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犹如东方的旭日,为中国大地带来无尽的光芒和温暖。他从韶山而出,成为人民心中仰望的"太阳"。

在中国人民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之时,毛主席如同一位拯救者降临,引领人民走向幸福与解放。

在毛主席的激励下,毛家的许多有志之士投身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生命。

毛家族中,唯一活到百岁的老人是毛主席的亲戚毛远耀。

1925年,毛主席因病返回故乡,作为毛主席的侄子,毛远耀从小就被毛主席的思想所感染。尽管尚未踏入青年的门槛,但他的心已经燃烧着与叔父一样的理想,渴望为劳动人民谋得解放。

在村子里,农民们的生活依然贫困艰辛,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毛远耀目睹着这一切,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情。他渴望改变,渴望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希望。

毛福轩,一位地地道道的共产党员,看到了毛远耀心中的那份火焰,决定引导他走上革命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远耀从小就对他的堂叔毛主席怀有深深的崇拜和向往,梦想着能够与他一同外出历险,学习知识,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曾多次向父亲提出请求,希望能够跟随毛主席出外谋事,但父亲总是以他年纪尚小为由加以拒绝。毛远耀的渴望并没有因此而减弱,他不断努力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大革命失败后,毛远耀被迫辍学在家。起初,他在农田里务农的同时,仍然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继续自学不辍。不久之后,他在当地的小学谋得一份教书的工作,虽然算是安定了下来,但心中对革命事业的向往依然热烈。

尽管身处平凡的岗位,毛远耀的心却始终无法安定,他渴望走上毛主席所开创的革命之路。

1929年,毛智珠手中拿着一封来自上海的密信,字里行间透露着兄长毛泽民的恳切请求。这位已在上海谋得一席之地的毛泽民,迫切需要帮手,而他眼中最理想的人选,竟然是自己的侄子,毛远耀。这个消息对毛智珠来说并不意外,因为她早已预料到儿子渴望追寻更广阔天地的心愿。

毛远耀得知这个消息后,内心的激动难以言喻。他早已对上海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更何况是有机会为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前往,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迎接挑战、实现梦想的绝佳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往常一样,家庭的意见分歧总是不可避免的。毛远耀的祖父毛福生,虽然心系孙子,却因舍不得离别而犹豫不决。但毛远耀心中的决心却是坚定无比,他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所在,即便是面对亲人的反对,也决心要前往。

年仅十七岁的毛远耀悄然离开了家,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列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民安排了毛远耀以及其他几位亲属,如毛泽全、毛泽青等,前往南京、武汉等地的八路军办事处,最终抵达了延安这个革命根据地。这一行动标志着除了毛主席本家以外,首批从韶山来到延安投身革命的毛主席亲属。

对毛主席来说,突然见到这么多在韶山老家的亲人,无疑是喜出望外的。他心怀喜悦地安排了毛远耀等人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毛远耀本就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在抗日军政大学的学习使他更加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毕业后,他获得了在中央军委秘书处工作的机会,担任了毛主席的干事。

毛远耀本人也是非常努力的。每次毛主席在会议上发表言论,他都认真记录下来。在延安期间,毛主席连续参加了多次抗日研究会,并发表了长篇演讲,毛远耀都跟随参加,并记录下了这些演讲的稿件。毛主席则在毛远耀的记录稿上不断进行审阅和修改,最终形成了著名的《论持久战》一文。

毛主席对于毛远耀的评价是毫不掩饰的赞赏。在一封寄给老家的家信中,他曾动情地写道:“远耀在此甚好”,这简短的一句话,承载着对侄子的肯定和信任,也表达了对他工作的高度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远耀的工作表现逐渐吸引了更广泛的注意。当八路军总政治部决定设立一个印刷所时,毛主席毫不犹豫地将目光投向了毛远耀。他深知毛远耀曾在印刷工作方面有过经验,且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因此毫不犹豫地认为他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八路军总政治部的印刷所的建立并非易事。面对只有两台旧式印刷机的现状,毛远耀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积极筹备,不遗余力地在西安、武汉等地采购机器设备和材料。更重要的是,他还要负责招聘技术工人,确保印刷所的顺利运转。

在毛远耀的领导下,八路军印刷所的发展迅速而有条不紊。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威信的事实为毛远耀带来了许多便利。他与工人们的交谈顺畅而融洽,让更多人对共产党的事业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毛远耀的积极动员工作也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在他的带领下,许多工人被他们共同的理想所感染,纷纷响应号召,加入了延安的革命大军。这些工人后来成为了八路军印刷所的技术骨干,在全国解放之后,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成为了重要的领导干部。

毛远耀,作为毛主席的堂侄,自然成为了伟大领袖身边的得力助手。在毛主席的教导下,他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如何与同志们和睦相处,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印刷所的所长兼支部书记,毛远耀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他以身作则,带领团队迅速创办起印刷所,并确保其高效运转,为八路军的政治宣传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除了在工作中的卓越表现,毛远耀还以其真诚待人、谦逊有礼的品格赢得了同志们的尊重和信任。

毛主席经常向毛远耀灌输着重要的策略思想,强调妥善处理同志间的关系对于工作的顺利展开至关重要。他认为,只有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明智的策略,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解放的号角也吹响了衡阳地区。毛主席希望毛远耀能够前往衡阳,填补当地干部的空缺,负责管理解放区的各项工作。

一行人沿着蜿蜒的道路,穿越过樟木寺,经过雁塔、合江套,最终抵达了蒸水河畔。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渡河的青草桥已经被国民党破坏,留下了无法跨越的河面。眼前的情景让毛远耀心生唏嘘,河水流淌着,仿佛流淌着历史的沧桑,一派凄凉之景。

进入城区后,毛远耀和同伴们只能在衡阳县政府的旧址临时安顿下来。这里已是一片破败景象,仅存几张破旧的办公桌椅,其他家具皆已消失无踪。毛远耀等人只能就地而眠,睡在寒冷的地板上。这种简陋的环境,虽然不尽人意,却也成为了他们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远耀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担任衡阳市长,这也是他执政的开始。他接手衡阳的时候,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接工作。衡阳市的国民党政府已经四处逃窜,连上一任市长也被桂系军阀裹挟至桂林。

毛远耀在上任之初面临的是一片凄惨的景象:衡阳经历了长达48天的保卫战,市区几乎成为废墟,民众伤亡惨重。加之湘江、蒸水等地区缺乏渡桥,甚至连过河的小船都稀缺,县城主要马路也崎岖不平,整个市内商业凋敝,景象荒凉。

面对这些艰巨的任务,毛远耀只能依靠共产党“白手起家”的精神来恢复衡阳的繁荣。他深知毛主席的教诲,紧密团结当地干部和人民群众,全力投入到衡阳的重建工作中。

解放初期的衡阳也面临着不稳定的因素。

在衡阳市的治理中,一方面是地方上潜伏的特务和国民党的散兵小将,另一方面则是政务重建的紧迫任务。毛远耀并没有畏惧,而是果断采取了行动。

他首先调动了衡阳的警备司令部和公安局,针对国民党的残余势力进行了有效处理。通过严密的排查和打击,清理了一大批特务和散兵,净化了当地的政治环境。

为了解决兵源不足的问题,毛远耀成立了一个收容团,重新招募了一些愿意服兵役的国民党散兵,以补充部队的兵力。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部队的人员紧缺问题,也为那些愿意放下武装、重新融入社会的人提供了一个机会。

对于老弱等特殊人群,毛远耀也给予了充分关怀和安排。他动员那些有家可归的人回到老家,对于那些无家可归者则亲自安排就业,确保他们能够获得生活的保障和尊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政务处理上,毛远耀展现了出色的才能和领导力。他不仅亲自处理了清匪、反霸、建政、肃特、土改等各项重要事务,还十分注重文化教育的推动。在他的倡导下,衡阳市的文学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在解放之前,衡阳市拥有23所中学,但其中只有三所是公立学校,其余为私立学校。毛远耀接管城市后,迅速将这些中学合并为市立中学,并配备了干部和政治教员,积极推动各项教育事业的开展。

1950年3月,毛远耀在担任衡阳市长的第二年,还兼任了市政府劳动科科长的职位。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毛主席号召全国各地抓好生产,保障供给,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

衡阳市的工商业状况十分萧条,失业率居高不下。面对这一困境,毛远耀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迎难而上。

毛远耀在担任衡阳市长期间,着眼于经济复苏和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首先,他督促各地区的公营单位尽快恢复生产,以保障市民的生活正常运转。同时,他也重视工人及其家人的生活条件,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妥善安排和保障。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毛远耀采取了公私合营的方式,将各地的个体工厂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厂区。这种举措不仅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还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打通了渠道,有效地化解了衡阳市经济发展中的难题。

1957年9月,毛远耀调任为武汉测绘学院党委的第一书记,这标志着他政治生涯的又一次转折。次年9月,毛主席在安徽、湖北等多个省份视察工作,并在武汉大学的运动场接见了附近大学的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晚,在洪亮的《东方红》乐曲中,毛主席和毛远耀站在主席台上亲切握手,这一幕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毛主席身穿白色衬衣,搭配灰色长裤,与毛远耀在光芒四射的灯光下相映成趣,两人难得地拍下了一张合影。

对于毛远耀来说,与毛主席的合影是一份珍贵的回忆,它不仅是他与伟大领袖的相遇留下的永恒记忆,更是他与家族历史紧密联系的象征。这张合影展现了毛远耀与毛主席惊人的相似之处,从眉眼间透露出的风采可见一斑。

当地人民对毛主席的接见充满热情,欢呼声不绝于耳,“毛主席万岁”的呼喊震撼人心,而毛主席则始终以亲切的手势向人民致意。

在工作岗位上,毛远耀一直尽职尽责,直到1988年底才正式离休。晚年时期,他多次回到韶山老家,感怀家族的历史和革命的往事。

2006年,95岁高龄的毛远耀依然兴致勃勃地回到老家参观毛主席的故居和纪念馆等地点,重温往昔的辉煌。

岁月无情,2013年6月20日,毛远耀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离世,享年101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