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注:现在3000字以上的文章,会有广告。但广告是免费的。 广告解锁的办法: 1、看完广告后,点击右上角的叉号。不点叉号,是没法自动跳到文章的。 2、注意,广告打开后,不要点里面其他的东西,几秒钟之后,广告播放完,你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就可以了。感谢您的理解支持。)

1961年3月16日的上海,这天细雨绵绵,寒风萧瑟,市内正举办着一位开国大将的葬礼,出席的每个人无不真情流露,怆然泪下,满城都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

此时年轻的共和国告别了它的一位大将——陈赓。陈赓,作为我军高超的军事指挥家,知战懂战、能征善战,是为中国隐蔽战线的奠基人,为共和国立下了数不尽的汗马功劳。

“滚滚长江东逝水”,当我们再次追忆起陈赓将军的戎马生涯,其中最值得为人乐道的便是他三次入朝的传奇作战经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在陈赓的军旅生涯中他有过无数的典故轶事,例如激怒老蒋、援助胡志明,与哈军工的不解渊源,但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还当属他在朝鲜战场上的“三入朝“。

1952年11月底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取得了胜利。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发了世界的关注。人民志愿军在没有制空权和大口径火炮的巨大劣势之下,竟战胜了全方面现代化武装的美国军队。

这不禁被视为世界战争史的一道奇观。美军指挥官克拉克甚至对此评价到:“这就是朝鲜的凡尔登。”而其中的大部分功劳,离不开传奇的“瞎子”将军——陈赓的战略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的开头还得追溯到1950年的11月,得知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的陈赓马上告别了越南战场,主动请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这也是陈赓将军第一次入朝。第一次来到陌生的北国冰雪世界就要指挥关乎新中国生死存亡的重大战争,这对陈赓将军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考验。但从热辣的雨林越南,穿梭到寒冷的雪地朝鲜,陈赓没有丝毫的犹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年的1月,陈赓认真听了彭德怀《三个战役的总结和今后的任务》,对于如何突破“联合国军”的三八线防御阵地、粉碎以麦克阿瑟为代表的“圣诞节计划“有了一个初步的战略部署。

之后,陈赓便赶赴到前线战场检阅部队。在数月的观察调研下,陈赓洞察到志愿军队虽在第三次战役的第一阶段取得了较大规模的胜利,但却因为后勤部队无法及时赶到而不能扩大战果。陈赓立马将此战况报告给了彭德怀。彭总司令也及时向毛主席请示,增援部队早日扩大战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4月,陈赓被正式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回到国内的陈赓,迫在眉睫的主要任务便是专注提高第三兵团的作战能力。陈赓对兵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并将大量新式苏联武器配备在兵团。极大地提高了兵团的作战能力。

一切似乎都按部就班的开展着,可这时却传出了陈赓将军腿伤复发的消息。原来,陈赓的腿伤在越南战场便就留下了。过于劳累的他来不及养伤又奔波于国内和朝鲜战场。此次的伤痛直到这年的6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结束的时候,仍未能痊愈。

在危急的关头,陈赓将兵团指挥权交给了王近山将军。而自己在国内养伤的同时仍在日夜不息地搜集美军情报,在战略上图谋划策。至此,陈赓的第一次进朝,暂时告一段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到了八月,鸭绿江的涛涛巨浪怒吼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铁骑也在朝鲜战场上拼杀嘶吼。在北京一直修养伤病的陈赓将军,腿部已逐渐康复。可不久前的第五次战役180师的失利,让陈赓将军时时牵挂放心不下。他内心里深刻的明白,第二次入朝刻不容缓。而这次入朝,陈赓不仅要探查前线失利原因,还要安抚彭老总怒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5月29日的晚上七点,朝鲜的夜空正漂泊着倾盆大雨。洪学智将军在后勤处望着漫天的乌云,心里隐隐感觉到不妙。果然,此时彭老总打来了一通紧急电话。洪学智将军随即火急火燎地乘车到达了彭司令所在的志愿军司令部。原来,180师联系不上了!彭总司令和洪学智副司令立刻吩咐去寻找。

而直到后来,最终的结果公布之后我们才得以知道。原来180师师长王近山错误判断美军形式,为保护军事情报不被泄露,下令烧毁砸掉所有电台和情报密码,导致最后的180师走失大半。这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伤亡十分惨重的的一次。

陈赓将军知晓情况后,脑海中疯狂思索着。部队受到了如此大的损失,而谁来领导这批“哀兵“呢?陈赓想到了自己曾经的部下——张祖谅。张祖谅,先后担任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参谋长、华北野战军8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60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后升任军长。统战经验丰富,与180师也有很深的渊源。在陈赓的推荐下,军团伴随着张祖谅的带领下又重新振奋了起来。

举荐完人选后,陈赓也没忘记老同志。在了解到王近山的窘境后,他意识到必须马上平息彭总司令的怒火。便为他出了条建议,去北京找毛主席写份检讨呈给彭老总。王近山来到北京后,与毛主席进行了深刻的交流。远方的彭总司令得到消息后,心情也暂时平静了下来。

1952年2月陈赓的第二次入朝也暂时告一段落了。在这第二次入朝期间,陈赓展现出的不仅是战场上的深谋远虑,更是与战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之道。而最让人心潮澎湃的第三次入朝,才是让人最为钦佩不已的“神将“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曾在战后坦言:““陈赓将军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修地下长城的。“,这一言论引得世人为之好奇。陈赓究竟有何等“魔力”能让不可一世的美军得以出此言论呢?这就不得不提到陈赓的第三次入朝。

1952年春,前线的朝鲜战场上,传出了彭总司令抱恙的的讯息。在抗美援朝已经进行到最后收官之战的时候,由谁来顶替彭总司令的职位呢?陈赓将军主动请缨。“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寒冬已去,暖春已来。一切似乎都在暗示着抗美援朝战争即将取得最终的胜利。但陈赓明白,此时的他还不能着急。俗话说,“炮勿轻发”、“将忌暴露”在“将军”收网的时刻,是最值得小心提防的。

4月,陈赓主持召开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会,正式统筹接受彭总司令走后的指挥班子。副政委甘泗淇主管党务、干部和政治思想工作;副司令员宋时轮主管作战、训练及炮兵;代理参谋长张文舟主管后勤、运输及装甲兵;副参谋长王政柱主管司令部及直属队。此时的志愿军已经越来越掌握了地面战争的主动权,而美军的优势主要还是装备和制空权。每天我方阵地和后方都会遭受美军的狂轰滥炸。

陈赓将军走访调查,洞察到了这一点。在指战员发明创造的启发下,想出了“猫耳洞”这一独特的战略措施。所谓的“猫耳洞”,就是在阵地前沿山上挖出一个形似猫耳的山洞,然后把两个相邻的山洞内部连起来。这种石灰岩的溶洞,石质坚硬,工事牢固,千百吨炮弹也奈何它不得。这样既能避开美军的空中火力的轰炸,当敌军进攻的时候我军也能因猫耳洞占据有利地形,打对手一个出其不意展开反攻。原本在抗日战争中用到的“地道战”搬到朝鲜的战场便摇身一变成了“猫耳洞”。人民志愿军和陈赓将军的智慧不由得让人倾佩。

得到广大指战员的认可同意后,陈赓立马在4月底召开的参谋长会议里,提到如何解决有关坑道作战的战术问题和挖掘技术问题等。陈赓在会议上讲了话,号召各部队把坑道和野战工事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防御进攻体系。时间转瞬即逝。

同年10月,新中国刚刚过完它的第4个生日。不怀好意的美国第八集团军便以320门大口径火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志愿军第15军2个连防御的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进攻。抗美援朝中最关键的战役——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一次极其激烈的战役。15军及其配属的12军在这场战役中经受了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猛烈的炮火考验。敌军发射了81毫米口径以上的炮弹197万发,然而志愿军依然坚守住了上甘岭,最终夺取了胜利,并歼敌2.5万余人。这一壮举的成功秘诀在于依托坑道、反复争夺。而这也充分展示了坑道工事在朝鲜战场上的巨大作用。

据战后美军总结,在“三角山”战斗中,美国军队由最初的2个营的兵力发展到2个师以上的兵力,死伤人数由200人增加到9000人。尽管中国军队在这场战斗中损失了约10000名士兵,但他们却并未感到兵力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正面战场的250余公里,及东西海岸和纵深地区。陈赓带领着众多人民子弟兵修筑了规模巨大的交织连贯的地下长城。其宏伟壮观令世界为之震惊。其总长度相当于从江苏连云港到陕西西安。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不仅体现了我军的防御获得了空前的稳定,也使敌人无数次的进攻归于失败。这也充分显示了陈赓在军事指挥上的远见卓识和缜密周到。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陈赓,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意气风发,数一数二的开国大将留下的英雄史诗值得为后人铭记传唱。”三次入朝“作为陈赓将军传奇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扬我中华国威,更是于危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其高超的战略意识与数不尽的丰功伟绩,无疑将被记载在悠久的岁月史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