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地处湖南北部山区,曾几何时也是当地有名的富裕村子,自古以来,一条古驿道从我们村里穿过,有人流的地方就有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村子的环境不错,背靠高山,村口一条大河环绕而下,可以说是三面环水背倚青山,什么天干洪涝都和我们村无缘。

甚至即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们村受到的骚扰也最小,因为门口那条大河就是天然的屏障。

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村的弊端就慢慢体现出来了。

首先就是我们当地通了公路,因为大部分的村子都在那边嘛,公路就在大河的对岸沿河而上,我们村就成了唯一一个“河对岸”不通公路的村子。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那些通了公路的村子,很快就扭转了曾经落后的面貌,经济条件飞速提高,没几年就把我们村给远远丢在身后。

这样一来,我们村就开始被大家遗忘了,甚至连其他村子的姑娘也不愿意嫁到我们这里来了。因为嫁过来成了家,一旦天气不好,娘家有什么喜事想回去都困难。

其实,那条大河上也不是没有桥梁,自古以来就有一座小木桥,天气好的时候人们就可以从木桥上过,洪水一来木桥就倒在河堤旁,洪水退去又会被扶起来。

但那样的木桥在现代社会也只是聊胜于无,就是行人通过也是晃悠悠的,小孩子都需要有大人护送才能走,更别说有什么物资能运过来了。

很快,交通不便就成了我们村所有人的一块心病,当然也有很多看得远的乡亲们会琢磨解决之道。

这明显的症结就摆在那里,大家很快就有了公议结果:要致富,先修桥。

可在八十年代,仅靠我们村自己的力量想要建一座公共路桥,无异于登天之难。即使大家都知道要修桥,却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时间来到九十年代末期,这些年来,我们村日益凋零,甚至有很多适龄青年去了外地入赘。解决交通难题又被提上了日程,主要就是这些年来出门打工的人多了,往家里寄的钱也多了,似乎也有了修桥的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几个村里的乡贤带领下,经过反复论证商讨,最后终于下了决心开工修桥,但还是需要全村人都出工出力,也就是所谓的集资修桥。

大概就是是每个人出200块的现金,这些钱就用来购买钢筋水泥,至于工地所需的劳力,更是全村的义务工。

尽管那时候大家都不怎么富裕,人均200块的集资款,收集起来很有点难度,但还是勉强没有出过什么大的幺蛾子。

即使某人暂时拿不出钱,也会说得非常婉转,自己说一个什么期限,农村有那么几个节点能拿点现金,比如在外打工的子女寄钱回来了,比如秋天收了红薯卖掉换钱,或者自己养的猪出栏了等等。

大桥得以顺利动工,集资的行动也在继续,却遇到了一个怎么也说不通的“拦路虎”,那就是村里的威叔,绰号“蛮八斤”。

威叔这个“蛮八斤”的绰号,那是成名多年了的。什么事都霸得蛮,凡事就认死理,但凡他认准了的事,那可真的是九头牛也拉不回。

负责收集集资款的人去了威叔家好几次了,都碰了一鼻子灰回来。最后谁都不愿意去找他,只好村长亲自出面。

其他人来找威叔收钱,威叔还只是横竖一个不给,村长来了,他反倒说了一通的理由,甚至噎得村长一句话说不出来。

威叔说:村里修桥是好事,那可是有利子子孙孙的好事,但在收钱之前他有个要求,那就是希望能把这些年村上的收支公布一下。

按照威叔的说法,自从下放以后将近二十年来,村上的领导换了好几届,却从来没有公布过收支,就连村上的水利工都是糊涂账,谁知道你们是不是在里面做手脚。

可村长也有村长的苦衷,自从下放承包到户之后,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就雪崩了,哪里有什么收益?完全只有支出啊。

即使是那些年的支出里,要不就是去乡里软磨硬泡讨点回来,要不就是每家每户收点,最后就只有卖掉剩下的林场了。

可现在的村长也是去年才接任,乡里的俗话说“新官不理旧案”,村长何德何能能够处理好这么多年的糊涂账?

一开始也只是说好话,说这么多年的账目一下子也弄不清,修桥这件事却耽搁不起,让威叔先把集资款出了,你的诉求慢慢再解决。

可威叔就是一个认死理的人,你不公布前面的账目我就不掏钱。一来二去,村长也火了,甚至对其他人说:

蛮八斤的钱就不收了,这么多人的事,他家四口人也就八百块,能够收上来当然是好事,收不上也不缺那一千块。

就那样,威叔的集资款一分也没给,大家都去工地上干活,他宁愿在家里“歇烂脚牛”晒太阳也不去帮手,确实也让人在背后说了很多的闲话。

人多力量大,村里的大桥并没有威叔一家人不给钱耽搁。

经过一年多的苦干,村里的大桥建好了。唯一的遗憾是确实资金有限,大桥虽然通车了,可桥面都只是填了些砂卵石,根本没钱买水泥硬化,甚至连栏杆也没有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桥上能够通车,我们村上这个交通死角也被解决,但大家心里都有不少遗憾,一来是桥面凹凸不平太颠簸,二来是没有桥栏存在安全隐患。

再说了,好好的一座宏伟大桥,远看壮丽美观,近看却发现桥面坑坑洼洼,连栏杆都没有,实在让我们村的人没有面子。

但不管怎么说,汽车能过村了,这也就彻底改变了我们村的交通现状。

那一两年里,我们村的建筑业就非常红火,村里建新房的人多了,也有了外地媳妇嫁进来,这都是大桥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第二年下半年,威叔决定建房子了,因为他儿子找了女朋友,提了一个要求就是有几间新屋。威叔对这个要求满口答应,很快就着手建房了。

建房子自然少不了买钢筋水泥,威叔自然也一样,那一天从水泥厂买了一车水泥回村,汽车一路平稳地开了回来,威叔坐在司机旁边,那么一摇晃就睡着了。

司机可不知道威叔心里的“结”,直接就开上了大桥。走到桥中间位置,或许是桥面的坑坑洞洞颠簸太厉害,威叔醒来了,第一眼就发现自己到了大桥上,马上就一声大喝让司机停车。司机不明就里被吓了一跳,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紧急刹停问老板怎么回事。

威叔也不说多话,只是让司机马上倒车,把水泥卸在桥头就行了,自己到时候再挑回家里去。

司机莫名其妙地问了很多,还说这桥不是好好的么,为什么你要把水泥卸到桥那头呢。

在威叔的坚持下,那车水泥真的就卸在了大桥的那头,威叔带着儿子,硬是花了几天时间才一担两包地挑回家。

在此之前,乡亲们确实都对威叔颇有微词,认为只有他一个人没出钱,到时候你要从桥上过,那不就是占便宜吗?

如今见到威叔这么硬气,有人说活该的,更多的人还是觉得这人有骨气,他当时不给钱也不是完全没道理,至少没有存着什么占便宜的心理。

都是乡里乡亲的,就有人去和威叔说:虽然修桥的时候你没掏钱,但也知道你有原因。现在大桥修好了,你讲骨气不走大桥,但你的儿子、你的孙子呢?难不成世世代代都不过桥?

威叔一想,这话有道理,可大桥已经修好了,自己就算想掏钱也没办法啊?

一番思索之后,威叔做了一个惊人之举:他一个人掏钱,把大桥的栏杆全部给弄好了,甚至还想把桥面也给全部硬化完。

只是后来实在没钱了,桥面的硬化就只搞了四分之一。

乡亲们见他这么要强,反倒对他多了几分佩服。

要知道,一座大桥的栏杆,加上四分之一的桥面硬化,威叔可是掏了将近两万块钱,和当初200块的集资款比起来,那可是整整的一百倍啊。

于是,有几个家里条件好的人又自发地商量,大家凑了一笔钱,终于把桥面硬化好了。

从那以后,威叔走大桥再也没有人说闲话,他自己也算是走得理直气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相信,当时的威叔不愿意出集资款,也未必完全是不讲道理。从他最后的补救措施来看,这个人确实是一个硬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