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

主任 戴永康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港时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时,希望天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勇担使命、开拓进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天津港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为目标,充分发挥天津港战略资源和“硬核”优势,深入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推动港口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不断作出天津贡献。

天津港具有天然的“硬核”优势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天津作出“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的总体定位。天津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陆海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现代化的国际航运枢纽。其“硬核”优势主要表现为: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天津港位于渤海最西端,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会处,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区海上门户,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中亚国家最便捷的出海口,辐射京津冀及中西部等地区的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腹地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2%。天津港是中国华北、西北和京津地区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与京哈铁路、京沪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三条铁路干线交会,并外接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包铁路、京承铁路、京通铁路、陇海铁路、包兰铁路、兰新铁路等干线与全国铁路联网。

联通内外的开放优势。天津港是“一带一路”的海陆交会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东部起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构建起独具优势的“两桥三通道四口岸”丝路陆桥通道,服务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天津港是沿海港口功能较全的港口之一,也是北方港口中货类最齐全的港口,被国家定位为北方国际航运枢纽。

基础雄厚的产业优势。天津港已形成以装卸运输为主的港口直接产业,以船舶代理、货运代理、集疏运、理货仓储、拖轮引航、船舶辅助服务等为主的港口共生产业。港航辅助服务已形成船舶代理服务、货运代理服务、船舶管理登记业务等各类服务事项。马士基、达飞轮船、长荣海运等世界前20强船公司中的17家公司在天津设立分支机构。港航衍生服务功能加强拓展,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高端航运服务体系,以融资租赁为代表的港航金融业发展势头强劲。临港产业形成以石油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粮油轻纺、商贸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

近年天津港屡创“首位”战绩五年来,天津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坚持高站位谋划、系统性部署,敢闯敢拼,扎扎实实将天津港“硬核”优势转变为“首位”战绩。

一是智慧港口建设取得新突破。发布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提送箱在港作业时间下降26.2%。第二集装箱码头建成国内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全部滚装码头实现“零碳”运营。全球最大规模无人驾驶电动集卡成组运行,集装箱地面智能解锁站在全球率先投产,建成全国首个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智慧程度最高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0版运营投产,领跑自动化升级“新赛道”。集装箱大型装卸设备自动化占比超过66%,稳居全球港口首位。实施科技创新项目374项,33项成果达到国际及以上先进水平。

二是绿色港口发展创出新成绩。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是全球首个场区内建设分布式风电的传统集装箱码头,获评全国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五星级绿色港口。联合开发的东疆北防波堤50MW风电项目为全国首个防波堤风电项目。我国港口首个“风光储荷一体化”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在天津港并网发电。建成全国首个港口海洋水环境智慧监测系统,打造全国港口首个“大气”和“海洋水环境”两个维度的港口生态环境智能监测平台,海洋生态系统更加平衡,昔日20万平方米“盐碱荒滩”变身“红海滩”。

三是枢纽港口能级实现新提升。集疏运体系持续优化,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南疆铁路扩容工程建成投用,提升港区铁路运输能力1500万吨/年。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兴港高速公路、北港路南延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小快灵”项目精准打通堵点,海滨九路维修改造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海滨大道开放段大修工程全线建成通车,塘汉快速路与津汉公路立交、新港四号路铁路平交道口交通改善工程完工。五年间,天津港陆向海向双向发力,集装箱航线达到145条、海铁联运通道40余条;环渤海内支线舱位增长50%以上;年海铁联运突破122万标准箱,五年增长116%。集装箱吞吐量增长600万标准箱,增幅30%以上,港口碳排放强度下降超过10%,逐步实现低碳港区、低碳港口。

四是适港产业发展跨出新步伐。适港制造业加快发展,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中石化南港120万吨乙烯项目达到试生产条件。航运文旅产业持续升温,成功举办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中国(东疆)航运产业周、智慧港口大会等大型展会活动,航运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国际邮轮母港实现邮轮复航,2023年接待进出境旅客8.5万人次,居全国首位。优势货类增值环节实现拓展,冻品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天津食品集团供应链冷链物流二期等复合型冷链项目落地。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投入试运营。

五是港口功能发挥新作用。国务院批复设立天津临港综合保税区,为天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再添新引擎。东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进一步增强冷链物流产业优势。启运港退税政策也大大提升了航运枢纽功能。市政府通过深化与央企、港航龙头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天津港集团在京设立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积极服务北京企业海运需求。深化津冀港口战略合作,以天津港为核心、河北港口为两翼的现代化世界级港口群,成为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支撑。

下一阶段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的“着力点”

着力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天津港的京津冀海上门户枢纽作用,着力服务北京“新两翼”建设,强化天津港同北京空港、陆港运输衔接和港口延伸服务;充分发挥津冀港口协同发展推进机制作用,深化与河北港口集团务实合作,做强天津港集团雄安服务中心。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升陆海双向联通能力,构筑互联互通的港口网络,密切与友城港口务实合作。推动加快落实国家赋予天津港的功能定位。

着力提高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更加注重发挥港口优势,推动港口作业智慧化向航运服务智慧化拓展,建设港口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提升港口效率和服务便利化水平。持续推动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升级,建设新一代智慧码头。推动港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推进相关风电项目建设,进一步打造零碳码头、低碳港区、低碳港口。

着力优化港城发展布局。提升港口基础设施能级,推动航道、码头改造升级,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接续谋划建设打通关键节点瓶颈的“小快灵”项目,增强港口枢纽能级。加快建设兴港高速、津潍高铁,提升改造一批桥梁道路,推动港区与城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有机衔接和深度互动,统筹用好存量土地和政策资源,建设有关特色片区,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实施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助力构建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支撑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

着力推进适港产业发展升级。积极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积聚增强港口发展动能,持续引育航运、贸易、物流企业要素,建设北方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布局北方黑色金属矿石储运基地,加快推进标志性项目建设,高水平市场化举办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和“中国航海日”活动。发挥综合保税区优势,推动现代物流、冷链增值、跨境电商等适港产业加速集聚。积极打造特色金融集聚标志区,有序推进东疆综合保税区建设租赁创新示范区,“于响”中央商务区建设产业金融发展区,支持金融机构为适港企业提供相应金融服务,加快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加强服务塑造更优发展环境。强化与国际国内重要港口和航运、物流等头部企业创新合作,加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功能,积极保障国际货物运输需求。用足用好《天津市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各项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切实做大港口航运规模、做强港口关联产业、做优城市航运服务功能。不断提高船舶总运力,完善邮轮服务功能,巩固北方邮轮母港优势地位;加大港产城融合发展成果宣传力度,进一步突出天津港口城市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