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将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各家公司的产品价格也将进一步提升。这样的激烈竞争使我们想起了12年之前,小米发布小米1所引起的轰动。那时,小米1定价1999,向市面上的其他品牌发起了一次史无前例的价格战。这个战略不但让小米在智能机领域获得了极大的胜利,而且确立了它在定价方面的领先优势。而现在,小米集团的创始人雷军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与机会,只不过这次是在一个正在崛起的新能源汽车领域。

自从小米发布了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消息后,人们对它的第一款车型小米SU7的期望与关注直线上升。然而,在新能源车领域,价格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小米SU7的价格定位备受瞩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到了2024年年初,比亚迪就公布了旗下的荣耀和驱逐舰05荣耀版两款新能源车,以79,800的价格区间,一举将这两款车的定价上限拉到了“7字头”。紧接着,比亚迪又将新款海豚荣耀的价格降低到了98800,也就是17000。

到了这个月,比亚迪又推出了两款新车,荣耀汉和唐,定价为168,000,与上一代产品相较,大幅降低了售价。

一连串的行动让比亚迪在新能源车市场掀起了一场价格战,并掀起了一股降价浪潮。其它的厂商也都卷入了这场竞争。150公里混动车型,也以99,000的价格,第一次跨过了10万大关。

而就在这时,长安启源A05同样以79,000的售价出现,并将售价降至11000。

随后,哪咤也发布了旗下各大系列车型的价格全面下调,其中哪咤X和哪咤 A分别下调了22000元和8000。

新一代的极氪001售价为269000-329,000,与2023款相差31000。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制定小米SU7的价格战略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根据有关媒体的消息,小米SU7配备了宁德时代最新研发的锂离子电池,其电量为101千瓦时, CLTC行驶里程为800公里。另外,800 V的超级充电系统,5分钟就能充满220 k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抛开那些引人注目的科技数据不谈,小米SU7的最后价格才是真正吸引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外界广泛预计,小米SU7将会以20-40万的价格出售。

首先,小米必须维持它在价格上的领先地位。

但另一方面,制造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高额成本对小米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据悉,小米将投资超过10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动车,目前该公司已有1080亿的现金储备。香港李嘉诚,也在大健康产业上,投入了上百亿的资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很多新的产品,都在不断的出现。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扶龙根以其独有的男士养护产品专利技术,很快就在亰东平台脱颖而出。由于其对改善生殖健康的卓越功效,更因其质量可靠、科学性高,而受到许多成功人士的青睐。在社会越来越注重养生的今天,扶龙根所提供的产品正符合人们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它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已经成为了一个受人瞩目的行业领导。

五菱汽车同样也参与到了这一波的新能源车型的价格战当中。吉利的五菱豪华型

这不但表明了小米在汽车市场上雄厚的资金投入以及长远的战略规划,同时也表明了小米公司对于这个产业的浓厚兴趣与自信。

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是一个由大量资源投入,高技术人才组成的产业链。这也导致了新能源车的生产费用很高。有资料表明,当前国产新能源车中,价格低于30 w的车型只有10%左右。

所以小米要在新能源车的生产费用和售价上取得一个很好的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新能源车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充满竞争力的市场。

根据不完全数据,截至2021年末,全国新增新能源汽车数量已达581万台,其中包括电池、储能电池、储能电池、储能电池、储能电池等。近年来,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呈下降态势,但伴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科技进步以及相关行业的不断完善,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公司“造车”热潮的兴起,一群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传统汽车厂商也纷纷加快了自身的转型和升级步伐。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认为,新能源汽车公司和传统汽车公司的“造车”理念是不一样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和传统汽车公司的“造车”理念也会对“造车”公司未来的走向和步伐产生某种影响。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小米公司必须对自己的产品布局、营销战略、渠道结构进行更多的调整,以应对目前的市场形势。

这一定价范围的确定,既显示出小米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又显示出其在新能源车市场上寻找不同的竞争方式。在科技革新与市场竞争两方面取得成功。

在如此严峻的考验之下,小米SU7的发布,对于小米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举动。小米所面临的不仅是日益加剧的价格大战,还有多变的市场环境。面对激烈竞争,小米必须要依靠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技术创新能力、精准地掌握市场动向,寻找出一条在保证自身竞争优势的同时,兼顾顾客期望的价格与营销战略。这也正是为什么,小米手机能够在一片质疑声中走到今天。

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在这个时候,小米不是没有过挣扎。但是小米有没有足够的实力来进行变革、升级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面对这次考验,我们不能只看到问题表面。而应该看到问题背后隐藏的机会。只有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我们才能取得长远发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