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怪”温馨的

轨道1号线进入宗关站,驶向汉西一路站,向右手边的窗外看去,会发现风景从陈旧的居民楼,慢慢过渡到一片面积庞大的商业体。

醒目的山姆logo正对着沃尔玛,背后是规模宏大的家装市场。一到夜晚,这些建筑的外立面灯光璀璨,如同漂浮在城市半空的蓝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说我到了宗关,朋友疑惑“跑勒远?”想来也是,除了要搞装修建材,或者去山姆打货,武汉人好像一般不怎么来这边,加上宗关近些年大面积拆迁改造,居民搬走,这一带甚至成了小红书的拍照打卡推荐地,标签是#武汉人少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潜入山姆楼上,原来是一处冷清的商场,意外发现这里的画风与网上流行的“梦核”画风接近……

梦核(DreamCore),一种审美风格,强调前数码时代粗糙画质,营造梦境般的温馨、荒诞质感,传达出迷失、怀旧、疏离的视觉感受。

*本文中出现的百货商场、老式居民楼、游乐场等元素是中式梦核类作品常见的创作主体。

Katy Song,Red House Painter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停滞的扶梯走上商场顶层,头顶出现纷繁的霓虹招牌,暧昧的紫灯充当氛围组,一排卷闸门作背景墙,像闯入了商铺林立的香港旧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天,这里几乎不会有人踏足,安静得能听见墙脚管道的水声,嘀嗒、嘀嗒。

霓虹反射,依然无法照亮黯淡的地板,空气中氤氲着就要发生点什么事情的情绪,仿佛误入黑色电影中的雨夜暗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彩灯招牌好的好坏的坏,无人在意,天花板明明灭灭,就要与外面的世界信号断绝。

有块招牌雄心万丈地写着“WE NEVER CLOSE”,下方的铺面已然关店,似乎曾经是个茶吧。

这末世废土的冷笑话,get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茶吧右手边,一条小道通向华夏影城,影城对面是楚倩网咖,它们是顶楼唯二还在营业的场所。其他健身房、台球室,关的关,搬的搬,人去楼空。

辉煌时占据商场一层半面积的公馆KTV,如今只在四楼剩下些许狼藉。锈迹斑斑的柱子、蛛网缠结的装饰,像极了故事散场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扇扇包房门敞开,明知其中空无一物,管得住脚步,管不住满脑子胡思乱想。想要摁下隐藏在门后的某个开关,等一秒钟电流声之后,再度灯红酒绿,莺歌燕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保洁阿姨告诉我,她从刚开业就在这里上班,有十年了吧?“四楼原来都是餐饮,海底捞、半秋山和鑫小城是三巨头”,她用手指了指,好像那里还是坐满等位人的餐厅,而不是眼前的健身房、台球室,关着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场的观光电梯被霓虹灯带环绕,是不可忽视的梦核风出片场景,通往千禧年的金属感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透明玻璃包裹着的儿童乐园,无人光顾,像橱窗里的巨大陈列。蹦床池里挤满彩色泡泡球,攀爬通道手臂般向上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色彩绚丽、塑料感极强的古早游乐场,是梦核的标志元素,一下将人拉回童年。“童年的暑假总是很长,爸妈带着我去中山公园游乐场,小火车转了一圈又一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场附近有条新合村路,往里走是大片空置的待拆房和废墟,它们被一排水泥砖墙围住,各式各样的店招露在围墙上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搬迁2019年就开始了,大部分居民都已搬走,只剩下零星的住户。我在一栋名为“汽配宿舍”的小区前,看到三楼窗口有个老爹爹,问他为什么还住在这?他说新房子还在装修,装完了再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口的小店情况也相似,店主大叔90年代从孝感来武汉谋生,在新合村定居,一住就是三十年,眼下到了不得不走的时刻。

“以前这里很热闹的。”他的店藏在围墙里,背后紧挨着一片废墟,“这里头的房子得有五六十年了。”除了汽配厂、电池厂、电源厂的宿舍楼,新合村里还有大量私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走走停停,有种回到了童年家属院的感觉。硚口宗关以上存在过很多厂区宿舍,都长着差不多的样子,砖红色的赫鲁晓夫建筑,玻璃窗是蓝色的,窗台有向外伸出的晾衣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如今,你从建设大道新合村,走到解放大道水厂,再到解放大道汉西一路,都漫步在宗关的气场里。

老武汉习惯以水厂指代宗关。1909年,一座自来水厂在宗关建起,武汉成为全国第四个通自来水的城市,武汉人从此告别在河里取水喝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4年7月28日,宗关成为武汉第一条地铁线路的起始站——轨道1号线开通,从硚口宗关开往江岸黄浦路。不过听朋友讲,1号线最开始票价贵,没什么人坐:“一趟要六七块钱,线路又短,只有享受优惠的老人会去。”

当时居民出行更多靠一辆“夺命小黄巴”,从堤角到陈家墩的巴士,据说上车要小跑加速冲上克,坐着是飞一般的体验,说一句下车又会急停在任何地方。虽然它已经消失了挺久,但见识过的人提起来就会一边说“蛮黑人”一边满脸兴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国西汇那一片,曾经有个“七层楼”夜市,我在网上没找到照片,只能靠着很多人的记忆碎片拼凑信息。一位拐子回忆,那时候一到晚上他就和朋友在七层楼喝酒撸串,喝开心了再坐上麻木兜风看夜景。

有些老水厂人滤镜更重:“这里当年的人气不输六渡桥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绵的高架穿过城市上空,老居民区和新高楼交错在一起,轻轨进入宗关站,似乎连乘客都少了许多。其实,现在的六渡桥也热闹不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