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28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终评会在京召开。经资料审阅、综合评议和投票推荐,江苏淮安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入选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案例。本项宣传推介活动旨在宣传推广考古遗址在保护、管理、研究、展示、利用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和经验,为进一步提升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利用水平提供全国范例,扩大考古遗址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和2015年4月至9月,南京博物院和淮安市博物馆对板闸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总面积约5500平方米。发掘揭示出明代闸体及附属设施,共发现1座水闸、1条古河道、1座码头、2道堤坝和成排的建筑基址等遗迹,出土了大量与运河有关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等遗物,共2796件。

板闸遗址经考古发掘的五类遗存与地面建筑三元宫、钞关旗杆和码头共同构成了遗址的主要内涵,包括水利设施、街巷遗址和宗教建筑等方面,其历史贯穿了明清两代淮安段大运河发展的始终,是古代运河沿线留下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遗址发现的“板闸”,被确定为明代大运河清江浦段上的五闸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是目前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座木板衬底的石闸遗存。2019年板闸遗址被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2021年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名单。

淮安市委市政府对板闸遗址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在发掘工作结束以后,即对原建设计划进行了调整,对遗址实施原址保护,并启动了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方案编制工作。在方案数次调整后,2020年至2023年开始建设遗址公园,对遗址内涵进行系统性保护和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闸发掘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板闸遗址建筑基址区(发掘时,现已回填保护)(南—北)

板闸遗址公园位于翔宇大道西侧,枚皋路北侧,毗邻里运河,遥望京杭大运河,与南侧中国水工科技馆隔路相望,占地约109亩,总建筑面积约15156.28平方米,由淮安市国有企业平台——市文旅集团负责建设和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项目主要内容为板闸遗址本体保护与展示工程;三元宫、钞关等文保建筑及遗址的房屋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板闸遗址展示馆土建和布展工程;遗址公园景观工程及遗址公园配套服务房工程;配套实施供电、亮化、智能化、给排水、道路铺装、景观绿化等附属工程。

项目通过创新的形式原址保护板闸本体并反映运河历史格局;以点带面展示场地内多样化的文化遗产;通过文物保护、旅游休闲和展示展陈融合的公园建设提升城市空间品质。通过项目建设,对水闸本体的石材和木质底板进行了保护,恢复了历史上板闸所在古河道的河道形状,对水闸本体和河道实施带水保护,在板闸遗址展示馆,以“闸”“关”“镇”为主线,系统展示板闸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揭示板闸及所在段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和价值意义。

2022年至2023年,为配合遗址公园建设,对板闸遗址古河道内发现的2艘明代沉船进行了发掘,目前已将其提取至实验室内,进行文物保护和复原。2023年,历经8年的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工作完成后,出版了《淮安板闸——明清遗址考古报告》,将前期遗址的发掘情况和研究成果系统地向社会公布和介绍。

目前,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遗址展示馆智能化、展陈方案调整等工作正有序推进中。遗址公园地面景观已面向社会开放,受到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板闸遗址公园航拍图(白天,南—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闸遗存(夜间,北—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遗址公园内展示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配套服务用房及里运河(东—西)

板闸遗址公园项目在对考古发现的文化遗产妥善保护的前提下,整合场地内的多项文物实体与历史资源,在“原真性,完整性,可持续性”的保护原则下将文物资源融入城市建设。通过对文物本体的创新性原址保护和展示,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如今,板闸遗址公园已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新的旅游目的地,对提升淮安城市形象作出重要贡献。

供稿:市文广旅游局 市文旅集团

来源:文博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