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文化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命脉。契合龙年新年和谐、浓厚的学习及工作氛围,利用春季开学这一良好契机,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增强学校少先队员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让学校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舞台,培养队员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队员们的快乐成长离不开家庭的祥和氛围,为进一步优化推进山阳中学家校社共育工作,营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也在本次校园民俗节活动中将社区辅导员和家长辅导员请进学校,携手与队员们共同度过此次佳节,分享同一份在校园中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悬福祈愿
伴着新学期的曙光,队员们满怀热情与期待,将寄托美好愿望的“新年心愿卡”悬挂在了新年“祈福墙”上,系上一条条红绳,让愿望随着春风摇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度踏进校园,队员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未来的向往,祈愿新学期能再创璀璨事迹,悬着的福卡轻轻回应着每个人的心声,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努力,让梦想成真。
冬影寻年
时间是一成不变的,回忆是美好短暂的,烟花是绚烂即逝,而照片的存在使刹那的一秒停留在图画上,将回忆中的一瞬美好定格,让他们存于眼前,再细回味。队员们依靠多媒体,记录下龙年的人间烟火,点点滴滴。
每个人都沉浸在佳节的喜乐之中,是大雪下的圆润雪人,是跨年夜的阵阵花火,是眨眼中的欣然欢笑,是忙忙碌碌一年后的阖家欢乐……在这个冬天,我们淋着落雪,静静记录下一切幸福的痕迹。
制灯猜谜
活动的灯笼都是由队员们亲手制作,用过年的压岁红包回收再利用,一双双巧手赋予了它第二次生命,从一次性用品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灯笼,高高挂起,点缀着校园的走廊。红包灯笼将过年的寄托换一种方式继续延续下去,它们的实质摆脱了“一次性”的名号,被举起捧于手中,寄托了一个又一个心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挂起的灯笼引人注目,当然也少不了围在一起猜测灯谜的队员了。看着“难题”,绞尽脑汁,在一瞬间恍然大悟,摘下谜题,奔跑着去向大队部兑换奖品,手中握着战利品,对着镜头露出幸福的笑容,在这个佳节品尝心中的甜蜜。灯笼的制作增强了队友们的动手能力,让民俗文化融入校园的生活,猜灯谜活动为青春也多添了一份色彩。人山人海的走廊处处洋溢着队员们欣喜的话语。
齐聚品宵
美好的校园生活少不了辅导员老师们的大力支持。此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了光明府居民区团委的老师们,以及各中队的家长辅导员的全力支持。家长们慷慨提供材料,将劳动手艺传授给队员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欢欣的时刻,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吴言动秘书长在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蒋水清的陪同下走进各中队,和队员们欢庆佳节。有的中队揉面、包汤圆、煮汤圆,其乐融融的氛围感染了整个校园;有的中队开展“欢庆元宵”主题中队会进行民俗文化学习,让队员们了解课本以外的中华文化;有的中队对猜灯谜意犹未尽,在队课上继续猜灯谜,一个个迅速出口的谜底,让身边队员不禁露出崇拜的神情,毫不吝啬夸奖,赞扬同伴……
传扬民俗
此次校园民俗节,同时巧用校园文化的宣传阵地。各中队队员才华横溢,设计绘画出了赏心悦目的“腾飞吧,龙年”主题黑板报;宣传栏中挤满了寒假中征稿的优秀作品,队员们用画笔描绘出龙年的展望;红领巾广播也开展了民俗文化宣讲,用文字表达出文化的魅力。艺术与文化的碰撞是校园的特色,而校园里不仅有书声琅琅,也有绚烂多彩的文化生活陪伴着队员们成长。
幕后鸣谢
校园民俗节,是山阳中学家校社融合育人的特色活动之一。它的举办是多方面的,不断改进,为的是能够让每位队员能够拥有满满的参与感,在佳节时刻拥有欢笑。活动的顺利举办当然也少不了每一位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在家长、老师与队员们的精心布置下,活动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
我们的传统民俗是由每一位劳动人民所传承至今的,中华美德体现在每一个人民的身上,一切与美好的邂逅也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的努力,在忙忙碌碌的工作、校园生活中,也请不要忘记那美妙的快乐时光,珍惜能够团圆的美好时刻。热爱当下,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