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24集团军撤编,辖内反坦克第403团,为何也随之撤编?

2003年,中央军委决定开始新一轮的精简整编。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安排,原沈阳军区第23集团军及北京军区第24、第63集团军番号停用。此时,第24集团军反坦克第403团也随之撤编。

尽管反坦克第403团番号停用只是一个近千人团级作战单位的撤编,可这一军史事件的背后,又不单单是一个番号的停用。既然如此,反坦克第403团为何撤编?撤编背后又反映了我军哪些新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北京军区第24集团军反坦克第403团旧照

1992年12月,北京军区反坦克第3旅缩编为反坦克第403团。反坦克第403旅组建于1985年12月,老底子是炮兵第403(即原北京军区独立炮兵第403团)、第409团。但是,反坦克第3旅缩编为团的时候,并没有沿用数字“3”的番号,而是沿用了“403”的番号。

之所以沿用“403”的番号,主要还是因为这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番号,前身部队历史可追溯至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反坦克第403团前身部队均有不俗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403”更能代表反坦克第3旅的历史。

▲原北京军区第24集团军某部旧照

缩编工作完成后,反坦克第403团正式改隶第24集团军。此后多年,反坦克第403团专司主营谋打赢,苦练杀敌本领,直至2003年退出历史的舞台。在笔者看来,反坦克第403团之所以撤编,应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我军反坦克武器的研发和制造技术,取得了较大发展;

1916年9月,索姆河战役中,英军率先使用坦克,凭借厚重的装甲和持续的火力输出,对德军形成了碾压性优势,令其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由此,“陆战之王”登上了历史舞台,也标志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坦克的横空出世,自然而然的催生了反坦克武器。于是,世界各大军事强国无不重视反坦克武器的研究和制造,我国也不例外。

以反坦克第403团配备的反坦克导弹为例,成立之初列装的是红箭73反坦克导弹,该型导弹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到了撤编前夕,反坦克第403团已经列装了更为先进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射程可达4000米,配备了先进的红外制导系统,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有着较高的命中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9

除了反坦克导弹的跨越式发展,我军的陆航力量也得到了质的提升。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上,直—9首次参加大阅兵,向世人展示了我陆航力量的飞速发展。直—9可挂载反坦克导弹,可争夺“一树之高”的超低空制空权,对敌坦克造成杀伤。直—9的横空出世,让我军在未来的战场上反坦克有了更加趁手的载具。

二、大兵力反坦克部队,已不能适应我军的发展方向;

2003年体制编制的时代背景,无需笔者多讲。大家只需要明白一点,2003年初伊拉克战争爆发,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化战争,让世界看到了全新的战略战术模式。怎样才能适应军事领域的新变革?唯有进行新一轮的体制编制调整,并以此为契机提升我军实行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伊拉克战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裁撤反坦克部队也是为了捋清楚体制编制关系。成建制的反坦克部队与反坦克需求较大的步兵难以形成有效协同,将反坦克武器装备下沉至连一级,或可确保步兵随时能够得到反坦克火力支援。

再者,新世纪初期,我军已经没有单一兵种组成的野战部队。比如,当年硕果仅存的几个步兵师也不是单纯的步兵师,而是由步兵、炮兵、装甲兵等兵种组成的作战单位。简而言之,我军当时尤为重视多兵种协同作战,并在此基础上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道路。

说句题外话,我军现在步兵班普遍配发反坦克火箭筒(俗称‘大筒子’),旨在让步兵能够第一时间对敌坦克做出有效反应,提升战场存活率。由小及大,我军2017年新一轮军改之后,原属海军航空兵的部分战机转隶空军。

▲我军某部配备的反坦克火箭筒

这一调整的本质上与反坦克第403团的撤编有相似之处:捋清楚体制编制关系,推动我军现代化、信息化、机械化建设,全面提升战斗力。所以,体制编制是否科学,此为影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正如《士兵突击》中,师长给王团长说的那样:

从摩托化到半机械化,从半机械化到机械化,现在又从机械化进入了信息化……从情感上讲,我们确实舍不得他们离开,但是从部队未来发展的需要和宏观上来讲,必须要这么做……

综上所述,反坦克第403团的撤编反映了我军武器装备水平的提升,此为我军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的一个缩影。反坦克第403团番号的停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我军反坦克战术思维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尤其是无人机大规模使用,我军打击地面装甲力量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相应的我军地面装甲力量的建设也会更加扎实,实现了有矛也有盾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