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吾球商业地理:
宗庆后话语:“我能为这个国家、这个时代提供的最大价值是更新观念”“踏踏实实地做商业、做实业,一点一点地积累,还是有希望、有前途的”“凝聚小家、发展大家”……

采写/夏效鸿;主编/王千马

图片/王千马+网络;编制/牛儿响叮当+哟嚯

为一位素昧平生的长者挑灯夜战写文追思,在我30多年的文字工作生涯中,是绝无仅有的。即使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或最钦佩的人,也只有过那么屈指可数的几次,为我的父亲、为当年有恩于我的副县长胡积琏、为我钦佩的“杂交稻之父”袁隆平。但当我听到与我父亲同龄的一位宽厚的老人去世的噩耗时,写文章写得有些疲倦的我还是情不自禁地打开了电脑。我决定再写一个人,再为一群人而写。这个人,就是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这群人,就是像父辈一样让我敬重的第一代企业家们。

说实话,对宗老我了解不多,更没什么交情,对他的印象仅停留在媒体的报导上、停留在口口相传的传说上。我感觉自己的写作决定有些冒失、有些冒然。但随着写作思路的打开,脑海中他碎片化的形象渐渐丰满了起来。虽然这位商界的传奇人物有太多的标签和故事,但我不想人云亦云地跟风去回忆他的事迹,这也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所想的,是透过他的标签、他的故事、他的人生,把我拉回到对历历在目的往事的回忆中、拉回到亲眼所见的40多年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拉回到亲身经历的乡镇企业大发展的大时空中。我仿佛看到了他和他的一群“苦行僧”们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画面。可如今,这一切虽显得是那么的宝贵,却渐渐有些陌生。我突然觉得,我是在写他,又是在写他们……

他是第一代浙商的杰出代表,应该写

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宗庆后的大名,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即使农村里不知道他是谁的大伯大妈们,也一定喝过他的饮料和矿泉水。正是这位大名鼎鼎的传奇浙商,以“我要一辈子把娃哈哈做到底,没有假如”的勤劳、智慧、毅力,演绎着从蹬三轮卖冰棍汽水的小贩到叱咤风云的浙商、从借款14万元创业到三次问鼎中国内地富豪榜首富、从校办工厂到娃哈哈帝国的精彩神话。

20世纪90年代初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任分管乡镇企业副县长秘书的我,因工作关系持续关注了那个年代的浙商和浙商企业。也就在那个时候,我记住了娃哈哈和宗庆后的大名。我清楚地记得,县领导逢会必讲浙商、必提浙企,这让我必须更多、更及时地了解浙商、了解浙企。应该说,我是娃哈哈从小到大的关注者、见证者、追随者。只是不曾想到的是,当年时常回响在耳边的“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伴随着的会是一步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娃哈哈。改革开放之初的1990年,娃哈哈的销售收入就超过了9800万元,1992年更是达到4亿元、利润超过7000万元。而当年在安庆市排名第二的怀宁县全县的国内生产总值也仅为77052万元。

22年前我来杭州工作的时候,正值杭州工业经济大发展时期。几乎每天报纸上看到的、耳朵里听到的,常常会是娃哈哈、正大青春宝、万向集团的创新故事,以及宗庆后、冯根生、鲁冠球的创业事迹。有着浓重草根情节、对乡镇企业有着天然好感的我,对浙企、浙商自然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和热情。我十分感慨他们所引领的浙商“一代风骚”。

一个企业会遗传老板的“基因”。像宗庆后这样什么赚钱就搞什么的娃哈哈更不例外。历经近40年发展历程的娃哈哈,以包装饮用水、蛋白饮料、罐头食品、乳制品、医药保健品等10余类200多个品种,支撑起了35年累计销售额8601亿元、利税1740亿元、上交税金742亿元的商业版图,独创了由近万名经销商、数十万家批发商、数百万鸡毛小店销售终端组成的“联销体”模式。2010年,宗庆后登顶胡润全球百富榜内地榜首,2012年再次登顶《福布斯》中国首富,成为名副其实的“饮料大王”。2013年,宗庆后以身家116亿美元成为福布斯华人富豪榜首富。而当年娃哈哈营业收入达783亿元,位居中国饮料生产行业榜首。2018年,宗庆后入选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共同推荐宣传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成为浙商代表人物。

年均出差200天,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熟悉每一条产品线、每一份广告,是人们对宗老的共同印象。“工作狂”、“老黄牛”、“有良心”,更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涌现出的像宗庆后、任正非、曹德旺一样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的共同特征。可惜的是,随着宗庆后的离世,第一代浙商中的几位“大咖”纷纷谢幕,如雷贯耳的名字一个个逐渐走进了历史。

他用行动阐释了企业家精神,值得写

“一千个人的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的眼中也会有一千个娃哈哈。但对于我来说,娃哈哈只有一个”“娃哈哈是我的整个人生,所有的梦,一切的意义、价值、标签和符号。它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明”。反反复复地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夺眶而出。只是我不知道到底是感动的泪水,还是怀念的泪水。或许两者皆有之吧。这朴素的话语,不就是我这些年一直想找、一直在找的企业家精神吗?

“踏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的创业精神,宗老身上有,一般企业家所没有的精神,宗老身上也有。而这,恰恰是我最佩服之处、最感动之处。透过“我能为这个国家、这个时代提供的最大价值是更新观念”“踏踏实实地做商业、做实业,一点一点地积累,还是有希望、有前途的”“凝聚小家、发展大家”等朴素的话语,我所看到的,可不只是一个华人首富那么简单。

实事求是地说,杭州乃至浙江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是走了弯路、交了学费的。早在2006年,就有制造业企业悄悄转向房地产、金融等领域,把应该投资在制造业的钱拿去炒楼、炒股,制造商干起了房产商、干起了投资商、干起了电商。2015年,杭州6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金额增速为91.18%,投资企业达32家,占比50%以上。当年许多倒闭的、“跑路”的、跳楼的,恰恰是这些不守初心的跨行企业。

2018年、2019年,借出差之机我两次绕道泉州晋江参观考察实体经济。在杭州制造业大滑坡之际,泉州制造业为何能异军突起?这是我想一探究竟的。正如我所想的那样,个中“秘诀”就是心无旁骛地秉持坚守实业、执着于实体经济的“晋江经验”。他们没有赶潮流去炒股、炒房、玩P2P,而是以“实业是根、实业是本”的坚定、坚守、坚持,几代人、几十年执着地干着同一件事、生产着同一类产品。这种坚持的力量、这种“钉子精神”,在宗老身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晋江考察归来,我冒着可能“挨批”的风险,写下《以“新制造业计划”吹响制造业再出发新号角——从泉州“晋江经验”之“镜”看杭州制造业的“危”与“机”》调研报告,提出“要亡羊补牢,思考如何有效避免资本脱实入虚的问题;要未雨绸缪,思考杭州下一个增长点在哪的问题;要有备无患,思考没有阿里巴巴的杭州怎么办的问题”,受到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高度肯定性的批示,几乎所有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都阅览了我的那篇文章。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杭州市委市政府开始大张旗鼓地制定推行“新制造业计划”,宗老等专注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们再一次戴上“大红花”站在了领奖台上。

在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之际,不想赚快钱、不去赚快钱,是需要有些定力的。这个定力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良心。正如晋江的许多制造业企业一样,宗老和他的娃哈哈,以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本、富民之本的初心,和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本业、不会轻易跨行的坚守,成为了杭州为数不多的不转行、不上市的“另类”、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

其实,像宗庆后、曹德旺、陶碧华这样的实干型企业家,都信奉“一生只干一件事”。正是有了这份“做100米深、1米宽的企业,不做100米宽、1米深的企业”“不能看什么赚钱就一哄而上,等热度下去又一哄而散”的“另类”“老古董”,让我们得以保住了一个强可匹敌的民营企业、一个享誉全球的民族品牌。

他以人格魅力书写了壮丽人生,必须写

一代商界传奇陨落,一代风云浙商谢幕。正为宗老的离去感到惋惜之时,微信朋友圈中疯传的杭州市民自发去娃哈哈总部旧址献花、去娃哈哈总部新址送别的场景,让人在悲痛之余感到一丝暖心。人们冒着寒冷、顶着湿哒哒的小雨、花钱买花、步行或驱车前往。“一座城送别一个人”。坦率地说,不是真正的心怀敬意、没有足够的诚心的人是做不到的。一股油然而生的敬意涌上我的心头,为宗老,更为热心的杭州市民。

最近一次这样的场景发生在合肥。但印象中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一位企业家身上好像并不多见。在我看来,人们深情怀念宗老,其实并不只因他是一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而是他身上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人生故事。“一个人最伟大的成就应该是为社会创造了什么,比如,为‘平行世界’中的那个弱势的世界提供帮助,推动社会进步”。宗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宗老的故事很多,仅是他不上市、不开除45岁以上老员工、不坐头等舱的“三不”,就足以让人好奇半天、景仰一生了。

有人常会把社会上的抱怨说成是仇富心理,怎么就没听说有人仇富“富可敌国”的宗老?可见,人们“仇”的不是“富”,而是富的方式、手段、来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老百姓买个房你“暴雷”了、老百姓买个车你“跑路”了、老百姓存个钱你“破产”了,能不仇你吗、能不恨你吗?在我看来,要把商人和企业家区分开,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是企业家,要把实业家和资本家区分开,也不是所有做生意的都是企业家。好在“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曲似乎道出了人们的心声。

所幸的是,每个时代都有能被那个时代点燃,再照亮那个时代的人。宗老无疑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他留给后人的财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宗老虽然走了,但他的企业家精神却传承了下来。由衷地希望在新一代企业家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们超越于老一辈赚钱的能力,更愿意看到他们与老一辈一样的那份初心、那份爱心、那份良心。

开枪,为您送行!

宗老,一路走好!

作者介绍

夏效鸿,“吾球商业地理”特约观察员。副研究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楼宇经济知名专家,《中国楼宇经济蓝皮书》系列编著,杭州市第八届社科联理事会常务理事、杭州社科智库专家。被誉为“中国楼宇经济研究第一人”。主要研究领域: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特色街区经济。

- THE END -

吾球商业地理

见城市生长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