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福建看游神!”

这大概是近期大家常听到的一句话

据福州文旅统计

春节期间有超过600万人涌入福州

福建游神,彻底“出圈”了!

福建游神有多野?

游神是福建地区春节期间

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

游神文化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以闽、粤最盛

到了游神的日子

村里村外锣鼓喧天

鞭炮齐鸣,万人空巷

高大威武的神将在众人簇拥中走街串巷

队伍里鼓乐、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一同上阵

有评论称之为“行走的民俗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片区游神民俗活动航拍。林瑞乐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晴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版“张世子”和“张二世子”神将游行。林滨 摄

“哇,好壮观!”

“这里过年氛围真浓!”

慕名前来的市民、游客

纷纷举起手机拍照

一路跟随人潮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成才 摄

从北京自驾前来的张女士说

“这里的民俗和北方很不一样

值得体验一番”

社交平台上也有众多网友评价:

“民俗的魅力,很震撼”

“福州传统文化的复苏,很精彩”

“这才是过年该有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琳 摄

在福州地区

每个村子的游神时间各不相同

从正月初一延续到整个正月

潭头镇副镇长郑军说

游神民俗活动都是由村民

自发组织,自愿捐资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片区游神民俗活动中的鼓板队表演。林瑞乐 摄

福建人为啥喜欢游神?

福建人对于神明的崇拜

有着悠久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琳 摄

厚福古闽祈福民俗文化节

是长乐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民俗项目

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在每年正月初十日及廿六日

民众集体出动

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

用敞篷大轿抬着当地供奉的神祗塑像

如华光大帝、白马王、临水奶

和各村单独供奉的主神、主神的部属

如孩儿弟、七爷、

八爷等竹制的“扎骨”神像

分别由人顶着

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

百姓夹道观看、迎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片区游神民俗活动中的新版神将游行。林瑞乐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

厚福村所在的潭头镇

百姓多以务农捕鱼为生,靠天吃饭

每遇天时不济,求助官府无门

唯有祈求神明的保佑

久而久之

游神渐渐成为潭头一种特别的民俗活动

虽经千年洗礼,却历久不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片区游神民俗活动中,观众与神将互动。林瑞乐 摄

“90后”“00后”注活力

如今,这项别具特色的祈福民俗文化

已入选地方非遗项目

游神的“接力棒”从老一辈传递到年轻人手中

为其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有人打趣说

“现在的游神是‘80后’出钱

‘90后’管理

‘00后’出力。”

“00后”林滨是新版神将形象的设计者之一

“创新的前提

是对传统民俗文化深入学习和了解

保持敬畏之心。”

林滨坦言

在设计新形象时也遇到不小的阻力

要耐心说服老一辈人接受这种创新

找手艺人雕刻脸谱、加工服饰上的刺绣图案等

从设计到成品大约花了两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片区游神民俗活动中的舞龙表演。林瑞乐 摄

当新版神将在游神中露面后

很快便在视频平台上走红

“与旧版相

新版会更立体化

更趋向于当代年轻人的审美

有的人称它为‘动漫脸’。

很荣幸能把传统民俗文化传播出去

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克凤村,年轻人在学“挺神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邓倩倩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月初十,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片区游神民俗活动现场锣鼓喧天。林瑞乐 摄

期待有更多

全民皆可参与的民俗文化

传承年味儿

让传统文化更鲜活

来源:新华网、2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文化基金会微信公众号、福州晚报微信公众号、福州徽文明微信公众号

监制:梁冰清 编辑:袁雅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