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立即参与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我们很好奇,过去一年中,你有买过“平替”吗,可否将这段心路历程以“做选择题”的方式分享给我们?
不知道从何时起,“平替”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在百度百科中,平替的解释为“平价替代品”,多指的是大牌产品的平价代替版。
在电商百科里,平替更接近一个形容词,如平替风,平替款。
根据小红书的数据,用“平替”一词声量最大的是美妆,作为美妆界的“老词”,平替被作为“销售卖点”已经用了很多年。
而在商业分析中,只要出现“XX平替”一词,就能最低成本地让人了解到它的大概模样和定位。
不过,我们观察到,平替已经从一种单纯的消费行为,逐渐演化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过去,在精打细算中,平替“贴心”地为消费者在“打肿脸充胖子”和“忍痛割爱”之间提供了新的选项,在省钱的同时一不小心还给足了情绪价值。
如今,当精打细算的次数多了,人们不由得被养成一个习惯——万物或许皆可以被平替。
几千块的羽绒服,可以找到军大衣、大花袄的平替。
要价不菲的吹风机,有大牌代工厂制造出来的平替。
就连马尔代夫,也有国内的海滩可以平替。
当然,平替不是一件新鲜事,许多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尤其当经济增速降低、消费理性回归后,平替就会出现,并也有企业从中获利。
我们好奇的是,当下的你们对于平替的最原始观感又是什么?
是决策谨慎后的消费降级?还是对产品价格的重新定义?
是单纯的经济周期问题,还是其他?
你是否有考虑过,要成为一个“平替主义”者?抑或,你已经是了。
希望你们能通过这份问卷——《年轻人平替行为调查》——提供一些答案给我们,为了回赠您的善意和支持,我们安排了一次抽奖,附带一些奖品送给大家。
▷一等奖:
摩托罗拉手机1台,价值1999元/台
▷二等奖:
2023新中产白皮书10本,价值69元/本
▷参与奖:
2023新中产白皮书消费篇(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