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东德,你还记得这个国家么?怎么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转自:二战历史光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德是冷战最开始的前线,是美苏矛盾爆发之后的产物,是冷战成为现实的必然衍生品。

是一个民族的悲剧,也是一个制度的悲剧!

自傲而自律的德意志民族,成最大的两次战争策源地,又在战斗后彻底失败。

那么等待他们的只有被清算和被肢解的命运,这是作为战败国的宿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被清算,《凡尔赛合约》让德国不仅失去领土还失去了赖以维生的军队和经济活力,如果不是美国需要一个打手将欧洲彻底击垮,德国将就此沉沦也不会有二战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再次被清算,按战后停战规划,德国被分区占领,英法美苏,这四大国将德国一分为四,最后在冷战时期,又相继独立成了苏联占领区的东德英法美占领区的西德

那么在冷战开始,东西德相继成立后,东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咧?

一句话就能说清楚:苏联国际分工轮参与者,苏联卫星国,标准附庸国,轻工业部门!

在苏联国际分工论体系下,东德因为良好的工业经济基础,承担的是轻工业产品生产者的角色!

他在红色阵营中是一个单一的轻工业品生产国,并允许拥有部分重工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上位之后,对国际分工体系的分工中,东德并没有准备承担这一切。

当时的苏联倾向于的是另一个国家,而那个国家的领导人一直很硬气!

对苏联的任何要求比如联合舰队,长波电台啊,等等都是断然拒绝,根本就没有搭理要进入工业分工体系这样的无理要求!

于是东德就这样,被动而又无奈的接受了这一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东德本身,对于这一角色定位是有他的传统优势的。

原因很简单,虽然东部德国地区,经济总量和西德比差的比较多,经济基础也落后不少,但是在东欧这局部地区,还是有很大可比性优势的。

比如高素质的人才就是如此,德意志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东德当然如此,全民的免费教育体系覆盖每一个国民,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普及教育,在当时的华约国家也是首屈一指。

比如高素质的职业教育也是如此,因为产业分工的原因,东德对于职业教育培训也非常重视,不过这也是有传统的,因为原本的德国就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产业结构也是以第二产业为主,有这样的基础,没理由不发展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以上二点,东德承担了整个华约国家经济纽带中重要的环节。

轻工业制品制造出口环节,而作为工业加工品出口国家,天然会比原材料出口国家要赚钱这是肯定的,结果就是,东德的生活水平在整个华约国家都是首屈一指的,比依靠羊毛出口的蒙古,依靠棉花出口的中亚斯坦国那是过的舒服不少,而且东德还有部分继承与原纳粹德国的重工业,又为他的经济发展加分不少,

于是东德成了华约国家中仅次于苏联的国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凡事有好就有坏,依靠计划经济出口轻工业商品的东德还是在华约阵营出现全面危机之后,不能独善其身,而苏联的垮台就让这一危机更加的放大化。

很简单啊,因为他们的产品并没有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而只是在华约国家内部通过计划经济方式流通,即使德国人制造业再厉害,没有竞争也不会有优质的产品出现,最后苏联不存在了,没有了外销市场。

东德产品如何销售?而这才是德国最后合并的关键!

因为东德活不下去了,经济的危机不仅覆盖原苏联地区,还影响了苏联在德国的所有卫星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来的终究会来到,8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在冷战中日渐进入颓势,经济也因为原油价格的暴跌而陷入危机,再也无力支援各个加盟共和国和卫星国,失去了经济援助的东德也陷入经济的危机之中,1989年11月柏林墙轰然倒塌,时隔一个月,东德政府垮台,昂纳克下台。

在经济的危机阴影之下,虽然东德政府还是希望挽救国家的政权,可是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人民不答应啊。

于是无数的老百姓走上街头,大声疾呼:“我们是一个民族,我们是一个国家!统一之声高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时任西德总理的科尔顺势而为。

在无数大国之间不断周璇,最后终于说服英国美国还有苏联放任德国统一。

条件是不再对被苏联占领的原德国领土提出领土诉求,并承偌放弃制造核武器生化武器等一系列让德国重新武装的杀伤性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德国用自己的行动,还有诚意换得了世界的谅解,1990年9月12日,分裂达40多年的德国重新统一。

东德就此成为历史的记忆!

在这段记忆中,东德与其说是一个国家存在不如说是苏联大家庭中一个专注于收音机,音响轻工业部门存在,那时候苏联人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

用东德的音响,开苏联的车,穿中亚的棉服,吃蒙古的牛羊肉,喝最烈的伏特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时间证明了一切,乌托邦是不可实现的,求人不如求己。

随着冷战的缓和,东西德之间的对抗也有所缓和。西德军和东德军在柏林墙两侧的对抗结束了多年。1990年,东德回到西德,德国最终合并。德意志合并后,东德最初的170,000名士兵去了哪里?按照东德国防部长霍夫曼的想法,这支部队原本被认为是独立存在的,但结果出乎意料。东西合并后,占主导地位的西德直接提议裁军。最初,西德军有60万人,东德只有37万人,东德军从37万人减少到5万人。虽然只剩下5万人,但是西德方面并没有放弃最后的火种,慢慢的将剩下的5万人从东德军队中引退,东德军队完全消失在了历史的记忆中。多数士兵被迫退役,多数士兵失业,管理人员依赖于切实减少养老金,很多人无缘无故地被问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冷战并未结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交出核按钮。到这个时候,冷战才算结束。而东德决议并入西德的时间,却是1990年8月。

2、东西德实力相差悬殊。两德实力差距太大,那这个差距究竟大到什么程度?两德统一之前,东德的GDP只有西德的13%,东德的劳动生产率不到西德的三分之一,东德的科技水平落后西德将近20年,而东德的人均收入比西德差出10倍。此外,西德已经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一点,东德完全没得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东德政府早已不得民心。所以,但凡两德统一,东德政府就要被取消。同时,东德政府早已不得民心,被取消之后,很可能还会被清算。东德人民对于并入西德充满向往,没统一之前就已经向西德疯狂涌入了;

4、苏联衰落,退出对东欧地区的控制。这是一个外部转机,主要是苏联衰落,冷战接近尾声的时候,苏联自顾不暇,不仅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继续控制东欧地区,相当于主动退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谢火光給你带来光明和希望,但别忘了那执灯的人正坚强地站在黑暗中呢!”

——泰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