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高度重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逐步形成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的协同育人格局,在部门协同、组织优化、师资培养、家长学校建设、特色品牌活动创建等方面都卓有成效。

日前

广东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典型案例评选

结果公布

中山市共有13个案例入选

其中

■ 区域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2个

■ 学校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5个

■ 家校社协同育人品牌项目6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选案例

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上

下了哪些“真功夫”?

小编带你了解详情

区域案例

“双减”背景下协同育人赋能良都博物馆课程开发实践——以中山市南区为例

中山市南区围绕“双减”政策出台后,基于地域侨乡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建构“关注生活、关注实践、关注能力”的“良都博物馆课程”实践,力图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融合、整合,以“小眼睛看良都”“侨乡导赏”“博物馆课程”“我们的节日·侨乡”“侨乡二十四节气”等主题活动进行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培养,探索“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的协同育人路径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3+3+3工作法”为抓手全力推进家校共育

中山市三角镇自2021年成功创建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以来,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以提升家长素质为核心,积极探索区域内的家校共育,以“3+3+3工作法”(即“三注重”“三突出”“三创新”)为抓手,全面动员,全域覆盖,全程管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全力推进家长学校和制度建设,初步形成了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优质化发展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校案例

把准一个定位 突破两个难点 用好三个维度 促进四项发展——打造“1234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幼小科学衔接的实践案例

中山市岐江实验小学把校家社协同育人作为教育科研的重点并立项了市级重点课题《“三全育人”背景下通过校家校共育模式促进幼小科学衔接的实践研究》进行深入研究,打造了“把准一个角色,突破两个难点,用好三个维度,促进四项发展”的“1234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深受师生家长及上级部门的好评。学校的家庭教育、幼小衔接等工作经验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山+、中山日报等媒体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校共育路径举隅:参与·融合·赋能——家校共育班级特色活动案例

中山市南朗云衢中学家校共育班级特色活动案例通过“瑾兰家教”系列特色活动总结出家校共育路径:设计活动,打造仪式感;优化资源,获得力量感;暖心行动,赢得价值感。该班打造了班级的品牌活动,大部分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学习型家长,学生的精神面貌向着更积极、更阳光的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同四育”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及实践

中山市实验中学结合“用爱打造幸福教育”的育人理念,通过多载体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努力实现让学生更出色、父母更轻松、家庭更幸福的教育目标,整合多维教育资源,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办法,形成了“六同四育”的家校社共育模式,重点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学困生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艺体生教育,从而成就孩子更幸福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承百年丰山文脉,协同共育时代新人——中山市第一中学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实践案例

中山市第一中学起源于百余年前的丰山书院,是香山文明教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年来,中山市第一中学以完善家长和社区参与模式、加大整合校外资源的力度以及建设和谐共享的精神家园为协同育人目标,以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常态化、家庭教育课程系列化、家校社共育模式规范化、社会教育资源应用体系化为协同育人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尚美共奋进 同心向未来——中山市东凤镇中心小学“尚美”德育协同育人实践

中山市东凤镇中心小学坚持以“做最美的自己”办学理念为引领,以“尚美”德育为依托,积极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初步形成了“明确一个目标,确立一条主线,实施三大举措”的“113”家校社育人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品牌项目

与青春共力 育有为青年——青少年志愿服务引领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

中山市第二中学将志愿服务特色品牌项目公交美丽人、运动打卡、映山红计划、书香农家等作为协同育人的新引擎,形成新时代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模式,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有效实现三方联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多方协作下学校获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项目、省志愿服务示范校、省学雷锋典型组织、省青年文明号等集体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山家话”传佳话——中山市家校共育研究中心品牌项目

2022年3月15日,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成立了中山市家校共育研究中心。作为中心的品牌项目,“中山家话”分享活动应运而生。该活动旨在围绕当下家校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话题,在家长、学校和社会层面展开对话,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提高合力育人水平。目前共举办6场市级活动,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线上线下参加人数超过2万人次,成为中山市家校共育的品牌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山:家校社同频共振,建构新时代“大劳动教育”格局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家校社同频共振,聚合力建构新时代“大劳动教育”格局,通过构建劳动教育共同体,奠定家校社育人基础;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打通家校社育人壁垒;链接多方资源拓宽渠道,提高家校社育人效率等;形成了较为成功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子齐敬老,家风共传承

中山市沙溪镇圣狮小学敬老孝亲项目以家长为榜样,培养学生们的敬老孝亲意识。通过活动,学生们能够深刻体验到感恩、知恩、报恩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孝道的传承。这种活动的开展对于建设和谐家庭、传承传统文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施小视频载体架梯搭台,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品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品牌项目案例

中山市沙溪镇龙头环学校以自拍特色小视频为载体,结合新时代特色创新突破,用接地气、有活力的方式,探索路径,形成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动“五链融合” 打造协同育人品牌

中山市东凤镇东罟小学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以专业为引领、以师资为动力、以活动为载体,聚焦家庭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合力联动,全面打造“对接专业链、培养人才链、创建活动链、打通互动链、完善服务链”的“五链融合”育人项目,取得初步成果,育人网络进一步完善,学生素养得到进一步培养,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

您的每一次鼓励,都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中山市妇联编辑

来源: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编辑:卢章梅

校审:杨沛 姜永斌

一审:段文婷

二审:陈颖

三审:李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