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关注留言

在天主教堂里上学

□魏津

管风琴的声音响起来,立刻就有一种魔力,让那些奔跑的脚步停下来,聆听那一串一串的旋律在眼前飞扬激荡。我们甚至惊奇地发现,有两只灰鸽循着乐声翩翩降落在红漆斑剥的柱廊栏杆上。

这是一九六七年的秋天,刚开始三年级课程的我们,被女教师在完成课业后即兴弹奏的一段外国名曲深深地震撼到了。没有人能叫出乐曲的名字,但音乐传递的爱和忧伤,似乎触手可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历了前几年的天灾人祸之后,人口突然暴增起来,赶到我上小学,八陡公社的东部片区,这一年的适龄学童居然有九个班之多,我所在的九班,年龄从六岁到十一岁,是一个标准的"混合班级",颇有将所有孩子一网打尽的感觉。不用说,八陡老街上的五所小学,校舍和师资也出现空前紧张,除了东庵、南廟、北寺、四小和黑山小学外,地处街西头边缘的西廟分校也粉墙摆桌,开门授课。每每中午放学之时,八陡大街上的学生伙咧伙咧,人多得晃眼。

我就读的第四小学,原是八陡的天主教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奥地利人德斯铎所创立。清光绪二十年(1894)始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建成,占地9.6市亩,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教堂建筑规模较大,设施较齐全,内部有圣殿、神父楼、会客厅、及教会所办的明智学校等。 在教堂大院的北部,曾经种植了大片葡萄,据说神甫用自已所种的葡萄酿酒。天主教堂建立初期,宗教活动频繁,影响较大,信徒众多,仅八陡一带就有300余人,这里成了当时博山的天主教传教基地。

博山解放后,1949年春,这里成立了新中国在八陡地区的第一所完全小学,也称淄博市第四小学。

来到四小读书,跟原先感觉迥然不同,欧式的建筑,宽敞明亮的校舍,南北两院的精巧布局,处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那时的校风极好。班主任张老师是从外地分配来的,中等个子,一头齐耳短发,温和真诚的笑容,大家都喜欢她。除了教授课本知识,还把家藏的书籍,主要是童话和小人书借给我们看,老师让我们保证上课时间不能看,只能放学以后阅读。老师微笑着,伸出她一双温软的手跟我们拉钩上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去接应,老师说:"说话算话,能不能做到?""能!"我们响亮地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竟像依恋母亲一样热爱着老师,放学了,我们几个同学做完了值日,就去找老师玩,张老师那时还是单身,和其他几个老师,分别住在学校东侧的平房里。老师给我们讲《半夜鸡叫》,讲《小英雄雨来》,也讲牛顿、李四光的故亊,还陪我们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张老师张扬着双手,夸张的表情极力装出恐怖的样子,却往往忍俊不禁,自己笑的蹲在了地上。 那时候校园里早已没有了葡萄园和蔷薇,但天是湛蓝的,云是纯白的,我们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经常是到了饭点了,在老师的督促下,我们才恋恋不舍地搭着书包回家。

老师经常在周末家庭走访。知道老师的大概家访线路,就提前到胡同口迎接,翘首以待老师的到来。当然也有孩子害怕老师家访,上课调皮捣蛋,作业应付马虎的,怕老师告状引来皮肉之疼,便一大早出了门,远远地躲开。

但张老师从不告学生的状,她只是和家长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家庭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改进方案。及至后来看《乡村女教师》的电影,张老师和影片中的女教师瓦尔娃拉,常常发生叠影,内心引发了太多的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年级的下半学期,学校已不再平静,副校长、教导主任先后被"揪"出来了,批斗会上,我们涨红着小脸,一遍遍地举起小拳头,高喊着狂热的口呼,老师们义愤填膺的大字报贴满了一面墙。校门外的大街上,经常有游街示众的游行队伍,头戴高帽、脖子上挂牌子的"地富反坏",在众人的押解下,一次次在街上亮相。

学校也成立了"红小兵战斗队",混沌未开的年龄,充其量也就排队充数、喊喊口号而已,加上老师的善良启蒙,同学们基本不参与外边的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至今记得清晰。一天晚上,陈老师带领我们级部的红小兵负责人开会,大概是六七个人吧,男女干部都有,老师领着我们读《人民日报》社论,一位C姓的女生手拿铅笔,在一张白纸红格的稿纸上信手写字,不知怎么走神了,竞写出了一句"打倒xxx"的话,一个男同学发现了,稍一停顿,迅速把那张纸拿过来,并递到陈老师手里,几个人同时意识到了什么,那位女同学吓得脸煞白,大家的目光都盯着陈老师。

几乎没有停顿。陈老师将那张纸三两下就撕碎了。"大家可能都累了,来,咱们唱支歌吧,我起头,大家一起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大家亮开嗓子,微微扬起头,目光都盯着天花板,大声地唱起来,唱完一遍,再唱一遍,在我的印象里,从来都没有唱得那么整齐,那么嘹亮。大家都明白,陈老师不动声色地转移了注意力,大家自然努力配合着,并在大声的歌唱中忘掉什么,从而避免了一场麻烦甚至祸端。身处动乱年代,老师的一个小举动,温暖了我们幼小的心灵。

后来我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因为在那个年代,一切都会上纲上线,什么后果都有可能发生。

在四小上学的时间不长,前后只有两年时间。日子平静地像流水一样走过去,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充满异国情调的老建筑,却永远贮藏在记忆之中,曾经的爱和温暖,像一首经典名曲,在岁月中回响,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