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据宋人程大昌《演繁露》考证,“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平韵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此调短句多,上下片结尾以一字领三个三言句,前人在句中这一字常用相同的字,尤为别致。音节颇流转悦耳。

这首词牌的特点和注意要点:

1、上下片起句对仗,音节一定要流美,节奏上要从容整练。就是语句上要工整。缓缓而来,舒而不迫,悠然而来。一定要有美感。

2、承接句紧密相连,转折流畅。对句以后要和上边的意境紧密相连,而不能另生别意。要沿着起句的美景去写,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要突然去说别的事。

3、结句的特色是叠句。这个是最要紧的,也是这首词关键的地方,这个叠句也是有要求的。

要求叠而不意重。每个叠句意境不要重复,我们看苏东坡写的溪水,同样都是溪水,但有早晚白天都各不同。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意境没有重复。

叠而有意境。我们看秦观的叠句,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莺儿啼,燕儿舞,蜂儿忙。植物写出了颜色,动物写出了形态,意境各不相同。不要上片的叠句和下片的叠句意境差不多,那就麻烦了。

在叠句前用一领字,领字要求承上启下,一脉贯通。怎样能把他承接好,是比较难掌握的,这里大多用虚词去声字比较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香子 过七里滩 北宋 ·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本词将水上行舟的“静美”,和时空变化的“动美”结合得十分完美。语言清丽浅显,意境广渺深邃。全诗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具有东坡一贯的“人生如梦”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片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象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

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 、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接下来三句从不同角度写溪:舟过水浅处,水流湍急,舟行如飞;霜浸溪水,溪水更显清冽,似乎触手可摸;明月朗照,影落溪底,江水明澈。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半阕开头两句转换写山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算当年,虚老严陵”,这是用典:富春江是东汉严光隐居的地方。东汉初年的严子陵,帮助刘秀打下天下之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后人多言其“钓名”。对于严光的隐居,不少人称赞,但亦有人认为是沽名钓誉。

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唯有青山依旧,朝夕百态,在人心目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半阕以山起 ,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 ,“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

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香子 丹阳寄述古 北宋 · 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销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词中多用忆旧和对照眼前孤独处境的穿插对比写法,触目兴怀,感想当初,抒写自己对杭州友人的相思之情。

上片前四句追忆熙宁六年作者与友人陈襄江村寻春事,引起对友人的怀念。“梅雪飘裙”即指两人寻春时正值梅花似雪,飘沾衣裙。友情与诗情,使他们游赏时无比欢乐,销魂倾魄。

“故人不见”一句,从追忆转到现实,表明江村寻春已成往事,同游的故人不在眼前,每当吟诵寻春旧曲之时,就更加怀念他了。作者笔端带着情感,形象地表达了与陈襄的深情厚谊。以下三句表明,词人更想念他们在杭州西湖诗酒游乐的风景胜地——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片四句回味游赏时两人吟咏酬唱的情形:平常经过的地方,动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作者在这里借用“莱公碧纱笼诗”的典故,寥寥数语便把昔日自己与友人寻常行乐光景都活现出来 。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又转到眼前。此句以诘问句的形式出现,文思极为精巧。词的结尾,作者巧妙地绕了个弯子,将人对他的思念转化为自然物对他的思念 。“湖中月,江边柳 ,陇头云”不是泛指,而是说的西湖、钱塘江和城西南诸名山的景物,本是他们在杭州时常游赏的,它们对他的相忆,意为召唤他回去了。“何人”二字在这里得到了落实。一点意思表达得如此曲折有致,遣词造句又是这样的清新蕴藉,可谓意味深长。

这首词,今昔对比、物是人非之感表现得极为恰切、自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词的结尾妙用拟人法,将无情的自然景物赋予有情的生命,含蓄而有诗意地表达出词人对友人的绵绵情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香子 述怀 北宋 ·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閒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词中抒写了作者把酒对月之时的襟怀意绪,流露了人生苦短、知音难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世俗困扰的退隐、出世之意。

起笔写景,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苏轼正为政治纷争所困扰,心情苦闷,因而他这时没有“把酒问青天”,也没有“起舞弄清影”,而是严肃地思索人生的意义。

月夜的空阔神秘,阒寂无人,正好冷静地来思索人生。作者在词里把“人生如梦”的主题思想表达得更明白、更集中。他想说明人们追求名利是徒然劳神费力的,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如“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才华横溢,在这首词上片结句里令人惊佩地集中使用三个表示人生虚无的词语 ,构成博喻,而且都有出处。

《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隙 ),忽然而已 。”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短暂得象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 。

古乐府诗“凿石见火能几时”和白居易《对酒》的“石火光中寄此身”,亦谓人生如燧石之火 。

《庄子·齐物论》言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片开头,以感叹的语气补足关于人生虚无的认识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人“宏材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苏轼虽受朝廷恩遇,而实际上却无所作为,加以群小攻击,故有是感。他在心情苦闷之时,解脱的办法是追求现实享乐,待有机会则乞身退隐。“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陶陶”,欢乐的样子。最好的解脱方法莫过于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但苏轼又不打算立即退隐 ,“几时归去”很难逆料。

弹琴,饮酒,赏玩山水,吟风弄月,闲情逸致,这是我国文人理想的一种生活方式,东坡将此概括为:“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