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直在努力的猫二侠!

唱“挖呀挖”的黄老师算得上是去年最著名的网红了吧。

但人红是非多,黄老师也不例外。

这几天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一个叫“天旺”的人说黄老师“下海”赚钱,一晚要3万。

而且还上传了一个33分钟的视频和一些不雅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发生以后,黄老师的媒体账号下面也是很快沦陷了,很多人在说这件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29日,黄老师现身回应此事说自己被人“造黄谣”,而且本人也已经保留了相关的证据报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谣的人可耻,造黄谣的人不但可耻还很可恨!希望相关机关早日把造谣的人捉拿归案。

但黄老师被造黄谣这事儿也暴露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很多女生只要优秀,都会被造黄谣呢?

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各种信息传播效率提高了很多,但也为一些人造谣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造谣渠道。

尤其是对女性,有些人造黄谣因为成本低,成功率高,所以他们简直是一点顾忌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年被媒体爆出来的“造黄谣”事件都不在少数。比如,“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的吴女士、被造谣为“8号技师”的小慧、被网暴去世的粉发女孩……

这些女性甚至以死明志,但最终也没有等来道歉和赔偿,更没有什么人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相反,更多女孩子在被造黄谣。

实际上,曝光出来的问题,犹如冰山一角。

在乌黑的舆论海洋下面还有更大的冰山隐藏着,有更多女性在隐秘的角落不堪其扰。

这就是为什么曾经有一篇名为《被挂在黄色网站上的女孩们》的文章,能在社交平台上引发那么巨大的共鸣。

黄谣的伤害远不仅仅止于一个女性自己,还可能深深影响一个家庭、一家单位。

几句谣言“抹杀”一个人、毁掉一个家的案例屡见不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为何屡禁不止,还有那么多人热衷于造黄谣呢?

2023年,经济学人智库为此专门做了一项研究:

在女性遭遇的网络暴力中,假消息和诽谤是最常见的攻击手段,即以散布谣言和诽谤言论的形式败坏一位女性的名声、损害其人格。

而且数据还显示,在针对女性的网络暴力中,造黄谣的比例高达67%。

何以至此?

因为打得不够疼!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但对于造黄谣的打击力度还急需加强,打击效果很难说让人满意。

打击造黄谣不是没有法律依据。截至目前,我查到至少有8部规制网络空间的专门立法,包括《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21部涉及互联网的相关法律,包括《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还有《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10部相关司法解释的刑事法律。

但有法难依。难点在于造谣成本极低,而维权成本却又极高!

造谣者只需要一个手机一次发送,就完成了一次造黄谣的全部。但受害者却不得不面临维权困境:

受害者在维权时很难知晓施暴者们的真实身份,在事后收集证据的工作异常艰巨。此外,即使是起诉了施暴者,诉讼周期,特别是等待判决的过程也十分漫长,甚至还要承担高额的诉讼成本。

更为艰难的是,现实中因为施暴者“匿名”的属性,起诉也并非易事。

所以,绝大多数普通女性在遭受黄谣攻击之后,都没有能力全面维护自己权益。

就像电影《保你平安》中魏平安的那句:

“当你张嘴说一个女人是‘小姐’的时候,不管她是不是,她都已经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能对这些造黄谣者形成有效震慑?!

必须打疼他!

这不仅需要法律,也需要全民积极参与和支持。

因为打击这些人,不仅是为了保护某一个女孩子。

实际上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