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高校老师主要的科研任务是什么其实很简单,我们就看考核老师的指标就可以了。如果科研成果指标比例大,那就是以科研为主;教学成果占比大,那就是教学为主。

这就跟我们高考似的,高考就是看你文化课的考试分数,那老师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文化课,如果高考就是看特长,那老师和学生的主要时间都会放在特长的培养上。

这二者都是一个道理,“指挥棒”指到哪,我们就往哪努力。

目前高校中的教师岗位主要分为教学岗、科研岗、教学科研岗等。不同类型的岗位对教学和科研的侧重各有不同。

1. 教学岗:对于专门的教学岗位教师而言,其主要任务自然是教学。这类教师通常负责课程讲授、学生辅导等工作,他们的业绩评价和晋升更多地与教学质量、教学成果相关。

2. 科研岗:对于科研岗位的教师,其主要任务则是科学研究。这类教师通常承担着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指导研究生等科研工作,他们的业绩评价和晋升主要依据科研产出。

3. 教学科研岗:对于教学科研岗位的教师,他们需要在教学和科研之间找到平衡。这类教师既需要进行教学,也要从事科研工作,他们的业绩评价和晋升会综合考虑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成果。

不过虽然岗位分的很清楚,但是评价体系还是不那么清晰。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科研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较大,即使是教学岗,在评价体系中科研成果也占了较大的比例,导致他们也会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比如说某学校的科研岗评定教授的标准是在C刊发论文10篇,教学岗需要C刊论文8篇,还需要承担相对更重的教学任务。就数量来说,8篇和10篇并没有多少区别。

江苏某高校的教授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中提到,在他从教13年中,只听到一位教师凭借高超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材代表作获评教授,而且他也指出那个例子太特殊了,没有可借鉴性。大部分时候,科研任务都是教师们较重的负担。

造成“重科研、轻教学”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的进步。而我国的科研机构主要就是各大高校,同时科研工作往往能带来更多的外部资金和资源,这些资源对于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往往更倾向于支持科研活动,以吸引资金和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最后相比于教学来说,科研成果更容易量化和比较,相对来说更公平一些。

虽说科研重要,但是教育也不可能忽视,尤其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国家专业人才的关键阶段。虽然科研在高校中非常重要,但科研与教育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好的教育可以为科研提供坚实的基础,培养未来的科研人才。“重科研、轻教学”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比较显著的科研成果,但是未来的后备科研力量培养容易断档,所以从长远来看高等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是需要调整的。

2021 年8月2日下午中国政府网发布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件中明确指出坚决破解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全面纠正科技成果评价中单纯重数量指标、轻质量贡献等不良倾向,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破除“唯论文”和“SCI 至上”为突破口,不把论文数量、代表作数量、影响因子作为唯一的量化考核评价指标。

这份文件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讨论,随着我国科研事业不断发展,旧有的评价体系越来越无法跟得上发展进程,对科研发展的阻力也越来越大,国家也是看到了这个现状也着手开始对旧有的评价体系进行调整。

但这也是一份指导意见,仅仅定了改革的基调,具体的执行过程还存在种种难题。

1. 建立新的评价标准:

破除旧有的评价体系后,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更为科学和全面的评价标准。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特点,以及科研和教学的多样性。

2. 改变传统观念:

长期以来,“四唯”已经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要想改变这种观念,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这包括对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的教育和引导。 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协调。这不仅涉及到教育部门,还涉及到科技、人事等多个部门的合作。

3. 平衡科研与教学:

在破除“四唯”的过程中,如何平衡科研和教学的关系,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励教师在科研和教学上都能有所建树。

4. 激励机制的调整:

在新的评价体系下,如何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激发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是一个挑战。

5.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破除“四唯”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改革措施,确保其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教育和科研的发展。

为了落地和解决上述问题,2022 年 11 月,科技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立新标”正式进入试点探索阶段。

国家将以“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为着力点,以“破四唯”和“立新标”为突破口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 12 家科研院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 9 家高校,以及上海市、山东省等 6 个地方展开为期两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探索新的人才评价方案,主要任务包括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的人才评价、基础研究类人才评价、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人才评价、社会公益研究类人才评价以及地方科技人才评价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 2022 年开始计算两年的试点期,今年年底也就是试点结束的时间点,希望能够形成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回到最初的问题,高校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科研还是教学。从考核指标这个“指挥棒”来考虑,现在高校老师的主要任务还是科研,希望经过试点的探索能够找到一个适合国家发展的评价方案,全面纠正科技成果评价中单纯重数量指标、轻质量贡献等不良倾向,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科研和教学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