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路过虹桥火车站地下枢纽,抬头一看,就能发现一块最新换上的指示牌。箭头指向之处,分别是国家会展中心、毕马威中国(KAMPUS)、上海虹桥商务区。今年3月底,毕马威中国将正式启用位于大虹桥的办公室,培训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和国际化新型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海,有一道“彩虹桥”架起中国和世界密集的双向链接。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中的核心,三年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区域经济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交出了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近日,海岸君走访了一批落户“大虹桥”的企业、平台和机构,它们有些是“安家”不久的新朋友,有些是扎根在此的老朋友,尽管来自不同的行业和赛道,但都冲劲满满,要在“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干出一番事业

01

新老朋友与“大虹桥”双向奔赴

2023年,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毕马威中国将在上海恒隆广场二期办公室的基础上,新增一个办公场所,与恒隆广场的办公室形成“双引擎”架构。这个名为KAMPUS的新增办公场所位于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虹桥万科中心,面积近14000万平方米,拥有约1600个工位。

为什么是虹桥?拎包即走,下了火车、飞机就是办公室的“无缝衔接”自然吸引人,但对于毕马威中国来说,新办公室的区位优势更体现在两个字上,那就是“枢纽”。“KAMPUS将承担起毕马威连接全国、跨越区域的核心枢纽职责,成为毕马威全球网络中最大办公场所之一。目前,包括部分出差较多的业务团队以及职能团队在内,已有约40%的毕马威上海地区员工搬到了KAMPUS办公。”毕马威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前所未有的“双引擎”架构,将进一步确保毕马威在中国市场的的长期发展和未来机会。

将“大虹桥”视作机遇之地的新朋友,不止毕马威。发轫于常州的天合光能业务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10组件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2022年,天合光能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设立国际总部,去年4月项目正式开工。未来这里将成为企业的全球营运管理中心、全球智慧能源创新中心、碳中和新业务孵化与发展中心以及全球投融资中心。

国内头部的光伏企业,八成集中在长三角,而大虹桥是他们“走出去”的“关键一步”。天合光能执行董事、天合富家董事长高海纯说,作为我国光伏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之一,天合光能设立在大虹桥的国际总部园区,将引入整个生态链上下游的企业共同来入驻,为上海打造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新朋友还在憧憬“筑梦沃土”,老朋友已经收获累累硕果。广联达集团副总裁、广联达上海公司执行董事郭建锋用一串数字讲述了企业紧跟国家战略飞速发展的故事。“2020年2月,广联达上海团队正式迁至大虹桥,并成立上海基地,获得了快速发展。入驻约4年,在不断提高企业营收的同时,纳税与净利润实现持续增长,上海基地整体人员规模增加40%,年纳税额增长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建锋说,如果不是在大虹桥,广联达无法吸引到这么多世界级高端人才,核心研发能力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这几年,我们对商务区营商环境的感受是层层递进的,总结起来说就是五个字,多、快、高、好、优。也就是扶持政策多,响应速度快,配套服务好,区位优势和产业链优势明显。”

双向奔赴,互相成就。三年来,随着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内资企业总部、贸易型企业总部支持政策陆续出台,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和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服务中心揭牌运作,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项目、民营企业总部培育库先后设立,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累计引进总部类企业和机构超500家、认定贸易型总部51家

02

“大科创”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作为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原有三大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大科创”功能,科技创新正成为它的新名片。如今,生机盎然的科创之火,正在燎原成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的熊熊烈火,助力区域创新浓度进一步增强,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市场驱动型科技创新特色。

走进InnoMatch位于商务区的办公室,数据大屏正在显示实时信息:14197位技术经理人活跃在平台上,累计上线发布9000余条需求信息……这是一场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作为一个面向全球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科技要素资源流通集聚平台,2022年8月,InnoMatch平台由上海市政府和科技部共同发布上线。截至目前,整个平台以长三角为核心,技术经理人覆盖全国30余个省市,平台科技成果转化量、发布量及线上交易活跃度、交易量均已走在全国前列,企业科技创新意向投入达141.49亿元

“我们像一个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可以打破国别、空间、时差的限制,协助进行技术的产品化、样品化、商品化。”InnoMatch“掌门人”——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总经理、科寻科汇(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超说,扎根“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辐射引领区,InnoMatch平台希望立足“大虹桥”,面向全球做好“技术带货”,发展技术和产业相结合的业务,实现更高层次、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商品的进出口贸易。“通过技术带货和上海贸易的创新性结合,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将“创新变量”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最大增量”,商务区里的“科创浓度”正越来越高。由TCL孵化成立的格创东智(上海)工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源自半导体制造业的工业软件及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2020年12月28日在青浦注册成立后,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海市创新型中小企业、上海市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等一系列“科创认证”。格创东智副总经理王辉说,未来3-5年是上海格创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上海市丰富的半导体产业基础和人才资源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和土壤

而对于信达生物来说,他们看中的也是大虹桥策动“源头创新”的能力。今年6月,信达生物在虹桥前湾生物医药产业园投资建设的全球研发中心即将竣工,该项目投资金额达到15.05亿元,占地面积55.6亩,总建筑面积约17万㎡,承载着信达生物全球研发总部的关键职能,将致力于肿瘤、代谢、免疫、眼底等领域全球创新药物研发,打造全球领先的融科学研究、技术应用为一体的新药研发中心。

虹桥前湾地区正在重点建设生物医药研发总部,肩负着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我们希望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助力商务区成为生物医药高端人才集聚地、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创新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信达生物集团副总裁、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赵磊说。

03

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经过三年建设,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以企业服务中心为主平合、联通各片区的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特色鲜明的专业服务集群不断形成,以营商环境之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距离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步行15分钟,一幢法律服务“新地标”正在崛起这幢9层高、面积约17000平方米的写字楼是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法务大厦,也是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的核心地标。如今,上海仲裁委员会虹桥中心、上海市律师协会长三角一体化行业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一批知名律所、法律科技公司等已经集聚在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虹桥是一个汇聚交通集散流、进博商务流、产业链接流的开放枢纽,随着越来越多的高能级企业汇聚于此,在经济发展中所涉及到的跨境争议解决,需要接轨国际、高效便捷的专业机构来提供服务,而商务区就有如此的资源优势。

坐飞机或火车抵达虹桥枢纽后,步行到上海仲裁委员会虹桥中心,大约需要15分钟。”上海市仲裁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范铭超说,这是他用脚丈量出来的数字。“全世界范围内,大概只有伦敦国际仲裁院和City Thameslink火车站之间的距离比我们更短,步行只要8分钟,但伦敦国际仲裁院附近并没有飞机场。”

这就意味着,长三角地区仲裁案件办理的‘当天往返’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他说,这是上海仲裁委员会落地虹桥法务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法务大厦,上海仲裁委员会与其他机构共同形成了法律服务产业聚集,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乃至长三角地区提供“一站式”、“一门式”的综合性法律服务链条,实现从产业聚集到服务升级的蜕变。

虹桥企业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则是服务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新加坡及东盟企业“引进来”专业化、一站式专业服务平台。中心首批引入了50余家专业服务机构,包括国际项目投资服务、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国际会展及贸易服务、涉外法律服务、国际金融及投资服务、信用服务、知识产权、会计审计、涉外广告服务等。设立的“一网通办”综合服务区为入驻企业提供覆盖商事登记和人力资源等在内的5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的现场办理,让企业和群众“排一次队,办所有事”。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张钰芸

图 片|采访对象供图

编 辑| 陆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