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刘德科

1.这是一个悲剧:停放在架空层的电瓶车,引发了南京「2·23火灾」,致15死44伤。

2.社会各界都在反思。我们的反思点在于:电瓶车真的有地方停放吗?我们的住宅区,甚至我们的城市,很少考虑电瓶车的容身之所。

3.很多人知道,电瓶车绝对不能停放在楼道;很少人知道,架空层也是不能停放电瓶车的。(2023年4月13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办公室回复网友「小区架空层是否可以停放电动车」时明确提到:「高层民用建筑的架空层内如果设有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或安全出口,同样不得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避免引发电动自行车火灾,影响建筑人员疏散安全」)

4.「2·23火灾」之后,有不少媒体去事发住宅区实地探访发现,仍然有大量电瓶车在架空层停放、充电。这么做当然是不对的,但问题是:你让电瓶车在哪里停放?在哪里充电?

5.我们国家的电瓶车保有量超过3.5亿辆(2022年末,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相当于每4个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但电瓶车的停放与充电场所极度匮乏,甚至可以说它是中国城市最为匮乏的场所,没有之一。

6.为什么绝大多数楼盘鲜有电瓶车的容身之所?房地产是一个喜欢「浮华叙事」的行业——房地产偏爱的是展示功能,而不是日常居住功能。商品房尤其热衷「浮华叙事」,保障房与安置房也潜移默化地效仿了商品房的这种「浮华叙事」。值得悲伤的是:「有碍观瞻」的电瓶车,入不了「浮华叙事」的法眼。

7.近些年,不少城市渐渐开始有了「推进老旧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的动作,但是力度还远远不够。

8.只有老旧小区或回迁安置房才需要电瓶车停放场所?当然不是。再高端的楼盘,也需要给电瓶车一个妥帖而美观的容身之所,因为任何住宅区如果缺了保安、保洁、保姆等服务者的加持,都会停摆。

9.为什么我们的城市建设也没有给予电瓶车足够的重视度?因为电瓶车「有碍观瞻」,大多数城市对于「市容」的偏爱,胜过「电瓶车的便捷停放与安全充电」。

10.值得警醒的是:保有量超过3.5亿辆的电瓶车,怎么就「有碍观瞻」了呢?如果非要说电瓶车「有碍观瞻」,那么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楼盘就更应该给电瓶车一个妥帖而美观的容身之所,化解所谓的「有碍观瞻」。

11.再璀璨的CBD,再黄金地段的地铁口,再高档的购物中心门口,一定都会停放着大量的电瓶车。那些在乎「市容」的人,并不是真的在乎,只不过是视而不见罢了。他们是无能——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决心给电瓶车一个妥帖而美观的容身之所。

12.但愿我们的住宅区,我们的城市,都能实事求是地告别「浮华叙事」,严肃而细致地为电瓶车提供容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