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个月结束。

俄乌之间也从一开始的摩擦不断,正式升级为区域战争也已两年。

与西方国家一开始预想的“闪电战”不同的是。

这场缘起于领土争端的冲突,却逐渐卷入了更多的参与者。

除却拜登任职期间,对乌克兰毫无保留的支持。

欧盟,似乎也对这场牵扯到他们庞大的邻居—俄罗斯的战争,表现出高度的兴趣与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前苏联的余威犹存,又或者如今俄罗斯领导人普京。

对整个西方世界,若即若离的态度。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这场冲突当中,很难说有真正的赢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会检验成果。

战争势必带来衰减。

两年之后,这场起落不定的战争,浮现出最大的输家。

不仅国力势微,经济衰退。

其掌门人连元首之位,能不能保得住还有待观望。

外强中干

要说世界如今的格局,是什么时候开始初现端倪的。

但凡对历史有点了解的人,势必会从工业革命的星火开始讲起。

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形成了如今以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在欧洲的核心。

一个诞育了社会主义奠基人的国家,却率先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这就是德国,全世界煤炭和褐煤储量,排在前列的能源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国土面积,并未名列前茅。

但德国,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能源大国。

在石油工业尚未发展壮大之时,德国的煤炭,不仅满足了自身发展需求,甚至点燃了整个欧洲的火焰。

这也是为何,德国有着如此出色的工业基础。

毕竟工业与钢铁不可分割,大炼钢铁更是需要煤炭。

也由此,德国涌现出如宝马、大众等一众知名车企。

但随之而来的,便是脏污的蓝天以及对气候、自然的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再加上二战战败后各种扼制德国发展而制定的套路。

让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开始走上能源转型的道路。

2000年,德国政府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

该法律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框架和财政支持。

此后,德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风能和太阳能领域。

但毕竟身处欧洲腹地,再加上德国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的限定,让清洁能源方面的进展不尽如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渡过能源转型的阵痛,德国目光一转,瞄准了天然气。

与德国隔着一个波罗的海的俄罗斯,则成了德国的合作目标。

过去的恩怨,也抵不过眼前实打实的经济利益,双方一拍即合。

于是,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2011年正式建成。

东起俄罗斯维堡,穿过波罗的海海底直通德国,有效避免中间商赚差价。

爱非其道

这条德国的命脉管道设计年,输送能力为5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承揽了德国天然气消费的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战略意味之重,可见一斑。

管道的建成,使得俄罗斯能够绕过乌克兰等中转国家。

直接将天然气输送到德国,从而加强了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的影响力。

这话说到这儿,已经接近明牌了。

这基本上就能解释为何在俄乌冲突一开始,北溪管道先被炸了。

眼瞅着自己辛辛苦苦扯回来的生命线,被掐断。

德国也不能声张,毕竟北溪管道被炸后各方大张旗鼓的派人前往调查,但最终落得个偃旗息鼓。

而此举,也让德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电费飙升。

民众烧柴取暖等事,屡见不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就有好奇的朋友们要问了。

德国自身有充足的煤炭储备,为什么不烧煤呢?

这就不得不老调重弹了。

前有欧洲宪兵沙俄,后有世界警察美利坚。

在他们看来,凡是不符合自己利益的,统统都被提前安置在反对席。

对于德国,他们是又爱又恨:

毕竟都是北约的“手足”,同门互相屠戮有失体面,但绝不能出现比自己强的苗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找不到合理制裁方式的时候,“环保”就成了一块趁手的垫门砖。

连中国人吃肉,都会增加全球碳排放。

那德国人烧煤,简直是捅了天大的篓子。

被强权语境裹挟下的德国,现任总理舒尔茨无奈,只能向其他国家购买天然气以解燃眉之急。

而其他国家,趁此机会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天然气。

然后反手卖给德国,落得个盆满钵满。

德国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

削足适履

能源告急,让德国的制造业更是一泻千里。

众多企业关门,失业率逐节攀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填补财政空缺,政府又要调整财政计划,缩紧财务支出。

直接承受这波政策带来的余震的,只能是德国民众。

农民开着拖拉机杀到柏林,但舒尔茨政府对内节流,对外可谓是“一掷千金”。

二战时期犯的错,得让如今的德国来买单。

如今的德国,被美国捆绑在道德的制高点居高不下,在俄乌战争当中,舒尔茨就是率先宣布支持乌克兰的领导之一。

在德国新一轮对乌军事援助中,除了30辆豹式坦克。

还包括20辆“黄鼠狼”步兵战车、四套IRIS-T-SLM防空导弹系统、200架侦察无人机、100辆装甲车、100辆后勤车。

15辆“猎豹”防空坦克以及大量“弹药”。

在巴以冲突里,舒尔茨更是卖起了情怀,旗帜鲜明地站队以色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怕在之后,以色列遭到自己无差别攻击的反噬,德国却未曾有丝毫动摇。

能源短缺加上舒尔茨的慷他人之慨。

让德国这个冬天,更是难以为继。

而美国,更是乐见其他国家帮助乌克兰“打赢”这场战争。

比起频频上热搜的拜登,或者资深戏骨泽连斯基,舒尔茨在舆论视野当中出现的频率可谓稀少。

但在德国内部,民众对政府浓重的失望情绪。

让舒尔茨的连任之路几近无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权威机构发布的23年全球GDP排名中,德国从上半年的全球第三再现颓势,被当年的东亚小弟日本反超沦落到第四。

尾随其后的印度,虎视眈眈。

能源短缺让这个老牌工业强国,初现日暮西山之势,美国又将其捆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之上。

对于如今的德国来说,未来势必是一条充满荆棘与坎坷的道路。

舒尔茨在24年,又将带领这辆战车去往何方?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