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记者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生态处获悉,为从源头减少农田“白色污染”,今年5月前,重庆市将在万州、黔江等25个农膜使用量较大的区县,分别完成100万亩加厚地膜和20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并实现项目实施区地膜回收率达到8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农业农村委生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来说,普通农膜每亩的用膜成本约为五六十元,加厚膜为七八十元,可降解膜为150元到160元。为减轻农户负担,目前我市对加厚地膜、可降解地膜每亩分别给予30元、60元的补贴。

当下,正值春耕时节,在璧山区健龙镇,玉米种植大户张小军主动申请购买了全生物降解地膜。

“降解地膜省事,它能自行降解,就不用请人工除草了。”张小军说,前几年在区供销社的免费推广下,他曾用过降解地膜,效果特别好。他算了一笔账:有了中央补贴,每亩地用膜成本在100元左右,加上璧山区供销社争取区级资金给的“买100斤膜送30斤膜”政策,以及能够节省超10%的人工除草成本,“算下来跟用普通地膜的成本差不多,那我肯定选可降解地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农业农村委生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主要围绕玉米、蔬菜、水果、烟叶等主要覆膜作物,在25个区县优先选择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开展加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的推广。由于此次是全市首次大面积推广,因此我市还在江津、荣昌、巫山、合川4个区县同步开展了地膜科学回收使用试验示范,评价不同地膜的农田适应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降解地膜的降解速度受降水、温度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我们针对每种作物的具体需求,向厂家提出了不同的制膜要求。具体使用情况,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总结,我们也成立了专家指导组,给生产主体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