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15日美国海军部长宣布,他已指示海军在2024年年中使用“移动式再装填设备”,对军舰上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进行海上再装填演示。该系统将使美国海军所有装备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军舰,具备在战场附近就能立即对垂发系统中耗尽的导弹进行补给的能力。美国海军认为在掌握这种堪称“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后,就可以避免美国海军未来与中国作战时,因军舰无法及时补充消耗的导弹而出现战局失利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世界上所有装备导弹垂发系统的军舰,在耗尽垂发单元中的导弹后,都需要返回特定军港进行“再装填”作业。而整个补充垂发系统中导弹所消耗的时间,会受到“再装填导弹数量”和“军舰返回港口时间”的双重制约,一般来说采用这种方式对导弹进行再装填的操作,时间周期都是以“天”为单位计算的。而这在大量导弹担当作战主力的现代化战场上,可能几个小时就已经决定了一场关键战役的胜负,因此这种老式的导弹补给方式缺陷非常明显,已经无法满足美国海军对跨洋作战的导弹迅速补给需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美国海军早在几十年前就在第一批次的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上实现了这种“海上导弹补给”能力。只不过当时技术比较落后,每艘军舰前后2部分MK41垂发系统中,各需要占用3个垂发单元以安装导弹起重机,这导致6个宝贵的导弹发射单元被牺牲了,反而影响了战斗力。可即便这样,每次海上装填都必须选择在海况良好的时候与补给舰配合进行,并且需要多名船员辅助,不但每一枚导弹装填都需要耗时数十分钟,还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美国海军在之后的伯克级上就取消了MK41垂发系统上的起重机,换取了6个导弹发射单元。但也因此失去了海上导弹再装填能力,只能在射完导弹后返回特定港口进行补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现在美国海军高层已经认识到这种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准备在台海或南海与中国开战时。其实美国海军如果拥有足够多的军舰可以投入作战,那么完全可以凭借“人多”的优势对导弹耗尽的军舰进行轮替作战,直到胜利。但现在的情况是,美国海军军舰数量相较中国海军已经不占优势,甚至可动用的兵力还要少一些;并且美国海军伯克级等主力舰的战斗力,也已经被中国海军的055所超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中国军舰因为背靠本土,不但可以得到空军和火箭军的支援;还能在导弹耗尽后就近返回港口补给,并迅速返回战场。而最近能为美国海军军舰提供弹药补给的日本和关岛等港口,铁定会在开战后受到我军优先“照顾”,因此弹药耗尽的美国海军军舰将无法就近得到补充,只能耗时数周返回夏威夷或本土。而这在依靠大量导弹执行防御或发起进攻的现代化战场上,美国海军的这种弹药补给效率就几乎等同于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有鉴于此,一直准备与中国交战的美国海军,为了能在前沿的日本和关岛补给港口在开战后被优先摧毁时,还具备为主力军舰进行导弹补给的能力,这两年又捡起了被搁置几十年的“海上导弹补给能力”研究,并推出了很有希望的“移动式再装填设备”。这是一种可以让美国海军军舰在最高5级海况下,完成对舰上MK41导弹垂发单元进行再装填的技术。并且该技术在经过数年研究后,美国海军已经在2022年9月和10月完成了2次早期测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海军导弹再装填海上支援舰

在这次测试中,美国海军动用了一艘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和一艘带有起重机的海上支援舰,场地选在了圣地亚哥港口。第一次测试时,伯克级驱逐舰被固定在码头上,而装备了动态定位系统的海上支援舰,则在保持与驱逐舰固定间距的情况下,使用起重机将训练用的全尺寸导弹储藏箱成功吊放到了伯克级驱逐舰的甲板上。

第二次测试时,伯克级驱逐舰离开了码头,在圣地亚哥湾中某处海面抛锚停泊,而海上支援舰则仍旧凭借动态定位系统与驱逐舰保持固定距离。但由于此处海面的风力和水流都比码头附近要大,导致即便安装了动态定位系统的两舰,仍旧因晃动幅度超过了安全限度而无法完成导弹的吊装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该技术经过2年发展,美国海军部长又亲自发话要在今年实现导弹海上再装填技术的演示,那意味着“移动式再装填设备”的开发进度有了长足进步,或许已经能在较平静海况下进行两舰停泊时的导弹再装填作业。至于实现“在5级海况下进行行进间再装填”的目标,可能美国海军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攻关。毕竟高海况下两舰的摇摆幅度肯定会更大,而导弹垂发单元的入口直径也仅比导弹储藏箱大了一圈而已,所以如何保持导弹储藏箱在装填过程中一直与发射单元保持垂直,就成了美国海军实现“海上导弹补给”的技术瓶颈!

而如果无法迈过这个技术门槛,那么美国海军将难以保证未来在中国家门口作战时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