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将金融工作上升到更高战略高度,释放了中国金融事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信号。2024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了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六大核心要素: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被誉为“最懂中国的西方经济学家”。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挽救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团队的声誉而踏上中国大陆的国土,这位老人已深入研究中国经济近30年,他会如何解读金融强国的意义,又会如何看待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奇:中国需避免陷入通缩 并推动资本市场改革

主持人 朱梓橦:

去年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您如何理解这个目标?在您看来,什么才是金融强国?

摩根斯坦利亚洲区前主席 斯蒂芬·罗奇:

对于许多人来说金融强国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最重要的,它指的是一个稳固的资本市场体系,一个健全的银行体系,及政策制定者有着清晰明确并透明的目标。同时,经济增长要稳,能够实现对金融体系的支持并达到价格稳定的目标。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中一个令人担忧的特征是,最近几个月物价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这表明中国可能正处于通缩的边缘,这会削弱金融强国的稳定性。日本作为战后亚洲的第一个金融强国,在上世纪90年代陷入通缩,受到了影响。这场通缩持续了长达十五年,严重削弱了日本的金融体系。因此,中国需要特别努力避免这种情况。

罗奇:追求金融稳定是中国政策目标的重要特征

主持人 朱梓橦:

您认为过去几年中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稳定性有何改善?

摩根斯坦利亚洲区前主席 斯蒂芬·罗奇:

稳定是中国政策目标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涵盖了经济、国家社会结构、治理体系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中国政府非常注重在世界各个领域维持稳定。我认为2008年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是一个真正的警示,因为中国看到相当先进的西方经济体在面对这场毁灭性的金融危机时,金融系统几近崩溃。中国股市在过去3年中下跌了大约40%,债务比率急剧上升,这些情况让中国意识到需要更加专注于金融的稳定性。我认为金融稳定的问题在中国变得愈发重要,而且也应该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奇:外国直接投资收缩 反映投资者对地缘政治冲突的担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引起不少外资金融机构关注。有外资机构表示金融业最看重的是政策的稳定性,这次会议传递出积极信号。从国家层面,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通过一揽子针对性措施解决当前外商来华投资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设外资企业数大幅增长,外国投资者在华新设企业53766家,同比增幅高达39.7%。数量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也在优化。202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3%,比重创历史新高。

主持人 朱梓橦:

最近有言论炒作“外资撤离中国”,您对这种论调有何看法?与此同时,美国零售巨头开市客(Costco)最近在中国大陆深圳市开设了第六家门店。您对这些举动有何评论?

摩根斯坦利亚洲区前主席 斯蒂芬·罗奇: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跨国公司,包括美国公司对中国的外国投资中受益匪浅。我认为中国可能是自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但去年,外国直接投资出现了突然收缩。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发展。它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可能超出他们控制范围的情况的担忧,比如中美冲突。因此,我认为资金流入中国,现在不再是中国或世界其他地方可以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直到中国更加有力地处理这些忧虑,包括与其主要的地缘战略竞争对手和盟友。

罗奇:中国实现经济平衡 拉动内部消费 将为外国公司提供机会

主持人 朱梓橦:

许多外国公司仍然被中国带来的巨大“市场红利”所吸引。哪些类型的外国公司最有可能被吸引来在中国开展业务呢?

摩根斯坦利亚洲区前主席 斯蒂芬·罗奇:

为外资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无疑是目前最重要的目标。我认为外资涌入中国有几个原因。过去40年来,制造业领域接受了最多的外资。第一个原因是,利用效率机会,将高成本的国内生产从发达经济体转移到境外成本更低、现代化的中国平台。第二个原因是,利用这些资本在中国境内建立生产,最终可以开拓世界上增长最大的市场。

毫无疑问,中国的增长故对全球跨国公司而言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政府能够成功实现经济平衡,更多地拉动中国内部个人消费的增长,那么中国消费需求的前景将为制造业、零售分销和金融等各领域的跨国公司提供绝佳机遇。

罗奇:中国需警惕中长期结构性问题 特别是人口老龄化

主持人 朱梓橦:

罗奇先生,2023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2%,这个结果实际上超出了官方设定的5%左右的增长目标。对于这个表现,您有何评价?

摩根斯坦利亚洲区前主席 斯蒂芬·罗奇:

首先,你不能根据过去发生的事情来预测未来。因此,尽管政府成功实现了相对温和的增长目标,但人们仍然对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的前景感到担忧,包括今年2024年的增长前景。中国存在一些短期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国相对明显,涉及房地产市场、融资工具及下跌的股市等各个方面。我相当有信心中国可以通过过去使用过的财政和货币等类型的补救措施来解决这些短期问题我更担心的是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人口老龄化问题,这已经引发了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这种情况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

我还担心生产率增长的趋势,这听起来很技术化,但很重要的是如何在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能够从仍在就业的工人中挤出更多产出,以保持增长目标。因此,这些长期问题非常重要。此外,我想说一下我已经强调了20多年的主题,即需要重新平衡中国经济结构,更多地拉动国内个人消费的支持,而不仅仅依赖投资和出口导向型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片人:王志江

编导:那可

编辑: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