了热点,敲响了一车一城的新叙事。

汽车赛道的人潮涌动之余,前有威马,现有高合,也反复印证了一件事情:

一座城市要发展汽车产业,绝非易事。通吃科技含量、产业链复杂度、安全要求、行业发展以及生产产量这五个维度的汽车行业,的确不是那么容易进军的,危机四伏是常态。

何况,汽车产业还有一个公认的特征:长周期

即便你杀出重围,也只能意味着暂时的胜利。

近忧和远虑,仍然潜伏在阳光之下,隐匿在不起眼的风声中。

眼下,常州也有自身的“隐忧”: 如何从生产向研发跃迁、以及背后的高端科技人才供给仍是一块短板,常州也在依托产业优势,把中科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西太湖细胞研究院、碳纤维研究中心等重点研发机构建设起来,与外地高校共建一批创新平台,推动重点企业建设各类科研基地、实验中心、工程技术创新平台。

虽然看似都是一小步,却都是新的自我突破。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在自我超越的路上,无论外界是否起风,我们都能永远感受到风的力量,听见心中那最猛烈的呼声。

正如繁花过后,理想汽车也有自己必须克服的困境:

理想汽车能在2023年大赚特赚,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瞄准的是一个正确的赛道,旗下车型均为中大型豪华新能源 SUV。过去的一年,理想的销量几乎全部由L7、L8、L9贡献。

但过去,理想汽车都是增程式车型,相较而言对技术要求没那么高,突出的是成本优势。尤其销量规模上来以后,体现出来便是强盈利能力。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纯电汽车的里程焦虑大幅缓解,可以预见的是,增程式最终会结束它的历史使命,理想也终将接受主流竞争赛道的挑战。彼时,理想将如何应对?

而在昨天的理想汽车2024年春季发布会上,理想汽车似乎给出了新的答案:

首款5C高压纯电产品理想MEGA亮相,这一次,理想在纯电车型新赛道的竞速终于要开始了吗?

参考材料:

[1]孙东青:常州,“汽”势磅礴,常州日报

[2]梦想鳖:从零造车:为什么特斯拉、理想汽车都要自建工厂,42号车库

[3]理想汽车:自建工厂,一场华丽的冒险,华尔街见闻

本社法律顾问:海辉律师事务所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回复关键词阅读

  • 陆家嘴大瓜的背后,真是苏州的错吗?(关键词:陆家嘴)

  • 城市的政治中心,如何拥抱“在地文化”?(关键词:在地文化)

  • 安徽,让人敬畏的三问(关键词:安徽三问)

  • 国内一半以上的“S基金”大佬,都来了无锡(关键词:S基金)

  • 常州一个特殊家族,低调成为“盐城首富” (关键词:盐城首富)
  • 全网争议中,药明生物传递出的三个重要信号(关键词:药明生物)

  • 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嘉兴晋级启示录(关键词:嘉兴晋级)
  • 南通叠石桥深度调研:怎样成为全球家纺跨境电商“供应链之王”(关键词:叠石桥)

  • 低调的无锡,冲进车联网世界“一线城市” (关键词:一线城市)

  • 在活的古城里做保护,超级苏州是怎么做到的(关键词:古城保护)

  • 工行原副行长张红力被查背后,是一盘什么大棋(关键词:张红力)

  • 许仰天的原点,隐秘而伟大的南京(关键词:许仰天)

  • 外资第一大省江苏,正在低调转型(关键词:外资江苏)

  • 常州一个小镇,是怎样成为汽车碰撞件“宇宙中心”的(关键词:宇宙中心)

  • 一辆E-Bike风靡欧美,背后的锡山电动车跨境传奇(关键词:电动车跨境)

  • 进击的相城,和它的一个新定语(关键词:相城新定语)

  • 锡华科技:崛起的新能源装备小巨人(关键词:锡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