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满脑功利的中国家长:不把孩子当人看,逼娃变成考试机器

每4个孩子,就有1个有抑郁倾向。

知名心理咨询师陈瑜采访了几十上百个孩子,她说部分家长成了坏老师的帮凶,他们谄媚权威,害怕跟老师沟通,就一味地指责孩子。不断给孩子施压,让孩子对爸妈产生了严重的愧疚感。

网易新闻对谈陈瑜,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孩子与父母最大的矛盾和分歧是什么?

陈瑜:今天家庭教育当中最大的冲突是,孩子希望被当做人来对待,而家长只关注成绩,把孩子当作考试机器来对待。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鸡娃,家长对孩子有非常高的期待,他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能够让孩子去取得优秀的成绩,满足自己的期待。很多孩子跟我说,希望自己被爸爸妈妈当做人来对待,但他们看到的只有成绩,排名和一些量化的东西。他们更希望我是一台考试机器,能够不断地输出高分,但是作为人的需求没有被关照,所以孩子总体是不快乐的。很多的小学生会质疑说,爸妈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我为什么完全都需要听家长的?这一代孩子他们的自主意识这么强,而家长又把孩子作为自己的产品。

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其实有很多的其他方面的成长,比如说人格的完善,社交能力,他的兴趣培养全在这样军备竞赛里边被忽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为什么家境越好的孩子,越容易抑郁?

陈瑜:现在有很多因为抑郁症休学的孩子,他们的家庭背景都非常好。尤其是家里有硕士、博士高学历的家长,社会成就很高、职场地位很高,这样的家长非常相信自己的人生经验。因为他就是这样一路走来,会觉得这就是成功最好的路子,于是他就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复制自己的成功路径。

这样的父母内在还是会有非常大的焦虑感。他可能从小镇、从农村一路考学,进入到一二线城市,非常努力地生根发芽,有了今天的一个财富状态。但是他们非常害怕阶层跌落,那种内心的不安全感,使得他们会在自己孩子身上去放很多的诉求,就是希望孩子能踩在自己的肩膀上走得更远,至少你不要比我差。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为什么孩子容易对父母产生愧疚感?

陈瑜:愧疚感也是父母制造的,他们会不停地跟孩子说,补课费多贵,我每个月要支付这么多的补课费,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考出好成绩,你考不出好成绩你就对不起这个钱,那潜台词就是你对不起我,对不对?这样的压力也会让他产生焦虑的情绪。

我之前采访一个女孩有同样的情况。在中考前,她爸爸花了4万块钱找老师给她一对一授课,上课前一晚上跟她促膝谈心,让她知道这4万块钱家里掏出来很不容易,你要好好读。这个女孩就觉得,我去上一个月的课,背负着千斤的重量。到最后她中考也没有因为这4万块钱的投入,多考多少分,所以她爸就整天说这个事情。孩子就会觉得,我真的很对不起爸妈,我真的是浪费了他们,辜负了他们。

所以问题在哪里?还是在家长本身的教育观。父母没有给到无条件的爱,他们的爱是需要追求回报的,希望孩子赚更多的钱能够分享回馈给他们。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所有的"问题孩子",根源都在父母身上?

陈瑜:原生家庭的思维和行为会发生代际传递。爷爷奶奶打爸爸妈妈,那爸爸妈妈就非常容易在育儿过程中同样用打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之前我们的一个学员,她的妈妈对她非常苛刻,她小时候需要在妈妈回家之前把所有的家务都做好。有一次妈妈回来的时候,她米没有淘好,她当着妈妈的面在淘米的时候有几颗米粒顺着水就冲到了水池里边,当时妈妈二话不说就扇了她一嘴巴。后来她自己做了妈妈的时候,只要孩子一回家,她就会进入战备状态,会想着接下来要把孩子每分每秒都安排好,让他非常有效率的完成所有作业。这就是一种代际传递,他们在自己成长过程当中没有觉醒,没有新的选择,他就把这种不良的方式传递下去了。在这样相对压抑和情绪不稳定的家庭环境里边,孩子需要分出非常大的精力和心力,去应付父母。

假如人的精力一共是10分,孩子哪怕分出3分、5分去应付家长的话,那他只有5分的精力去对待学习了。所以说,全力以赴的前提是家长不去争夺孩子的精力。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如何才能摆脱父母的控制?

陈瑜:经济独立是万事独立的基础,但想要在现在实现非常难。今天的孩子如果没有父母帮衬,非常难购置自己的房产。

2000年我开始工作,工作三年后和我先生一起买房。那个时候只要工作三年,就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不需要父母贴一分钱来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但凡比我晚生5年,他们就没有那么从容了。那个时候房地产市场涨得非常的快,但我们的工资并没有大幅的、成正比增长。

当父母在资金上支持孩子买房的话,就会发生问题。孩子可能要让渡一部分权利给父母。很多的父母觉得我给你出了钱,连家里的窗帘买什么颜色都掺合。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健康的亲子关系什么样?

陈瑜:我还是很欣喜地看到很多家长的一些变化。

昨晚有一位妈妈在我们群里边发了一段文字,儿子跟她说,妈妈你还是把iPad使用时间给我做一个限制,我觉得有点控制不好自己。然后他妈妈就跟他说,宝贝,妈妈还是非常信任你的,你能够管理好自己。如果晚上睡觉,你会觉得影响你睡眠的话,可以在睡觉之前把iPad放到我房间的一个柜子上面,我帮你看着就好了。她说,当时儿子非常惊讶,没想到妈妈会给到他信任,让他去管理自己的电子产品。儿子听了这个话,睡觉之前就把iPad拿过来放在她卧室了,她真的很欣喜。所以这种合作模式是非常好的,亲子互相信任。

我同时也看到,很很多家长不讲任何理由,只要看到孩子拿着手机拿着电子产品。他就觉得如临大敌,就要干预和干涉,甚至去断WiFi或者断电闸。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有的老师能轻易毁掉学生的一生?

陈瑜:有一些老师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可能就改变了孩子的人生,甚至可以说毁了孩子。

我之前接触过一个小女孩,她成绩小学的时候名列前茅,初中也在当地的重点中学。但有一次她数学作业没有交,同一天还有其他的几个孩子没交作业,那天数学老师对她特别冒火,让她出去不要上课了。从那一天开始,她就再也没有上数学老师的课。因为对数学老师的抗议,使得她整个学习状态就拉垮下来,最后就休学了。

有时候老师的一些不必要的管理,也会给孩子造成学习上的厌烦情绪。有一个朋友跟我说,孩子的英语老师要求每一个小孩都要用纸包书,不能买淘宝上那种现成的塑料封面。这么一件事情孩子们觉得很烦,一开学跟我搞这种细节。

也有一些老师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我接触过一个孩子,他已经休学有两三年了他的班主任曾经跟他说,你不配当我的学生,老师说了这句话以后,他就再没有进学校,为人师表在自尊层面、在尊严层面摧毁孩子,对孩子的打击非常大。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什么才是优秀的家长?

陈瑜:最高级的家长跟孩子共同成长。并非我们比孩子早生个二三十年,就懂得更多。在今天互联网时代,我们是同步获取信息的。

我有一个同事,她的孩子高中的时候就去美国读书了。当时他们的历史课上讲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要看一本书。孩子在美国看的是英文版,妈妈就在中国买中文版看。他们就可以在每周的对话、聊天里边探讨这本书。他们每周在聊天的时候都可以讨论这本书。这样的亲子关系它不是停留在衣食冷暖的层面,它是有精神交流的。而孩子非常愿意和家长谈天说地。之所以有些亲子没有对话,是因为孩子觉得爸妈物料,除了问吃什么、穿得暖,说不出来其他东西。但是如果可以跟孩子共同成长,亲子之间就有无穷的话题。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做得差的父母,都有什么特点?

陈瑜:那些做得不好的妈妈爸爸,通常在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雪上加霜,就会去说那些话,类似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你不听什么的,对吧?或者说你这个事情就应该这么办,你听我的,对吧?

这个都会让孩子觉得有很大的不舒服,包括我们看到有一些孩子之所以会休学,在孩子碰到最难的时候,那些爸爸妈妈没能给到他们支持和理解,反倒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加焦虑,变本加厉地去施压,孩子觉得压力我实在扛不住了,他们就只能躺倒了

我采访一个孩子,他说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他说陈老师,如果不是真的遇到了问题,谁愿意摆烂?这是几乎所有孩子的心声,我真是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向好向善的,他们之所以目前停滞下来,不是他们甘愿停滞,是他们走不动了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如何才能养出优秀的孩子?

陈瑜:孩子发展得很好的家庭会有一些规律性的总结。

第一个,家长通常给到了孩子非常充足的爱和安全感。在孩子早期成长的时候,一定不会长时间不在孩子的身边,几个月不见。

第二个,在孩子求学的阶段,从幼儿园开始,他带孩子去见识世界,带孩子去线下有很多的去看演唱会、音乐会、音乐剧、话剧、展览,包括我们寒暑假带孩子去旅行,不停地去拓展孩子的一些思维空间和他的见识度。

第三个,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给孩子们支持。

很多孩子成绩下降了,家长第一反应就我给你去找卷子你来刷,或者是我给你找老师来去补课,这还是以我们的经验去来给到孩子。有时候是非常低效的,甚至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

真正支持孩子的家长是从孩子的立场先去倾听他碰到了什么问题,他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然后一起来协商达成一个解决方案,帮助孩子去寻找资源,解决问题。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到底有多大?

陈瑜:我昨天采访的一个孩子,他觉得自己像一头牛一样生活,每时每刻都有一个鞭子在后面赶。在学校被驱赶,到晚上7:30回到家又被妈妈驱赶,日子我已经过不下去了。

很多的孩子也会跟我说,有时候我之前一个小时都在好好的读书,然后我突然拿起手机看一下朋友圈,就那一分钟恰巧被妈妈看见了。而她就会觉得我这一分钟看到你是在刷手机,之前一个小时都是在刷手机,于是就会上升到你学习态度不好,你学习态度不好,你就以后考不上好大学,你就没有好工作,你的人生就完蛋了,把孩子搞得非常痛苦。

包括我大年三十晚上十年接到一个河北女生的电话。她和我说,陈老师我能不能找你做一下少年发声,我做完之后我就结束了。

我说你这个结束是什么意思,她说我大概就是die的意思。一个孩子用生命来对抗教育,我们是不是该对今天的教育来进行一些反思。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陈瑜:老师能够在情感层面支持学生,可能比教育本身更重要。

封控的时候我接触到一个男生,他什么作业都不做,只做数学作业。数学老师曾经看出男孩情绪不好,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听他聊了两个小时的心事。男生说,这是第一次有成年人能够听我把话说完。而且自此之后老师很关心他,他曾经想离家出走,老师也接纳了他,让他在老师家住了两三天。他在老师的家里充分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一起做饭,他陪老师的孩子玩乐高,一些非常简单的画面,是他在家里从来没有过的。因为老师给了他这样的爱,他就觉得我不能辜负数学老师。

有一个女孩也跟我说,中学的时候被同学霸凌,有一次她实在受不了了,去女厕所躲着哭。那一堂正好是语文课,老师就问她去哪里了。知道情况后,老师就去女厕所找她。在隔门外面跟她说,你一定受委屈了,赶紧出来,老师在门口。女孩就推开门,那个时候老师就抓起了她的手,一把把她搂在怀里就拍拍她。这个孩子描述的非常仔细,她在描述这件事情时候的每一个细节,你就会觉得老师对孩子的那种爱,真正地扎在了孩子心里。所以说,当一个成年人跟孩子这样的情感联结,这个孩子真的是会有一种力量去支撑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