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三尺老师

来源 |春雨教育

江苏卫视有个特别火的节目,叫《最强大脑》,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

里面的“牛人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超出常理的操作,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选手还是“水哥”王昱珩

他一战成名的挑战是“微观辨水”,嘉宾从520杯一模一样的水中随机挑选一杯。

让他观察后,再把这杯水放进其余的519杯中,他再找出这杯水。

结果王昱珩只用了300秒就完成了挑战,“水哥”这个绰号也是由此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智商超群,现实生活中的水哥更是个闲云野鹤般的高人。

出身“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他将家里模拟大自然,设计出了一个“博物馆”式样的园林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热带雨林到高寒植物,从空中飞鸟到海底珊瑚,都能在他的家里找到,其中甚至还藏了一头巨大的“霸王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模拟亚马逊流域的水下世界,用一个超级大鱼缸,做了一条“亚马逊河流”,里边生活着各种热带鱼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桌子上摆满了苔藓制作的微景观,每一个都各具特色,生机盎然。

然而看似完美的王昱珩,也有软肋,那就是他的女儿。

前几天无意间看到主持人蔡康永在《众声》中对他的访谈,才发现“水哥”也在为孩子的教育发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个单亲爸爸,他时常担心自己会带不好女儿,让她养成一些坏习惯。

面对主持人蔡康永的提问,水哥吐槽说,女儿患有“手机依赖症”,都快24小时离不开手机了。

为了让女儿放下手机,捧起书本,荧幕后的水哥造了一个大工程——他在豪宅里专门设计了一个藏书的地方。

两层的空间,墙面上满满都是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非常的壮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书墙上还有一个水哥特别得意的设计——隐秘的藏了一个暗门。

暗门内部另有广阔的空间,他还提起自己小的时候就很喜欢躲起来,把自己藏在一个地方。

所以也准备了这样一个隐蔽的房间给女儿,看得出用了很大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时只要是女儿喜欢的书,无论什么题材,王昱珩都会给她买。

但他又怕女儿变成足不出户的书呆子,常鼓励女儿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带女儿在户外时,坐在凉亭里或草地上看书,让女儿觉得阅读是件很有趣的事。

几年间,王一雯读了很多有趣的书,比如《哈利·波特》《三体》和金庸的武侠小说。

他说:“我在这里面藏了一个房间,我说我女儿最好的学区房,就是我的书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无论古今中外,几乎所有重视教育的家庭,都会给孩子提供大量的书籍。

学校教授的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最好的学区房永远在家庭。

就像培根说的: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本身也是所有“富养”的标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完水哥的家,多数人可能都会很羡慕水哥的女儿。

但是当蔡康永问水哥,你女儿觉得你这个空间适合她生活吗?

水哥却露出了无奈的笑容,回答道:

“倒没有,我觉得孩子往往是喜欢她没有的东西。所以她现在就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是我最头疼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康永有点好奇地追问:你不是经常带女儿去旅行吗?你特意带她去看的景物或者动物,她都觉得没什么?

水哥表示可能是从小见得多了,孩子就挑剔了。

他曾也想过把女儿带在身边教,觉得数理化、语数外、天文地理历史、自己一个人能给女儿教到高中甚至大学。

但是后来他发现,其实自己能跟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就是10岁前。

因为慢慢孩子就会成为他自己,会与父母剥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一个男孩和爸爸互动的小纸条感动了全网。

爸爸是高中班主任,工作非常忙,每天早出晚归,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

于是,儿子把想跟爸爸说的话都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在门口或茶几上,纸条上既有他的心里话,也有他想问的数学题。

爸爸看到,就会在纸条上写下回复,父子两人虽不能“朝夕相处”,却可以“纸条传情”。

小小的纸条,承载了父子的肺腑之言,也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历程。

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忙碌并不能成为父母缺席的理由。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父母”这个角色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每位父母,都必须对孩子亲力亲为。

陪伴并不需要“大把”的时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只要父母做到全心全意,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注,就是成功的陪伴。

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个故事; 可以和孩子分享今天有趣的事情; 可以和孩子一起攻克作业上的难题;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欢的玩具、游戏……

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却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

有一句话说得好:父母和孩子,从来都是一种相互成全的状态。

父母为了孩子,固然是拼尽全力的付出,而在孩子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世上最完全的依赖、信任和爱戴。

哪怕我们在外一事无成,可回到家里,我们还是孩子的父母。“父母”,就是我们一生最光荣的称号。

趁着孩子还未长大,趁着我们还未变老,好好陪伴,用心教育,努力成就孩子。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也是任何成功都无法超越的荣光。

一位名校校长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学校里各方面优秀的孩子,大部分是家长陪出来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其实与学校教育没啥大的关系,多半是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做的好;而一个所谓“差生“也多半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怎么陪却是大有学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优质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陪伴的质量。

第一种:用心的陪伴。

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

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种:尊重的陪伴。

不要打击孩子,不要一味指责,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信任。

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们都要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第三种:耐心的陪伴。

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措辞和态度,讲明道理,切忌发火、给孩子贴标签。

有些道理我们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来教育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种:平常心的陪伴。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有孩子登上第一名,就要有孩子在路边鼓掌。

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孩子还有很多可能性。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找到最合适的成长道路。

第五种:共同成长的陪伴。

董卿说过: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过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优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校老师给陪读家长的建议,1-9年级都整理齐全了!这些建议,越早开始执行效果越好,孩子到高年级后,双方都会越来越轻松。

现在看到还不晚!赶紧收藏!

一、小学一、二年级

1、写字工整

如果不从一开始就让孩子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等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再去纠正他,会让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就直线下降,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2、做作业速度

成绩明显低于班级平均分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作业速度慢。

所以一开始不要求正确率,只要求速度,严禁边做作业边玩,尽量做作业中途不吃东西、不上厕所。先做他不擅长的作业。

这个阶段切忌把追求成绩,错误地表现为要孩子当第一名,更不该只重视分数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错误放大成绩的意义与重要性。

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现"、"跟自己竞赛",让孩子了解成绩是一种自我检验而不是分数、名次的追求。

小学一二年级还要培养孩子每天朗读、写简单日记的习惯。总之,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小学三、四年级

小学三年级的学习习惯直接决定高考的学习成绩,小学三年级和高二成绩相关系数为0.82,重要程度不用多说了。

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逐渐定型的重要阶段,这时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所以又是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孩子在一二年级养成的良好习惯一定要加强不能放松。

三年级后不用跟一二年级一样,再坐在旁边陪伴孩子做作业了,他们开始主动积极的接受新知识,但你要教会孩子做计划表、整理错题、做笔记。

1、语文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阅读计划表,记录每个月的阅读字数。

中年级也是孩子写好作文的关键时期,平时孩子写日记要引导他多写生活中发生的事儿,多描写细节。

2、数学

从三或四年级开始,如果孩子学习轻松,喜欢挑战,那么可以学点奥数,但是千万不能强迫。

学奥数要抱着训练态度和平常心,但不是指随随便便应付,学奥数最难得的是坚持,首先家长要坚持,做好情绪的疏导,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既然选择了就坚持,既然坚持了就努力做好。

3、英语

三四年级英语是从听说到读写的过渡期,平时多看看英文绘本,要求孩子拼写单词等。

三四年级开始教孩子画重点、整理错题本、简单记笔记。

记笔记和找重点是相辅相成的,但是要让孩子尽量做到边听边写,记多少算多少,千万不要为了记笔记而错过老师的讲课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小学五、六年级

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以后,不用再过问课业细节了,只要在他偶尔犯懒的时候提醒他,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他,在他实在找不到解决办法时跟他一起寻找方法,是不是很轻松?

这时候孩子有了自主的学习能力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很感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话?以后初中高中你也同样省心的。

1、语文

语言素养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进入初中语文再差也不会差哪去。

小学学过的或者要求必备的古诗词,最好分类整理一下,并定期朗读背诵,做到滚瓜烂熟。

成语和文言文词句积累一定要知其意识其字,并且要体会文言文的语感。

2、数学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家长尽量让孩子去学奥数,不管孩子学不学得好,肯定不会让孩子越学越笨!

那些学过奥数的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他们的思维明显比没学过奥数的活跃,新知识接受能力也比他们强,这些孩子便越学越带劲,考试分数就慢慢拉开了距离。

数学考试也是以中考为标准,很多题都是中考原题。

都是找规律、周期循环、图形数数、简便计算、定义新运算、数列求和、方程解题等等......运算律尤其是分配律要反过来倒过去地会运用。

总之小学奥数的知识多学一点最好。小学里的所有几何知识(图形知识)一定要学好,初中才不会苦恼,小学的几何与初中几何联系得很紧密。

3、英语

现在初中英语虽然从字母学起,但进度很快,还没消化又讲新课,作业全是课外试卷,周末更是几大张。

建议在小学将英语学得扎实点,学得多一点,进入初中英语学习也会轻松许多。

小学英语听、说、读、写、背一样都不能少,不然就会变成老大难科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初中阶段

从小学到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跨度,无论在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上,都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这个转变中,家长的角色也至关重要。

无论您有多忙,以下这5件事不得不:

1、增强意识——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聊初中生活。

面对陌生的同学环境,想要适应,真得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时间的长短则和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关系。

这个时候,家长要提防两种极端心态的产生:

一是经过漫长的暑假,心早就"飞"了,还会觉得初中学习会和小学学习一样简单,因此漫不经心;

二是对初中学习过于担心,生怕自己会落下。

前者需要家长的"醍醐灌顶",强调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一定的难度,后者则需要家长更多的鼓励和信心的给予。

2、确立目标——对比近几年中考形势,辅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考的考试范围、考试政策,不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作为孩子的"大后方",家长需要在这些方面花些时间和精力,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些官方或教育类的网站。

参考往年的中考分数线,可以帮助孩子基本确定一个努力的方向,把每一步走得踏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充分了解学校制度、基本规范、考试选拔等等都要提前弄清楚。

很多家长就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进入该校的高中部,才进入该校的初中部的,因此要及早了解相关学校直升高中的选拔标准。

到底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是否按总成绩排名;对具体学科的成绩是否有要求;具体名额的分配又是怎样......这都是需要家长提前考虑的问题。

及早的了解学校的相关制度,为孩子的初中学习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影响孩子的高中升学。从现在起,做到心中有数,随机应变。

4、及早沟通——向任课老师传达孩子的基本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和老师沟通并不是为了以后给“打小报告或者”“探听孩子底细”,家长要把这个态度摆正,不要给孩子留下随时受监视的感受。

尤其对寄宿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家长要做到对孩子了如指掌必须通过与老师这座桥梁。

这里的老师,除了班主任老师,还有各任课老师。

毕竟中考是一个综合的选拔性考试,与老师沟通,主要是为了避免孩子过度偏科,了解孩子的心态变化,并且积极配合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找到方法——如何应对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

孩子到了初中阶段,已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听话"那是家常便饭。

这个时候,家长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呵斥或者动手了,需要的是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

能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这个是关键期,家长不仅要做孩子的镜子,更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多向优秀的家长取经,改变之前那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初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家长来说,更是万里长征的重要一步。要想下好这盘棋,必须把每一步都走好。

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家长,我们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根据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帮孩子成才、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