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竟被地痞流氓乱棍打死?

周总理惊闻噩耗后,直接脸色大变,摔碎茶杯下令彻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被歹徒活活打死的“两弹一星”元勋功臣之一,名叫姚桐斌,他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选择了毅然回国,填补我国在冶金和火箭材料工艺的空白。

就连赵九章在提及姚桐斌时,都这样说道:“如果他能活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速度,至少还能快上十年。”

事实确实如此,如果姚桐斌没有被打死,他一定能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国防元勋,而并非现在这样鲜为人知。

英雄不应该被忘记,那么姚桐斌为何会惨遭毒打?周总理又是如何为他讨回公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弹元勋被地痞围殴致死

事情发生在1968年6月8日这一天,姚桐斌如同往常一样,在中午下班之后,便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回家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谁料,就在他走到半路的时候,却忽然冲出一群地痞流氓拦住了他,然后不由分说就将他给连人带车,给强行拖到阴暗的角落里去一顿围殴。

姚桐斌被这忽如其来的袭击,揍了个不明所以,只能一边大声呼救,一边用手勉强抵挡着周围人的拳打脚踢。

但姚桐斌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再加上多年科研工作的辛劳,这副身板哪里抵得住如此猛烈的攻击?

于是他的嘴角开始逐渐渗出鲜血,呼救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直到一记闷棍狠狠敲在他的头上,他便彻底失去意识,永远地倒在了血泊之中。

年仅46岁的姚桐斌,就这样牺牲了,牺牲时,距离他家甚至不到一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桐斌的遗孀彭洁清得知丈夫被迫害致死,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坚持为丈夫申冤、还他一个清白。

事情也很快传到周总理的耳朵里,一向温和的周总理,在惊闻如此噩耗之后,竟罕见地发怒,摔碎了手中的茶杯,用颤抖的声音无比痛惜地说道:

“姚桐斌是我从海外好不容易才要回来的专家,国家需要这样的专家!究竟是谁干的?一定要彻查到底!”

于是周总理连忙让协助自己工作的粟裕大将,亲自乘坐直升机前往调查,严办凶手。

就连李先念副总理,也就姚桐斌被迫害致死的惨案,做出了重要指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谁料,一直到十一年后,打死姚桐斌的凶手,才终于得到正义的审判。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姚桐斌的生平和贡献,来看看他的猝然离世,究竟为我国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1922年,姚桐斌出生一个普通农家。

虽然他的家境不算穷得连裤衩都穿不起,还能给他上学读书的机会,但在那样一个旱涝不保收的乱世,没过多久,他的父母就已经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了。

小学毕业后,姚桐斌便因交不起学费,被迫面临辍学。

即便姚桐斌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的父母还是更希望姚桐斌赶紧出来干活,帮家里减轻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姚桐斌就是铁了心地要继续念书,他甚至赖在教室里不走,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就连他的父亲扬言,如果再坚持上学就打断他的腿,他也照常不理会。

他的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他的小学校长,于是小学校长便亲自找到姚桐斌的父亲,劝他说:“这孩子是真的聪明,很有天赋,要是能完成学业,将来必定能有大出息!”

为此,校长甚至不惜自掏腰包为姚桐斌资助一部分学费,姚桐斌的父亲这才有所动摇。

不过父亲也还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读书的生活费,他一分钱也不会出、也出不起,让姚桐斌自己想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了心要读书的姚桐斌,便开始半工半读的生涯,小小年纪就要一边读书,一边摆地摊、做零工,这才勉勉强强读完了初中三年,并瞒着父亲偷偷报考了位于上海的高中。

姚父自然不愿意儿子跑去这么远的地方,更何况上海物价这么高,花销更大。

但姚桐斌看中的不是上海的繁华,而是上海更优秀的教育资源,于是他还是瞒着家里人,在一个夜晚偷偷打包了行李,用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买了去上海的车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艰难求学路

对于姚桐斌来说,只要能够读书,无论前路再艰难他都能扛下去。

交不起学校的住宿费,他便抱着被子在教室的角落扎窝,蹲到晚上学生们都走了,他再睡到课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买不起课本,姚桐斌便借来同学的教材书,硬生生地在学校发的草稿纸上手抄教材。

总之无论遇到再大的磨难,姚桐斌都总能想方设法地去应对挑战。

可即便如此,上天也依旧没有放过对他的考验。

1937年,随着日军全面侵华,上海也很快沦陷了,无论有钱还是没钱的,都在想方设法地往外逃。

姚桐斌的学业,也不得不在日军的炮火下被迫终止。毕竟这个时候,比起读书,保命更要紧。

但姚桐斌作为一介穷书生,连张车票都买不起,只能靠两条腿硬生生地走出去,可他行走的速度,又怎么能比得上日军铁蹄的侵略速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他在出发前,甚至都写好了遗书,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好在他最终还是靠着一腔顽强的生命力,成功跨越了日军的封锁线,辗转到达江西吉安。

可即便饱受日军战火的摧残,姚桐斌也始终没有放弃读书学习,因为他受够了山河家国破碎的屈辱,早已暗自在心底发誓,要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国家的命运。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姚桐斌在1939年又考上了国立十三中,成功拿到一笔补助金,最终又以江西省状元的身份,同时被七所大学录取。

姚桐斌从小就对矿石很感兴趣,于是他最终选择保送到唐山交通大学的矿冶系。

当时因为受战乱人口迁移影响,唐山交通大学,集结了许多优秀教师,其中不乏许多都是从海外留洋回来、学识渊博的教授,在这里,姚桐斌也能学到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1946年,成绩突出、表现勤奋的姚桐斌,还给自己争取到了公费留学的资格。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公费留学考试的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呢?

放在现在,就相当于是让全国前1%的顶尖学生,去竞争录取率仅有1%的机会,这难度之大,足以想象。

正式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工业冶金系攻读博士学位之前,姚桐斌还特地回到他那八年没有回过的家乡,向自己家人报一下平安。

家里人得知失踪多年不知死活的姚桐斌,竟然拿到出国留学的机会,既欣慰又兴奋,直呼姚桐斌是他们姚家、乃至黄土塘镇的第一个留洋生,真为他们姚家争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姚家人还特地为姚桐斌大摆了一桌酒席,风风光光地为他庆祝了一番。

在亲朋好友的庆祝和送别下,1947年,姚桐斌正式来到伯明翰大学,就此开启异国求学的道路。

他跟随的是专业领域里的大佬科学家:弗.康德西,攻克的课题方向,也是十分前沿、从未有人涉及过的。

但即便如此,姚桐斌依旧如鱼得水,他发表的多篇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都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他的导师对他十分器重,甚至还特地把他推荐到伦敦帝国科技学院深造,有意将他培养成为接班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人虽在异国他乡,但姚桐斌始终不忘自己的一颗中国心,如同那个年代许多留洋爱国科学家一样,姚桐斌一心想着把海外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带回祖国。

在英国留学期间,姚桐斌也始终关注着祖国的动态,积极参与海外爱国事业,相继组织和加入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英国分会”,以及“中国留英学生总会”。

1949年,眼见真正为人民着想、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了,姚桐斌再也按捺不住回国报效的渴望,恨不能立马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的科研建设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只不过因为学业还没有完成,姚桐斌不得不暂时留在海外,但他也依旧不忘为新中国奔走宣传,因此又被誉为是欧洲学术界的“红色信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国报效

可谁料,姚桐斌前脚刚获得博士学位,后脚英国便以姚桐斌宣传共产主义为由,将他驱逐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办法,二战结束后,世界便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都极其反共。

姚桐斌本来打算直接打道回国,却收到了世界首席铸造学教授皮沃世纪的极力邀请,邀请他去德国亚琛大学做研究。

姚桐斌一想,德国的实验硬件条件更好,要是能够借此研究出更大的科技成果,岂不是能够更好地报效祖国了?

于是他便又来到亚琛大学搞科研,在此期间又发表了许多篇有关金属粘性和流动性的论文,成为了该领域的著名专家,他的同事弗洛贝格,都十分认可他的专业能力,并且在他的印象中,姚桐斌这个人相当乐观积极,总是挂着一副很有感染力的笑容,同事们都很喜欢他、钦佩他。

并且在德国期间,姚桐斌也依旧在为新中国做宣传,也正因他对党和国家的一腔热血忠心,1956年,他便在中国驻瑞士使馆,成功入党,就此成为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海外入党的两弹元勋功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7年,学业有成的姚桐斌,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回国报效的心情,毅然放弃在发达国家的高薪待遇和优渥条件,向亚琛大学提出了回国申请。

德国政府自然不愿意轻易放走这么一位优秀的人才,于是果断拒绝了他的回国申请,强行将姚桐斌扣留在德国。

于是姚桐斌果断写信给新中国政府求助,周总理对于人才很是重视,当即亲自出面找德国要人,姚桐斌这才在1957年的9月正式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怀中。

当时新中国因为跟苏联关系恶化,被苏联撤走援助,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动不动就要受美苏的核威胁,日子过得心惊胆战,于是立志要研究出原子弹和导弹用来自卫。

所以回国后,姚桐斌便人尽其用地,到刚成立不久的国防部导弹研究院的材料研究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姚桐斌才深刻体会到,新中国究竟一穷二白到什么程度。

当时分配给他这位尖科学家的科研材料,仅仅只有一间实验室,十二个大学生,还有一台显微镜。

工业基础更是薄弱到,甚至连不锈钢都生产不出来,那更别提造火箭了。

但姚桐斌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他一切从0开始,反反复复地实践,夜以继日地研究,从不锈钢刀钛合金再到高强度铝合金,都被他成功造了出来,各种先进的焊金技术和结构,也都被他顺利地应用到实践当中。

据统计,自1960年到1965年的短短五年间,姚桐斌所带领的团队就前前后后开展了五百多个研究课题,其中80%都被应用到了火箭卫星事业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研究成果突出,他很快便被任命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的所长,并且获得了中国火箭材料工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的称号。

然而与此同时,十年“寒冬”席卷中华大地,1968年,年仅45岁的姚桐斌,便被活生生地打死了。

据说他一直到去世,怀里都死死地护着染血的研究材料。

消息传开后,周总理惊到摔碎茶杯,邓稼先都悲痛落泪,赵九章悲伤之余,更是忧心着姚桐斌还未完成的科研项目,该怎么办。

谁也没有想到,他没有死在饥寒交迫中,也没有死在日本鬼子手上,更没有死在异国他乡,最终却死在了建设新中国的征途当中,何其悲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周总理便下令让军队对国内科学家进行武力保护,避免类似的血案再一次发生。

然而一直到1979年,随着动乱结束,正式平反冤假错案,打死姚桐斌的凶手才真正被绳之以法,成功为姚桐斌伸冤,还他一个清白,还追认他为烈士,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的遗孀和孩子们,也得到了国家的妥善安置。

姚桐斌虽然早已不在人世,但他留下来的科研成果,哪怕如今依旧在我国的“嫦娥工程”当中得到应用。

七十年代时,由于材料不过关,我国火箭发射屡屡失败,科学家们根据一片国外期刊上的论文,才解决了这个材料问题,一查才发现,这篇国外论文的作者,竟然就是早已离世多年的姚桐斌。

如果他当初没有遭遇意外,我国的航天工业的发展,恐怕远不止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