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繁一时,落地无数。

1994年下岗潮,2024年失业潮。

大厂的幸与不幸

34岁的小伙加布里埃尔·阿塔尔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任总理,中国网友调侃道:幸亏他34岁找到了工作,否则35岁就没人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较“对齐颗粒度”,这才是真正的大厂黑话。

在过去的2023年,一些失业率屡创新高,同时,诸多大厂针对裁员的“广进计划”也不绝于耳。这让一些年长的朋友不得不回想起另一段尘封往事,那就是从90年代初开始蔓延,待1994年达到高峰的国企下岗潮。

规模或许类似,但情况截然不同。

1994年的下岗潮本质上是社会原有的“类北欧的福利制度”开始解体,退出历史舞台与市场前台。对于很多下岗员工而言,他们依然享有了福利制度的之后一波的红利,那就是大量人群依然拥有低成本的住房保障,这使得他们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生计,而非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随后诞生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大厂,是另一项以996为核心的市场体制。它们的井喷爆发几乎与中国房地产行业同频同步,双方共同构成了彼此增长的双螺旋。换言之,互联网大厂所创造的高工资、高收入,为房地产的高房价提供了庞大的买单人群。

这一现象在杭州身上体现的最为典型。江湖上一直流传“一个阿里提振半座杭州楼市”的传闻,此说虽然夸张,但阿里的造富神话的确为杭州楼市的高房价与高溢价提供了底气与信心。

曾有媒体报道,许多北漂人群在北京买房无望,于是在几年前瞅准杭州楼市的疾速上升,通过杠杆入手杭州楼盘,待翻番后再转手卖掉,一来一回,就凑下了在北京买房的首付。

然而,当大厂落寞,裁员风起,人们收入骤降,无论是当年在杭州买房,还是当年通过杠杆杭州去北上广买房,最终如蝴蝶效应一般,引发了全国性的断供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1994年的下岗压力只要集中在生计层面,只要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哪怕收入不高,也不会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但如今的失业潮,则不是简单的继续创造其他就业岗位那么简单,而是“大量高收入岗位”的集体萎缩与塌陷,令断供问题直接波及生存,且这不仅关乎个人本身的生存,也关乎银行系统与金融经济的整条生命。

所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才成为2024年的主基调。

眼看繁花似锦,也眼看落花烧烬,大厂的成功的始于时代幸运,也便嵌入了时代命运。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花而冬雷震。

大厂的卷与不卷

当然,并非所有的大厂人都落花一地黄,也有花期再逢春。这类人主要是在2008年到2018年楼市黄金十年完成从“杠杆”到“清贷”的顺利升级,显著特征是:如今至少在副省级城市拥有两套无房贷的房产,并拥有可观积蓄,于是能在天气陡变中继续保持生气。

那为什么看似年月在变,但大厂的宿命未变?

因为商业的本质未变,所以最终的病症大同小异。正如马克思所言:限制资本主义发展的正是资本主义本身。同理,将大厂扯入深渊的也正是大厂的模式本身。

1994年的下岗潮,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和家电业,而如今的事业潮则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和电子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们其实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向普通消费者卖东西。

尽管中国的互联网大厂百花齐放,但无论是腾讯阿里,还是百度京东,本质上都是卖东西的,核心竞争力都在于如何将自己的流量转化为商品销量。

腾讯卖的东西有点特殊,即通过游戏卖皮肤和道具,但逻辑上和阿里卖商品是一样的。

但可持续增长的商业模式则是向企业乃至某些产业链来卖服务和方案,例如微软、谷歌、英伟达、三星、博世等向消费型企业和产业上下游提供商业服务或解决方案(华为似乎就是想如此?),令增长的势能足够大、覆盖足够广、影响足够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肯定也听过诸多互联网大厂开启物联网、大数据、AI等相关方面的产业升级,遗憾的是,投入巨大、收益甚微,最后还是发现卖东西来钱快。所以,如今国内商业公司最聪明的人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如何提高人们对广告的点击率。

但这也完全不能怪互联网大厂,因为在市场进程里,一些落后产能因为某些保护政策没能被健康地淘汰和整合,但由于他们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有效的资源和生产,所以能在市场中不断地降低价格。于是互联网大厂在与他们的竞争中,也必须卷入到价格战之中。

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恶性循环。

具有创新力的大厂只能与落后企业拼价格

于是无法拥有高利润的回报周期

回报周期的被打断令创新机能开始残废

创新力的匮乏导致社会增长的停滞

人们的收入也便进入衰退乃至清零

然后人们更希望价格越来越低

大厂们进一步下沉卷价格

投入创新资本与资源再度削减

社会增长与人们收入继续走低

是的,没有赢家。这种情况下,科技企业基本活不下来,活下来的也凤毛麟角,无法构成创新的规模效应,于是就都只能去卖货,于是我们看到互联网大厂的发展初期就各有特色,最后则千篇一律,无非就是“卖货+金融”,不仅让你买东西,还鼓励你借他的钱买东西。而消费者所贪的便宜,实际上很多是靠自己损失的收入换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在国内进行价格上的逐底竞争,也便没有能力在国际上进行创新上的逐顶竞争。如果二十年前面对国外的互联网产业我们尚且能拿出同等的门户与电商平台,但面对如今浩浩汤汤的人工智能,我们五家大厂捏成一拳,也经不住ChatGPT的一巴掌。

所有过去走的捷径,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所有过去占的便宜,都是如今吐出的代价。

花繁一时,随风而起,也随风而逝,只会叫你什么地方来,什么地方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井底扒到井口看一眼外面的世界”。

再掉下去。

近期

账号介绍

孔二老师:咨询公司创始人,资深科技营销人【专注科技、营销等领域】。前奥美创意总监,熟谙重大事件策划,虎 嗅 、钛媒体、网易等 多家内容平 台热门作者,推出营销专业理论“营销七象”。爆文《贾跃亭怒沉百宝箱》 《刘 强东的开 学第一课》等多篇科技点评获得500万+阅读, 被全网推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