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您的认真阅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感谢您的支持。

  • 来源/洞鉴地理
  • 作者/洞鉴地理

在我国古代,各方势力盘踞交错、群雄四起厮杀称霸,有些地区便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语有云,“天时地利人和”乃是决定一场称霸大业能否大获全胜的根本。

在这三个成功的关键里,招兵买马、筹备粮草、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是极为重要的“人和”。

有了“人和”,便要去争夺“地利”、等待“天机”:占据险要关卡腹地以蓄势据守,静候其中等待天赐良机。

所谓“兵家必争之地”,也就是指这样“地利”的所在位置。

它们大多是十分关键的险关要地,通常拥有足以支撑完整的防线体系与攻击方式、战略部署的地形地势,还背靠资源丰富的发展大城。

以此确保在长久战争中不会出现物资匮乏的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来说,只要拥有了这样的“进可攻、退可守”的关隘要道。

倘若屡战屡胜、顺利前进,直取天下入囊中是最佳结局,此地可成为立国之根本。

倘若不幸节节溃败、无力抵抗,便也能借助此地的险要地势割据一方、占山为王。

那么,曾是千万有志之士心中所向,号称“既得此地,便得天下”的中原宝地,又是指哪里、同样拥有这样的作用吗?

一、“中原”的多种释义

“中原”,狭义上指代我国现在的河南一带,更早时单指洛阳地区;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一带的黄河流域,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地理板块。

不过,后来也有观点认为中原的面积未拓展至北方地区的整个黄河流域。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世界角度出发,中原泛指我国国土全境。

会出现如此多的释义,还要从中原是我国五千年上下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诸多王朝重要首都、无数帝王起义之地说起。

从二字的文字含义来看,“中”意为“中心”,是八方来汇、各地瞻仰的险关要地;

“原”则是“原野之中”,代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资丰富、源泉充沛的适宜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

关于中原定义的具体范围,在不同的史料中均出现了略微差异。

《尚书·禹贡》将天下划分“九州”,并称位于其中的“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分区域为“中原”。

《史记·封禅书》中,又将黄河与洛水附近称为“中原”。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以洛阳为中心一个地理区域是“中原”。

《宋史·李纲传》称,黄河中下游一带均为“中原”。

一直到商务印书馆在2009年将《辞源》印刷问世,“中原”才得到了一个较为肯定的范围——狭义上指河南及附近区域,广义上指以河南为主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之所以说“得中原者得天下”,主要原因便是这里远超其他各处的优越条件。

二、“得中原者得天下”

河南地区位于我国四方正中,由一条奔腾汹涌的黄河贯穿。

放眼望去,广袤无垠的平原上随处可见肥沃土壤,得天独厚的天气状况使其常年风调雨顺,极其适宜粮食的种植,能够为为军需提供足够的粮草储备。

因此,自古以来,这片区域便被称之为“天下粮仓”,引得无数志士虎视眈眈。

希望能借助此地农作优势大量招兵买马、整顿势力。

此外,作为我国文明的发源地,无论是夏商周时期,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后来的隋唐、武周、明清、两宋等时期,20余个朝代、300多位帝王都曾在此地建都、迁都,可谓历史文化极为悠久,是我国数千年以来的发展中心。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当地的诸多文化繁荣昌盛。

要知道,我国华夏文明一直以来都是以农耕为主体,而这里优越的农作条件无疑使其发展十分迅速。

再加上地处腹地要塞,在此处进行王国统治可以很好的辐射至全国各地,传播、影响速度较快。

因此,只要将河南收入囊中,便意味着可以轻松控制我国辽阔的疆域面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为丰厚的硕果。

并且,从广义角度出发,位于中原的华北平原人口众多,十分便于进行募集征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想,只要统治得当,当地无数青年壮丁稍加操练将成为一支无比强大的队伍,堪称“百万雄师”。

国泰民安之时可担国家粮仓、行军出征时可出巨量军队,文明发展迅速、文化融合交汇。

诸多有志之士、饱学之士、土工民商、神医妙手、奇工巧匠、富商巨贾、名门望族齐聚一堂,安居乐业的民间百姓之中卧虎藏龙。

这样拥有丰富战争资源的中原怎能不成为各方势力称霸天下的首要据地,又怎会不能成为“得天下”的风水宝地。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