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您的认真阅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感谢您的支持。

  • 来源/洞鉴地理
  • 作者/洞鉴地理

作为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荒漠横亘山西、内蒙古、宁夏三地,这里黄沙漫天、人迹罕至,是广为人知的“生命禁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居住在毛乌素荒漠附近的人们传唱着一首民谣,是在这恶劣环境中的真实写照。

“四季刮黄风,抬脚不见踪;风沙来遮日,房埋沙里头。”

要知道,在千百年前,这里曾经也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百姓安居、人民乐业。

但不知从何时起,意外悄然而至,毛乌素逐渐褪去了秀美的面纱,成为了一片荒无人烟的沙地。

直至“两山论”提议出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片荒芜的土地才真正得到重视,随之而来的便是当地干部全力种树与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毛乌素荒漠反复经历“沙进人退”与“人进沙退”的数十年治理,已然拥有了全新的面貌。

在几代人的不懈治理下,它重新焕发最初的生机,正向着“绿色天堂”的方向前进。

一、从沃土到荒漠

早在5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毛乌素荒漠还是一片草原辽阔、牛羊肥壮的繁荣景象。

这方水土居住着无数游牧的匈奴民族,肆意繁衍生息。

但随着牧民们毫无节制、规划的开垦与过量牛羊的养殖,这处广大的草滩逐渐展露光秃的草皮。

后来,气候变迁、战乱四起,植被生存条件尽毁,毛乌素就地起沙,从唐代开始形成小片沙地,到了明清时期彻底成为茫茫大漠。

从一片繁荣昌盛的匈奴民族的经济、政治中心到渺无人烟、毫无生命迹象的荒漠,毛乌素再也无人问津,成为了人人谈之色变的危险地带。

即便有人离去,可仍然有坚守在这片家园期望未来人们。

在毛乌素沙地深处的内蒙古乌审旗乌审召镇,有一处名为布日嘟嘎查的区域,吉日嘎拉图一家便一家便住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2年,吉日嘎拉图一家承包着当地14000亩田地,但仅有600亩的区域为三等生活草场,能供牛羊生活的地方寥寥无几。

看着一万亩裸露在外,格外刺眼的沙地,吉日嘎拉图想起想起自己饱经风沙折磨的多年生活。

无论是从家中往返学校,亦或是前往镇上采购粮食,他轻而易举的便会在这广袤无垠的沙漠中迷路,只能凭借感觉四处前行。

后来,新婚不久的吉日嘎拉图再次经历了“生存危机”——房屋被风沙掩埋,年事已高的父母不得不从窗口爬出,防止自己被深埋地下。

从那天起,吉日嘎拉图一家便立下远大志向,要将万亩荒漠化作良田。

他们先是尝试栽种沙蒿,然后栽植沙柳,却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

每每想要放弃的时候,一家人便会借助满是明沙的房屋惨状重整旗鼓、屡败屡试。

终于,逐渐摸索出种树门路的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将原本十几只牛羊都难以存活的荒凉黄土改化成了一片绿洲。

二、几代国家治沙名将

除了当地人民及周边群众自发性的作为以外,我国同样针对毛乌素荒漠展开了“治沙植树”的方针政策,并随之涌现了大批“治沙英雄”。

1974年5月14日,54名平均年龄不过18岁的治沙连女民兵喊着“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口号来到这片荒地。

靠着人拉肩扛的方式治理荒沙14400亩,开辟出将近2000多亩绿洲,所过之处均留下了“绿色印记”。

石光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4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不顾家人反对,变卖全部家产响应国家“个人承包治沙”的号召,带领着当地群众展开了一场“治沙持久战”。

眼见这片荒漠逐渐焕发生机,他当机立断,选择成立全国第一个“联合农户治沙”的农民治沙公司。

希望借助“治沙致富”的方式带领群众走向“更好环境、更高收入”的道路。

1990年,日本鸟取大学教授远山正瑛,为研究中国沙漠绿化踏遍我国土地,决定扎根中国,成为一名治沙志愿者。

从84岁到97岁,14年来,远山正瑛一边维持着每天10个小时、每年8、9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周期。

一边在日本最具影响力的NHK电视台,为我国治沙事业摇旗呐喊,呼吁日本民众支援“百万株植树工程”活动。

在他的不懈号召下,7300多名日本人自愿参与到了他的“中国沙漠日本绿化协力队”,漂洋过海来到贡献力量。

经过几代治沙悍将的不懈努力,毛乌素荒漠的治理工程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

沙地治理率超过百分之80,林木覆盖率高达百分之30,森林小气候效应也已经初步展现。

有专家称,毛乌素荒漠的改变无疑是正在“实现世界上最大面积的生态逆转”

随着生态环境焕然一新,《人民日报》报道,陕西省林业局称:毛乌素荒漠即将从陕西版图彻底“消失”,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同样传来绿意盎然的捷报。

现在,所有人都坚定不移的行走在“因绿而兴、因绿而富”的发展道路上,为后世能够摆脱黄沙的桎梏不断努力着。

而毛乌素荒漠的逐渐“消失”也将成为一段“绿色奇迹”的传奇佳话永为流传,时刻提醒着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携手共进、共赢”的生活理念。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