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初学者”选择入门法帖时,一定要从“墨迹本”入手,墨迹可以清楚观察每一笔的起承转合,而拓本由篆刻工匠,对比书法家的手稿,融合自身理解,雕刻入石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刻刀不易操控,形成的痕迹偏为僵硬,远远不及毛笔可控,一些细节处理,无法在石碑上展现,譬如中锋运笔时,为了加重墨色的渗透度,会不断蓄力、顿挫,形成波折起伏的锯齿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种变化极为精细,只有清晰的墨迹才能看出,毕竟刻工们,若加入衄挫的势态,很容易夸大化,变的怪异别扭,再加上风化侵蚀,外观更是不成样。

其次,刻工们不是专业的书法家,侧锋、中锋等转换,结字的欹正开合,他们参透不了,凭着自我感觉雕刻,自然无法展现艺术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来说,初学者一定不要从拓本入门,特别是精严的“唐楷”,不容许一丝一毫的松懈,拿“欧楷”来看,其字肃穆瘦劲、中宫紧结,本身略微“高冷”,拓本更是不近人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欧阳询传世的法帖,几乎都是拓本,譬如《九成宫》、《李誉墓志》、《皇甫君碑》,全都是碑刻,许多作品的字迹,毁损还颇为严重。

幸好1900年,王圆篆道士在莫高窟打扫卫生时,发现了藏经洞,从中出土一件欧阳询“楷书手稿”,曾失传900年,此作就是《敦煌遗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纸张一直深藏黄沙中,再加上气候干燥,字迹保存的颇为清晰,揭露“欧楷”的真实样貌,全卷共计200余字,字体精巧俊丽、端庄优美。

看卷中的“朝”字,虽然“月”字转折处,坚守方折刚劲的力道,但左边的横画,呈现绰约弯曲之感,下面的横笔侧锋起笔,运笔上下起伏,给人生动、活跃之感,更为平易近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重大发现,足以改变书法界,毕竟在世人印象中,“欧楷”素来峻拔庄严、一丝不苟,一派铁骨铮铮之象,许多人受其影响,坚守法度,丢失了书法的趣味性,因此抨击“欧楷”寒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好《敦煌遗书》的现世,让众人发觉“欧楷”的另一面,维持平稳协调的同时,一样重视自然性、舒畅感,如今真迹收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

时常临摹,可以通过细腻的墨迹,掌握正宗的“楷法”,还能将此作用笔,与欧阳询传世拓本的结字,搭配一同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