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遥远的巴尔干半岛,有一个不起眼的山地国家,这里有70%的领土被山脉覆盖,这个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世纪,它曾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直到1912年获得独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阿尔巴尼亚虽然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但和苏联和中国都有十分曲折的联系,也被人称作“扶不起的阿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苏联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阿尔巴尼亚加入了社会主义国家行列,但此时的阿尔巴尼亚经济萎靡,不仅人口少,地域狭小,没有经济支柱产业,靠自己发展很困难,于是阿尔巴尼亚向苏联发出求助,苏联自然对其伸出了援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4年,阿尔巴尼亚开始和苏联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经济和军事上的连接和往来。

西方对巴尔干半岛十分重视,苏联为了战后利益,也同样对巴尔干半岛展开控制策略,对阿尔巴尼亚进行政治、军事等多重方面的援助。

两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苏联不仅对阿尔巴尼亚展开各种实质性的经济援助,更是派了很多专家前往阿尔巴尼亚进行经济指导,这样的时间持续了将近15年,在这期间,阿尔巴尼亚的经济相比较之前来说了有了很大的进步。

然而,赫鲁晓夫的上台改变了这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50年代早期,苏联开始在斯大林主义问题上产生分歧,赫鲁晓夫不仅和阿尔巴尼亚的死敌南斯拉夫重新展开联系,并且对斯大林进行了批评。

阿尔巴尼亚的领导人恩维尔·霍查坚持斯大林主义立场,对赫鲁晓夫出台的苏联政策进行了批判,霍查担心苏联背离斯大林主义可能对阿尔巴尼亚的社会主义实验构成威胁,而阿尔巴尼亚与苏联的关系开始急剧恶化。

阿尔巴尼亚拒绝苏联对于斯大林的批判,并强烈谴责苏联这样的行为已经背离了真正的社会主义道路,从1968年开始,阿尔巴尼亚与苏联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也逐渐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失去了强大的后盾支持,阿尔巴尼亚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此时国内的经济虽然有好转,但仍旧独木难支,现在重中之重,是要找到新的盟友。

此时,阿尔巴尼亚将目光转向同样和苏联出现分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

然而,阿尔巴尼亚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许多波折,从建交初期的友好合作到近年来的深化战略伙伴关系,两国之间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中国之间的关系

随着苏联与阿尔巴尼亚的外交关系断裂,一场经济风暴席卷了阿尔巴尼亚。

和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之后,从60年代到70年代初,正是中阿关系发展的巅峰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尔巴尼亚在国际几个重大议题上全力支持中国,特别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问题上,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和阿尔巴尼亚的支持就分不开关系。

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一紧密的友谊,两国展开了一系列友好访问活动,1964年到1967年期间,中阿两国领导人频繁往来。

中国领导人曾经三次访问阿尔巴尼亚,而阿尔巴尼亚也多次访问中国,不仅如此,两国之间的青年、妇女各个组织的代表也进行了充分交流互动。

一切似乎都在稳步前进,但此后阿尔巴尼亚的行为让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破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中阿关系取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双方仍有不同看法,当时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国内建设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而阿尔巴尼亚则希望得到更多的经济援助。

阿尔巴尼亚的态度越来越强硬,甚至当我国无法完全满足阿尔巴尼亚的要求时,阿尔巴尼亚就开始对中国表示不满和攻击。

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总是抱着一种理所应当的想法,认为他们是为了和中国建交才放弃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中国对他们做任何援助都是理所应当的。

这种严重的依赖思想导致了他们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他们曾经直言不讳地告诉中国:“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是兄弟国家,你们对我们要有求必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69年的一次会谈中,阿尔巴尼亚方面几乎全程都在讨论索取,也正是因为阿尔巴尼亚认为向中国寻求援助理所当然,他们提出的许多要求显得不合理,有时候超出了实际需求。

与此同时,在使用中国援助物资时,他们的浪费现象也相当严重,例如中国援建的纺织厂,阿尔巴尼亚却被用来制造无法销售的布料,最终又卖给中国以赚取利润。

另外,阿尔巴尼亚坚持使用进口的机器,结果机器很快就损坏了,他们又要求中国重新购买原样的产品,更有甚者,阿尔巴尼亚队我国援助的优质昂贵材料毫不珍惜,铺张浪费。

但阿尔巴尼亚仍旧不满足,阿尔巴尼亚方面不愿意在声明中承认中国的有关主张,关于国家是否存在阶级问题,双方看法也存在分歧,双方就这类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直到谢胡代表团即将离京才勉强达成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尽管存在分歧,中阿两国的合作却从未停止过。

自6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不仅接管了原本由苏联援助的项目,还不断扩大了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规模。

我国对阿尔巴尼亚几乎是有求必应,有时候一次性提供25个成套项目的援助,两国的合作日益紧密,阿尔巴尼亚还专门派出经济代表团到北京商谈签署各种合作协议。

然而,1971年7月,中美两国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华,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其中阿尔巴尼亚更是十分愤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中国立即向阿尔巴尼亚大使解释了中美建交是由于当时形势问题不得已为之,但阿尔巴尼亚却不顾青红皂白,强烈表达了对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满,指责中国没有和阿尔巴尼亚进行事先商讨,认为和美建交这一决定在原则和策略上都是错误的。

从此开始,中阿之间的裂痕由此愈发明显,但尽管如此,阿尔巴尼亚依旧需要中国的援助,所以直到1976年之前,阿尔巴尼亚始终保持着一种表面上的团结。

他们避免在与中国的接触中提及这些敏感话题,而是着重强调双方的友好与合作,然而,这种表面的和谐掩盖不住双方之间日益加深的分歧。

1974年初,阿尔巴尼亚领导人访华,希望商讨中国在阿尔巴尼亚下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援助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中国政府却以五年计划尚未确定为由委婉地拒绝了这一要求,这引发了阿尔巴尼亚的不满和对中国政策转变的怀疑,使中阿关系雪上加霜。

但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持续向阿尔巴尼亚提供经济援助。

然而,阿尔巴尼亚的野心越来越大,态度也越来越嚣张,对中国的经济援助要求越来越高,当时中国遭遇了一些艰难时期,正处于困难的时刻,自身本就需要发展,实在难以满足阿尔巴尼亚的要求。

对此,阿尔巴尼亚非但不理解,反而态度恶劣,拒绝就问题进行协商,中阿关系岌岌可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公立刻决定,结束了中阿关系的不正常状态,从1979年起,阿尔巴尼亚与中国断绝了一切贸易、文化、科技关系,进入了一段“冬眠”期,直到1983年才逐渐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现如今,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仍然较低,尽管阿尔巴尼亚经济在一些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失业问题、经济结构转型和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苏联和中国长达几十年的大量经济援助,阿尔巴尼亚似乎还没有走出自己的经济困境,国家内部混乱,经济状况不增反减,人民失业率位居前列,年轻人大多数不喜欢在国内,纷纷前往国外寻求工作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俄乌冲突后,阿尔巴尼亚也选择加入欧盟,近年来,随着国际关系的演变,中阿两国的关系再度得到加强,2017年,我国领导人访问阿尔巴尼亚,签署了“一带一路”的协定,双方在经济、贸易、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此后,中国依旧对阿尔巴尼亚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援助,并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能源等方面展开合作,此外,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也保持着密切协调,共同支持多边主义和国际体系的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一味地依赖别人的帮助,凡事都以“拿来”作为经济政策,那么国家发展注定不会长久

阿尔巴尼亚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从内寻求突破和改变,才能改变当下的现状,而即使是最亲密的盟友,也可能因为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的纷争而走向分道扬镳。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凡行.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动机、影响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
张盛楠.论20世纪中期阿尔巴尼亚两次反对南斯拉夫之差异[J].济宁学院学报
郝承敦.论20世纪40年代末期南阿交恶的缘由[J].齐鲁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