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人口减少了208万人,这一变化是适婚育龄者的无奈。

收入压力大、时间精力不足、教育成本高:这些因素是育龄群体“不愿生”的三个主要原因。高成本的生活压力,使得许多家庭在考虑生育时更加谨慎,担心无法承担额外的经济负担。用网友的话讲就是“自己看不到希望,不愿让孩子再重复一遍自己的人生”。

也正因此,年轻人的生育意愿降低: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养孩子的数量在逐渐下降,从2017年的1.76个降到2021年的1.64个。这种生育意愿的降低,反映了人们对于生育的态度和选择发生了变化,不再像过去那样积极。

年轻人婚育观念显著变化:时代在变化,观念也在变化。十多年前30岁不结婚让满村人笑话,现在谁都无所谓。

还有个隐的原因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口减少是利是弊?从长远来看,人口减少可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后果,但同时也伴随着挑战。

人口减少可以减轻就业压力、房价压力以及教育压力,从而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房价和教育成本的降低则能减轻居民的负担,提高消费能力。人口减少还可能促进城镇化率的提高,因为更多的人将迁移到城市地区,这有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

然而,人口总量的减少意味着未来潜在的人口红利减少,这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人口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进而增加养老保障体系的压力。人口减少还可能会影响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活力,因为年轻人口是创新和活力的源泉。

从经济角度来看,人口减少对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更为不利。

有效需求下降: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有效需求下降,导致劳动力市场的萎缩,进而影响到消费需求和投资意愿。

储蓄和资本积累减少:随着劳动人口的减少,用于生产和消费的资金将相应减少,这可能会减缓经济增长速度。

创新人才储备不足:人口下降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储备,这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至关重要。缺乏足够的年轻人才储备,可能会限制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

人口红利消失:人口红利指的是较低的人口增长率带来的高生育率和高增长率,这通常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尽管劳动年龄人口的总规模仍然较大,但随着人口减少,所谓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看到人口红利这个词,内心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