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鲜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化要素保障 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2023年,山南市进一步调整充实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市四大班子相关责任人任副组长,成员包括12个县(区、市)委书记、31家市直单位负责人;配套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督导检查制度、台账登记制度等。从各县(区、市)抽调多名精干人员充实到市专项组办公室,各县(区、市)、各单位(部门)除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外,均安排专人专门牵头负责创建日常工作。

2023年市、县(区、市)两级财政落实资金1000万元、2050.3万元用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宣传教育、表彰奖励和为民办实事。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党组会和专项工作推进会,专门听取和解决创建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相关单位每月上报工作开展进度;市民族团结创建办公室每季度通报一次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创建工作持续有效推进。

强化目标导向 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1万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00万人次,同时,制作宣传标语5600余条、山体大型标语16条,媒体推送信息2200余条。大力实施“五个认同”增进工程,《雅砻扎西雪巴》藏戏等5项优秀文化遗产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制作《山南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汇编》,打造舞台剧《信-党的光辉照边疆》,并向全国宣传推广;举办“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山南专题展”,让“中华文化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实”通过实景实物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

大力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工程,打造泽当城区“杜鹃苑”等各民族嵌入式社区,有序推进各族学生合校、合班和混宿;制定《山南市着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九进”实施方案》,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790余场次,参与人员10.1万人次。

强化基层基础 确保创建工作常态长效

大力实施爱我中华“播种”行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市二高将黄梅戏带进学生课堂,全市各学校举办山南市青少年“民族团结故事我来讲”比赛等活动,使民族团结之花在青少年心中绽放。制定印发了《山南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关键少数”带头示范行动工作方案》,市委、市政府领导率先垂范,努力争当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维护者、推动者。大力实施社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建行动,创新社区民族团结一家亲“七彩志愿服务”活动品牌,紧密依托“村居吹哨、党员报到”和“双报到”工作机制,市县乡三级机关党员与社区群众开展结对认亲活动达5.4万余人次。

大力实施农牧区民族团结聚力行动,实施“民族团结+N”工作模式,通过民族团结进步行动把基层村(社区)、驻地单位紧紧结合在一起。大力实施美丽边疆同心守护行动,组织开展民族团结红色长廊工程,落实资金共2.44亿元,实施了40个项目,不断改善边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山南市组织基层干部、统战爱国人士、青少年学生、农牧民群众到区外学习、参观、培训及国情教育等双向交流活动超过1.5万人次。目前,在区内外就读的山南籍大学生达到8800余人次;分类分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活动9400余场次,覆盖群众5.8万人次,持续巩固村(社区)书记、主任100%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果。

2023年,山南市层层选拔代表参加首届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和优秀组织奖等殊荣;在《“源”来如此》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主题知识竞赛中,获得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