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是世界强国争霸的产物,上世纪40年代,苏联以老大哥的姿态在世界傲视群雄,让英美等国十分忌惮,美国把苏联当作头号竞争对手。

在核武器制造领域,美国和苏联开启了军备竞赛,仓库里的核弹头越堆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古巴发生了导弹危机,让美国和苏联意识到核武器的危害,不得不签订条约,限制或削减核武器的投入。

于是,两个国家仓库里的核弹头慢慢闲置了下来,美国偶尔会在渺无人烟的沙漠里扔两颗核弹来测试数据,聪明而胆大的苏联人,也很快为仓库里的核武器找到了新的出路。

开启军备竞赛

1945年7月,苏联、美国、英国首脑在柏林召开了会议,讨论如何结来二战,以及收拾日本的问题,会议虽然看起来其乐融融,但实际上明里暗里在较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议开幕式前,美国总统杜鲁门给苏联来了个下马威,安排了原子弹试验,巨大的火球和冲击波在新墨西哥州沙漠升腾而起,半径2000米处寸草不生。

在此之前,斯大林从没见过原子弹,杜鲁门便“好心”地给他介绍了这种新研发的武器,当时日本迟迟不肯投降,他打算投2颗试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武器的恐怖威力果然驯服了日本,也让苏联大为震撼,原子弹爆炸的瞬间,产生6000多度的高温,巨大的冲击波让日本几万栋建筑摧毁,共计20多万人先后丧生。

斯大林意识到了巨大危机,美国有核武器,而自家没有,老大地位岌岌可危,于是下令加快制造核武器。

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让美国人十分惊讶,收拾完日本后,美国对这种超级武器很满意,杜鲁门直接想把苏联给灭了,按照估算,攒够200枚核弹头,就能把苏联的大小城市夷为平地,但他们没想到,刚攒了100多个,苏联就把核武器造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研制氢弹,为了遏制苏联,还打算扩充核武器数量和质量。

双方感受到了威胁,两国你追我赶,都在拼命制造核武器。

苏联的情报部门十分发达,从美国制造氢弹以来,苏联从各种渠道获取氢弹的资料,还获取了很多科学家的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些资料中,苏联科学家受到了启发,开启了制造核武器的新阶段。

氢弹这样的重量级核武器,用热核弹药作为引爆剂,激发热核反应,威力将超过原子弹数十倍。

为了实现氢弹的制造,苏联科学家们紧锣密鼓,由11家设计院和其他配套企业共同参与,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研究工作。

1953年8月,苏联的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这颗氢弹采用“千层饼”方案,用氘化锂-6作填充,让爆炸速度加快,能量充分释放,在同期氢弹中处于领先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如临大敌,很快起草了针对苏联氢弹试验的报告。

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看到报告后,也十分惊讶,不知不觉,苏联在氢弹制造上已遥遥领先,美国也加快了氢弹制造进程。

最高峰时期,两国的仓库里曾放着几万枚核弹头。

由于核武器的威力太大,破坏力会陷入失控,美国和苏联达成了“默契”,双方不会轻易动武,而是进入冷战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仓库里放着大量核弹,偏偏又不能用于实战,而这些核弹维护费用极高,让苏联人大伤脑筋,很快,在一次灭火行动中,核弹终于派上了用场。

失控的火灾燃烧了两年

1963年寒冷的秋季,苏联乌尔塔布拉克气田11号井突然发生了火灾,几个着火点同时燃起了火焰,火势熊熊燃烧,火焰如一条火龙直窜云霄,烧得火光冲天。

周围几公里很快被白色烟雾笼罩,空气中时不时飘扬着黑色烟灰,热量汹涌翻滚。

原来,石油工人在地下施工时,不小心钻到高压油气层,油气不断泄漏。

油气从2000多米深的气层喷涌而出,产生了高气压,为火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导致火灾久久无法熄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防部门调来消防车,工作人员全副武装,捂得严严实实,用高压水枪围在火焰周围朝火焰中心喷火,火场周围很快扬起了水雾。

水雾把火焰底部团团围住,仿佛火柱也变成了白色,蒸发出无数气体。

火龙产生高热量,工作人员操作了一段时间后,衣服被熏得滚烫,不得不下车冲水降温,如此反复操作后,火势依然不能控制。

高压水枪灭火不能离得太近,水枪的水柱对巨型火龙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们只能采取别的办法,要是把泄露的天然气引到别的井里,火势就会自动熄灭了。

但是这个办法操作难度更高,油气井口的压力非常大,井口凭人力压根无法封闭,就算用大型器械也会被巨大的冲击力冲散,更别说把气体导出去了。

为了把火势熄灭,工作人员们可谓绞尽脑汁,他们运来一车车的水泥和其他化学物质,试图用水泥把井口封住。

要是从出火点周围开始,慢慢用水泥浇灌,再向中间不断靠拢,理论上能封住。

结果他们发现这还是太草率了,火焰的热量极高,能快速把水泥烤裂,极有可能产生物理爆炸,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方案。

实施几个办法后,工作人员仍然不能把火扑灭,急得焦头烂额,只能眼睁睁看着火势不停燃烧。

乌尔塔布拉克气田的产量很高,火灾让气田无法动工,泄漏的气体每天都会白白烧掉,总体损失已高达7500万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气田负责人四处寻找解决方案时,核能部门的工程师表示:“要不用核弹来试试?”

得知这个想法后,很多人惊出了冷汗,当年两颗原子弹让日本民不聊生,很多年后,还不断有人因辐射而抱受折磨失去生命。

粗暴又硬核的灭火方案

氢弹的辐射比原子弹小,但引爆时需要用原子弹,所以污染不可避免。

这样的想法实在太疯狂,况且之前从来没有用核弹灭火的例子。

但核弹专家们却挺有把握,虽然灭火没经验,但生产了那么多核武器,地下核爆实验已经轻车熟路。

在核弹专家的说服下,上级部门还是批准了这个方案,不过实施起来不容易。

既要把井口封住,又不能把井口炸烂,爆破的位置和当量都要控制地很精准。

为了严格保证方案的实施,核弹专家们在地下进行了2次爆破核试验,再通过精密的研究和计算,终于能进行实地灭火了。

1966年9月30日,工作人员在火灾点周围挖了两口斜井,为防止温度太高,提前把核弹引爆,斜井内加入了隔热液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程车运来核弹后,开始对核弹进行预冷,再用巨型搭吊把细长的核弹装入斜井中,核弹安装的位置在井底1532米处,当然核弹摆放的深度,也是经过工程师精密计算的。

为了防止核弹爆破后造成的辐射影响,工作人员们还在井中灌入了水泥。

随着一声巨响,火灾四周地表发生了剧烈的震动,周围几公里都有剧烈的震感。

由于这次任务是秘密进行的,施工地点又进行了封闭处理,周围的民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闹出这么大动静,为防止公众恐慌,有关部门用地震来掩饰。

核弹的威力果然不同凡响,几千度的高温烘烤着岩层,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就把洞口封住了,连管道都封得严严实实,火势很快被扑灭。

但苏联人很兴奋,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核弹首次跨界灭火,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必须要炫耀一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塔什干报》刊登了核弹灭火的新闻,世界各国也为此震惊,苏联人还“慷慨”地把这个案例拍成了纪录片,供其他国家学习。

在后来的许多年里,英、美等国用这个方法扑灭了油田大火,苏联也多次使用核弹灭火,当然如果是小型火灾,还是用炸弹更靠谱更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用核弹灭火获得成功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后来又用核弹进行开矿、挖水库,大大节省了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弹灭火看起来简单粗暴又实用,但也需要巨大的勇气,核弹的破坏力是毁灭性的,苏联作为第一个尝试的国家,确实硬核又胆大。

《消防》:核弹灭火 198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