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宵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拥有重要地位,活动丰富,主打一个“幸福团圆”;元宵一过,春节也就落台了。所以这个节日,一方面是开心,另一方面却又寓示着落寞。

《红楼梦》里多次写到元宵,也基本上显示着这样的味道。

开卷第一回,苏州城里的乡绅甄士隐刚刚做了一件大好事,资助落魄书生贾雨村进京赶考荣登进士榜,却在新年的元宵节痛失五岁爱女甄英莲。

当日家人霍启(祸起)抱英莲到街上赏灯,一时疏忽大意而导致英莲被人贩子拐走,从此陷入命运的深渊,而堪称当地望族的甄家也就此一落千丈,以甄士隐唱着《好了歌》随疯跛道人飘飘出尘而去作结。

再说到贾府,第十八回元妃元宵省亲,可把贾府的极盛写得太到位了。

虽说是元宵节省亲,但“自正月初八,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又有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带了许多小太监来各处关防,挡围幕,指示贾宅人员何处出入,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外面又有工部官员并五城兵马司打扫街道,撵逐闲人”。

而此时的大观园,那是“帐舞蟠龙,帘飞绣凤,金银焕彩,珠宝生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悄无一人咳嗽”。“贾赦等监督匠人扎花灯烟火之类,至十四日,俱已停妥。这一夜,上下通不曾睡”。

真是又热闹,又紧张啊。

当然,严格地说,贾府为此而做的准备,是从营建大观园时开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还是元春正式出场之前的事呢。她正式登场的整个仪式过程太繁复了,这里就不写了,反正极尽堂皇;这里特别要点明的却是元妃哭着说的一句话:

“当日既然把我送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

她的话,可以使我们联想到《甄嬛传》,后宫那可也是女强人的角斗场啊,其残酷之处不下于战场!

于是,极热之中的一股凉意就透了出来。

再说到第二十二回的元宵节,固然不及元妃省亲那一年的热闹,各种大户人家的程式却是没少的,并且猜灯谜这一活动颇为热闹,连元妃在宫中也与娘家进行了互动。

可是也正是在这一派热闹之中,仍然透了一股悲凉出来,这却是来自贾政猜灯谜。

他猜中了元春的灯谜“炮竹”,想到了“此乃一响而散之物”;他猜中了迎春所作“算盘”,想到了“打动乱如麻”;他猜中了探春所作“风筝”,想到了“乃飘飘浮荡之物”;他猜中了惜春所作“海灯”,想到了“清净孤独”;他猜中了宝钗(一说黛玉)所作“更香”,想到了“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

猜到这里(宝钗的谜未及说出),贾政已经“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了,再无兴致往下猜了;贾母让他回去安歇,也“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覆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

我是能够理解贾政的,这是中年人的“悲”:这个阶段的人,往往觉得人生泰半,来日无多,对时间、身体和生死会特别敏感,而上面的灯谜,却真的都往他所忌讳的路上走。

第五十四回的元宵节,贾府已经明显表现出颓势,虽然也仍有吃饭、听戏,但是参加元宵活动的人已经不全,只能说是“在家庭间小宴中,数来也算是热闹的了”:

贾母也曾差人去请众族中男女,奈他们或有年迈懒于热闹的;或有家内没有人不便来的;或有疾病淹缠,欲来竟不能来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贫不来的;甚至于有一等憎畏凤姐之为人而赌气不来的;或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不敢来的:因此族众虽多,女客来者只不过贾菌之母娄氏带了贾菌来了,男子只有贾芹、贾芸、贾菖、贾菱四个现是在凤姐麾下办事的来了。

秦可卿托梦王熙凤那晚所谓的“树倒猢狲散”已初步显形了。

这年的元宵节人们记得更多的,恐怕还是黛玉喂宝玉喝酒吧。

当时贾母让宝玉给大家斟酒、劝酒,斟到林黛玉时,她却不喝,并且做出了一个即便是现在看来也蛮大胆的举动,把酒端到宝玉唇边,让他把酒给喝了。

这也太甜腻了吧!王熙凤当时就说笑道:“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红楼梦》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我们又都知道宝玉和黛玉最后的结局。所以这个元宵的甜蜜里,其实已经渗进了苦。

今日元宵,实际上不宜营造冷清的氛围。但是我觉得,知道人生终将冷清,却是能让我们珍惜每一份热闹和甜蜜的。这样一想,就挺好了吧?

朋友们佳节同乐!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