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尧明

(一)

我与葛军老弟可说是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属马,他属蛇,我大他11岁,按照无锡人的俗语:“蛇盘马脚,越盘越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5年前我曾帮葛军写过一本传记《紫苑豪侠——葛军其人其壶》,封面也是我的题词,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当时介绍葛军:"著名紫砂人、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世界紫砂艺术家协会中国首席代表。

2000年被授予“中国紫砂优秀陶艺家”称号

2003年被评为“上海新世纪杰出人才”

2004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酒业十大包装设计专家”

2005年被评为“2004年上海市十佳科技创业领军人物”

2007年被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

2009年任命为“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紫砂文化研究所所长”

2005年被聘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兼职教授”。

15年过去了,今年“葛军陶坊”宣传册上介绍葛军:“品牌创始人、博士、教授、研究员。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

中国陶瓷科技事业有突出贡献专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紫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著名陶瓷文化艺术大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

已成为宜兴地区紫砂行业不可企及的天花板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五年前,我在《紫苑豪侠》一书的序言中是这样写的:

葛军是我多年的好友,1995年我在宜兴工作之前和他相识,在宜兴工作两年多时间当中,我俩你来我往进一步加深了友谊。我曾经开玩笑地对他讲,你长了一个充满智慧的脑袋,上面像列宁,下面像马克思,绝顶聪明。

在我印象中,葛军是一个充满激情、活力四射的人,是一个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人、是一个非常热情、十分豪爽的人、是一个具有大气、豪气、勇气加锐气的人。从九十年代初葛军义无反顾地选择紫砂行业以来,葛军创造了紫砂艺术领域诸多的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紫砂艺苑一新军。我粗略地排了一下,他的第一大体有以下“十个方面”:

1.采用色饰法对紫砂工艺进行革命的第一人;

2.在十多年中连续获得国家级大奖的第一人;

3.按市场需求实现紫砂文化产业化的第一人;

4.与时代共振大事和喜事贴得最紧的第一人;

5.举办个人展览最多展出层次最高的第一人;

6.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开展指纹投保的第一人;

7.制紫砂巨壶创造世界吉尼斯纪录的第一人;

8.发动全国书界积极呼应奥运盛会的第一人;

9.在紫砂艺术界取得博士最高学位的第一人;

10.爱心回报社会捐款母校助学最多的第一人。

这十多年来,他获国家级大奖、金奖的作品目录就可列几个版面,他的作品被故宫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单位和多位政要名人收藏;他是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迎来送往的文化使者;他被韩国京畿大学等十多个国际知名院校聘为客座教授;他让紫砂文化在国内乃至在国际上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诸多第一,因而在紫砂领域产生了一种“葛军现象”。

我觉得葛军选择了紫砂,是葛军的幸运;同样,紫砂有了葛军也是紫砂的幸运”。

(二)

“葛军现象”是时代的产物。纵观葛军的发展路程,有四种文化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是军人文化。葛军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其父亲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在保家卫国中作出了贡献。随着战争的结束,父亲随部队到了东北驻扎黑龙江,开垦北大荒,担任虎林县委的办公室主任。葛军的哥哥叫葛虎,1965年出生的葛军属蛇,如随哥哥的姓名应该叫葛龙(蛇为小龙),能生龙活虎。但是其父亲给他起名为葛军,希望儿子不要忘了自己是生在军垦农场的军人后代,具有军人血统。尽管后来儿子没有圆上父亲想子承父业的梦,但是军人的文化,军人的家庭,军营的生活对葛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军人的天职是报效祖国,祖国就是母亲,祖国永远在心中;军人的作风是顽强拼搏,纵有千难万险,都要勇往直前,攻坚克难。

二是东北文化。葛军出生在东北,从小就耳濡目染了东北的风情。东北黑土地的宽广视野,东北人性格中的豪爽气派,让葛军从小就受益匪浅。童年的他就喜欢乱“涂鸦”,爱用童心观察自然、感悟人生。加上后来他那虎背熊腰的体形,使他把东北汉子从形似到了神似,所以他一直以出生在东北为自豪。

三是苏北文化。70年代初,父亲转业回到家乡盐城射阳。射阳地处江苏北部,濒临黄海,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民风纯朴敦厚。乡亲们都热情好客,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葛军常常为有这样的好邻居,好乡亲而感动。

四是江南文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使一大批江南学子来到了射阳。在葛军的生活环境周围有许多江南过来的知识青年,他们的城市气息、他们的聪颖灵动、他们的现代思维都使得葛军为之眼睛一亮,启迪自己要从这片相对贫瘠落后的土地上奋起,确立起全新的人生坐标。

军人文化中的祖国情怀和拼搏精神,东北文化中的开阔视野和豪爽气派,苏北文化中的乐善好施和热情好客,江南文化中的聪颖灵动和现代思维,这些都为葛军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注定了葛军人生道路的不同凡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

葛军有很深的江南情结,他对美具有特别的感悟。他从小就喜欢美术,刚上初中不久,他就考取了射阳文化馆的美术班。在美术班中,有位既大气而又聪慧的姑娘使他产生了好感,她的名字叫张大伟。大伟纯洁细腻的肤色,美丽大方的举止,让他怦然心动。仔细一打听,大伟的父母都是江南人,都是当时学医的热血青年,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来支援苏北建设的。从此以后情窦初开的葛军就有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为有这样的小师妹在一起学习美术感到莫名的兴奋。

正由于这个因素,葛军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江南风情就特别的关注。江南山明水秀,鸟语花香,湖泊星罗棋布、小桥流水人家。江南一山一水都是景,一草一木总关情,美不胜收,是人间天堂,使年少的葛军心向往之,立志要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江南人。

1986年夏,他考取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本科设计专业,在四年大学的寒窗苦读中,他年年被评为品学兼优“三好学生”,并担任了学生会主席。他也经常利用暑期的机会来无锡看望他的同门师妹张大伟。

1990年夏,葛军谢绝了学院希望他留校的机会,匆匆赶到无锡,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大伟缔结了秦晋之好。到了无锡,他想到毕业实习时的宜兴丁山。他感觉到那里的紫砂与他有缘,一旦与紫砂接触,就似乎有一种心理感应,特别适合于他的表现。于是1991年,他告别了新婚燕尔的妻子,来到了宜兴,选择了紫砂。从此,他踏上了一条艰辛的学习、创新、立业之路、与紫砂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一段艰涩的回忆,打地铺过半年,睡板床又半年。朋友来了,买两斤猪肉,就着做紫砂壶的案板,拿两个做壶的工具,便吃将起来。由于是白手起家,他在宜兴丁山,为能付起房租,只能不断地更换居住地,选择最便宜的廉价房居住下来。那段时间,前前后后共搬了二十多次家。我在宜兴工作期间,有机会去看望他,大热天,住在逼仄的房间里,又不通风,连一个电扇都没有,条件十分地简陋,但他仍谈笑风生,踌躇满志,我为他那艰苦创业的精神,乐观主义的态度所感动。与他交谈中,使我情不自禁地会想起孟子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四)

在人生道路上善于不断总结的人,才是大有作为的人。

葛军在获得宜兴紫砂界的认可取得成功后,回顾总结自己陶艺创作的心路,他把走过的“紫砂之路”概括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朦胧期(1991-1993年),凭着对紫砂的热情和理想,作品多表达主观意念和审美趋向,尚在紫砂的边缘地带游移。

第二阶段为成长期(1993-1995年),倾向学习传统,认识到历史的厚重和传统的深沉,夯实根基,在传统基础上创新。

第三阶段为成熟期(1995-1998年),初步掌握紫砂陶艺独特的语言,努力诠释紫砂文化密码,在工艺技法上,俨然是土生土长的宜兴紫砂艺人了。

第四阶段为升华期(1998年起),这一时期努力塑造自我,大胆创新变革,形成风格,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注重自己的品牌建设。

葛军认为紫砂的发展不应该一条路走到底,可再辟道路,“条条道路通罗马”。他一直在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勇往直前。

(五)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薄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

这是历史上的文人骚客对紫砂壶的评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葛军自从接触了紫砂壶以后,他就深深地眷恋上了紫砂,爱上了紫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由于他对紫砂的一往情深,他在紫砂领域,辛勤耕耘,潜心研究,不断创新。而且大开大合,不同凡响,创造了骄人的业绩。他像一条小龙,在紫砂领域龙腾虎跃,惊天动地。

2005年他创作了“将军壶”,2010年又创作了“军魂壶”、2012年第三款“红旗飘飘”将军壶问世。他天南海北,不辞辛劳,先后走访了300位将军,让他们签名共同创作。

为祝福北京2008年奥运会圆满成功,他联手2008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创作“福满神州”紫砂巨壶,创造了世界之最。

他从2003年开始创作生肖贺岁壶《喜洋洋》,连续创作了22年,每年生产2000多套,实现了紫砂的产业化,即将完成24年两个轮回。

他以紫砂为媒,自筹经费,每隔两年邀请世界各国的制壶名家到宜兴一展制壶工艺,在宜兴这块地方建成了独一无二的现代国际壶艺馆。

他目前拥有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紫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陶人葛陶艺有限公司、宜兴葛军艺术馆、宜兴陶都紫砂工艺厂、宜兴市丁蜀镇崇德紫砂陶经营部五家成员单位及旗下品牌“葛军陶坊”、“一壹坊”、“陶人葛”。

紫砂同许多民族传统手工业一样,自古以来是父传子,师带徒地代代传承,具有外来学艺难的地方式的排他性。一个外乡人要想扎根在这个紫砂王国领域,并取得成功谈何容易。世间的事,惟有艰难,方显英雄本色。“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正因为葛军具备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毅力,使他成为时代的骄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段时间,宜兴市委班子几次邀请我去给他们授课,每次我都会到讲到葛军。讲到明代万历年间,景德镇陶瓷名家陈仲美到宜兴,把雕塑艺术与壶艺巧妙结合起来,善于重缕叠刻,尤好配壶土,对紫砂泥料配方作出了较大贡献;讲到清代乾隆年间,杭州人(溧阳县官)陈曼生来到宜兴,设计了曼生壶十八式,成为经典,开创了紫砂文人壶的时代。外来文化,外来人才事实证明是本土文化发生裂变,向前推进的新的动力。苍苍的蜀山,清清的蠡河,需要以宽广的胸怀迎接卓越的创业者。

(六)

葛军说过:作为一个艺术人我觉得是三步。首先解决生存,然后解决生活,最后是解决灵魂。这种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在最后的精神期我肯定会去做,因为这个才是我真正的自我。

我常听葛军对我讲,人生事业成功离不开四种人:一是高人指路,二是贵人相助,三是众人相帮,四是家人支持,另外还离不开自己的努力。

葛军人特别豪爽,朋友特别的多,可以说是五湖四海皆有朋友。去年秋天,他女儿秋儿结婚,邀请我去宜兴参加婚礼。到了宜兴,先碰到秋儿和她的准新郎,她说:“陈伯伯,你今天是我的证婚人,我们合个影,”我感到十分惊讶,事先没人告之。后来碰到葛军夫妇才来和我确定,我心里还在暗自埋怨葛军,怎么事先不告知。后来一打听,由于朋友太多,都想来参加这个喜庆的日子,婚礼用了三天,我参加的是第二天的婚礼,主人由于太忙,忘了事先和我打招呼了。我只能赶鸭子上架,来了个临场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葛军一直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在路上”。确实我有几次打他电话,不是在上海、北京,就是在国外,或者是在回宜兴的路上。他确实很艰辛,很繁忙。在路上的另一层涵义是艺海无涯,没有尽头,只能不断探索,才能不断前行。

现在的葛军已从解决生存、生活阶段走向了追求灵魂阶段,他现在经济的积累是雄厚的,知识的积累是丰富的,精神的状态是激昂的,艺术的灵感是勃发的,我相信在葛军的灵魂阶段,将会有更多的惊骇之作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简介

陈尧明,文化学者,无锡市江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江南文化》杂志常务副主编,原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