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与梅里雪山隔江相望

比起哈巴雪山、迪隆雪山,白马雪山可能是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

一来是因为白马雪山与著名的梅里雪山相距不远。白马雪山也叫白茫雪山,它坐落在云岭山脉之上,耸峙在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与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隔澜沧江相望。云岭山脉因山峰高耸入云而得名,是横断山宽度最大、分布面积最广的山脉,也是澜沧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在青藏境内称大雪山和宁静山,在云南境内称云岭。

二来是因为白马雪山气候湿润,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腹地,跨越金沙江、澜沧江两大流域,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山冰缘带 图源:彭建生

白马雪山保护区内,高处雪峰和低处深谷有着近3500米的海拔高差,拥有丰富的植被垂直带谱低纬度地区罕见的生物多样性

2007年,中央电视台与英国广播公司(BBC)联合拍摄了大型电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这是第一部关于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自然纪录片,当年摄制组就曾在保护区内拍摄。由此可见,白马雪山被誉为野生动物的天堂、园林王国的花冠,绝非浪得虚名。

离开迪隆雪山后,我们从香格里拉市区出发去往白马雪山。沿214国道向北行,沿途自然和人文风光卓绝,既有金沙江和云岭的山川交相辉映,还有茶马古道重镇——德钦县的奔子栏。奔子栏也是拜访白马雪山之前,夜宿金沙江河谷的好地方。

▲栎叶杜鹃群落(上)

长叶绿绒蒿(下)

图源:彭建生

02

西南干旱中心奔子栏

我第一次来到金沙江是2023年4月春末,虽然只是午饭歇脚,匆匆走过,但因在镇上民族服装店买到几件喜欢的藏装和嘎乌盒,物美价廉,故而对奔子栏一直念念不忘。

那时金沙江流域的雨季尚未来临,因此以产金沙而得名的金沙江竟是青玉色的,萦绕着粗犷的秃山,格外柔美细腻。而这次夏日重逢,金沙江已经变得泥流滚滚,从初见的谦谦公子摇身一变,有了一代英豪的气魄,经过几百公里的跋涉和历练之后,它就汇入长江,成为东方的巨龙。

奔子栏所在的金沙江河谷的海拔只有2000米左右,气候跟我们前几天所在的香格里拉周边相比反差巨大,气温剧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沙江大拐弯 图源:视觉中国

傍晚进镇,奔子栏镇在江岸边铺开一片繁盛,国道两旁连片挂着灯火的餐馆和酒店,依然保持着古道要津的气氛。站在江边的酒店阳台上,滚滚江水在几米外奔腾不息,肥绿的棕榈叶摩挲着彼此,对面山顶的灯光像星星在跳动,半轮明月轻轻梳着白云的鬓发。果然是一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好地方。

人文学者、茶马古道专家李旭的《茶马古道》一书中有一章专门介绍奔子栏:奔子栏的意思就是美丽的沙坝,金沙江畔的一片美丽沙坝。

在几无记载的千百年历史长河中,奔子栏早已成为“茶马古道”由滇西北入藏或进入四川的咽喉之地——它正处于横断山脉的中心地带……地处这样的位置,往来于各地的大量马帮商队,大多要从这里经过。所以这里的男人就纷纷踏上茶马古道,赶着马队在通往青藏高原和印度的道路上艰难谋生。他们走出去,外人走过来,奔子栏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多种民族文化的交汇地

出奔子栏沿着214国道继续前行,会经过金沙江大拐弯景区,这里被称作“金沙江第一湾”。在这里,金沙江把腰肢扭成了半圆形,以天下之至柔切开了天下之至刚的峰仞,大江东去,奔腾不息。对岸的锥形山体像一顶镶着棕色花边的蒙古帽,扣在群山脚下,似乎是哪位天神或勇士遗落于此,也许是伟大的格萨尔王吧。

虽然谷底就有江河呼啸,但是此处山峦河谷却显得十分荒芜,这也是横断山的一大特色景观——干热河谷

由于高黎贡山横亘在印度洋暖湿气流东进的路线上,导致山体东北侧的怒江河谷降水量只有西南侧独龙江河谷的一半。当暖湿气流再翻越怒江和澜沧江之间的他念他翁山,已是人疲马乏,强弩之末。几乎无力再翻过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的云岭山脉。而遥远的太平洋季风也几乎无法抵达这片横断山的腹地。

于是在云岭山脉东坡海拔3000米以下的金沙江河谷,形成了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的“西南干旱中心”。也正是在这极致之地,才能更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坚强。在金沙江的干热河谷生活着一种矮岩羊,体形比岩羊更矮小。它们平时就生活在两岸的山壁上,主要以这边大片的仙人掌灌丛为食,傍晚才会到江边喝水。

03

冰川造就绝美“U”型谷

沿着214国道向西北往白马雪山保护区更高处去,过了白马雪山10号大桥以后,就基本上离开了金沙江干热河谷,湿润的水汽在氤氲,天气重新凉爽起来,虽然海拔更高,但是植被反而更茂密了。

路边的紫槐花像一串串熟透的葡萄垂挂在树梢。天蓝得云朵如在碧海中扬帆远航,雪白的云墙在山顶铺起天梯,好像爬上山就能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沿着山路继续往上盘旋,松林蔼蔼,白桦、青冈、松萝纷纷现身,白马雪山锋利的峰仞上飘着丝丝缕缕的雪线。

上午十点半,在4100米高的山道上转过一个弯,白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峰在山间赫然现身,像一个巨大的黑色祭坛屹立在天地间。白马或白茫在藏语中的意思是“莲花”。这扎拉雀尼峰不正是一朵合掌的莲花吗?这么一看不仅神圣,还多了一些严肃的美感。

扎拉雀尼峰下的双“U”型谷清晰可见,双“U”型谷是因巨型冰川流动,不断侵蚀下方大地而形成,这里完好保存了众多第四纪冰川的遗迹。雪峰上的冰川明亮如镜,或黄或绿的冷杉、落叶松和高山栎在山脚下交叠成毯。

▲白马雪山U型谷 图源:彭建生

继续前行,各色报春和杜鹃开始在草甸上漫步,蓝紫色的总状绿绒蒿一棵棵散落在黄土里。我们今天的目标是寻找一种“大公无私”的神奇植物——垫紫草。

垫紫草是紫草科垫紫草属的多年生垫状草本植物,主要生于海拔4600~4800米的高山草坡岩石上或陡峻石崖上。垫紫草的形态很奇特,叶子“覆瓦状排列”,织成一张垫子,也因此得名。

高寒山区的植物都有自己适应恶劣环境生存的策略,垫紫草的半球形体态有助于减少散热,正如动物在寒冷时也会蜷起身体,叶子上丰富的毛被能帮助它抵御低温和强风。五六月份,它们会绽放出精巧的蓝色小花。

垫紫草还是一些高山植物“利他主义”的典型代表,垫状植物能够为其共生植物提供附着生长、涵养水土等有利生存条件。在严酷的高山环境中还能庇护弱小,这也是高山环境下植物强大适应能力的体现。

▲垫紫草 图源:范毅

上午十一点,我们来到海拔4292米的白马雪山垭口,再顺着土路一直往云里钻。约半小时后到达4500米海拔的爬山“起跑线”。

抬头仰望,我反而放下心来——虽然海拔高,但这片山坡基本上都覆盖着泥土植被,比起前两天光溜溜的流石滩要好爬很多。高山草甸上点缀着紫的杜鹃、黄的窄叶萎菱菜、白色的银莲花、毛茸茸的绿藓,漫山遍野的彩花无处可避,我只好跟牦牛一样随便踩,感受一下走花毯的感觉。

继续往上,一种叫“密生福禄草”的圆绿垫子越来越多了,一片片像绣花,有的绿色嵌着小花,有的紫红色上钻出紫色小芽,看起来很萌,但摸起来很坚硬,刺刺的。虽然也像垫子,但它们跟垫紫草没有亲缘关系,而是石竹科无心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继续往上,紫红的报春又成丛出现,还有密生福禄草、山生福禄草,看起来不过人脸大小,却历经千辛万苦、日积月累才长成我们眼前的模样。

04

藏在垫子里的微缩秘密花园

三步一停,五步一歇,我们终于来到了雪线附近。在一片积雪避风的石窝里,像红色鸢尾的石岩报春,像紫色小向日葵的山丽报春,还有跟草芥一样的多色杜鹃,各自美丽,风情招展,真是一处植物世界的美人谷啊。

蹒跚往上到了海拔约4700米的高度,石堆里一小蓬紫色的线叶丛菔气若幽兰。

为了吸引昆虫传粉,这种丛菔会散发一股强烈的荷尔蒙气味,曾有人形容这是香奈儿五号香水的气味。我没有闻过香奈儿五号,莫非我第一次闻香奈儿五号就要在这远离尘嚣的4700米高坡上吗?呼呼风声把丛菔的气味送进我的鼻腔,确实是难以形容的一种气味,引人亲近、让人愉悦,但并不浓烈,远比我印象中香水的那种冲击鼻黏膜、让人忍不住退避的气味要清新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密生福禄草 图源:彭建生

我们气喘吁吁,终于爬上海拔4800米的山密生福禄草,白马雪山顶平原,到达了今天爬山的目的地。

乱石滩上,一片片垫紫草像微型的荷塘,密密麻麻的“莲叶”上钻出一朵朵紫色的“睡莲”和“蓝莲花”,“荷叶”上还有细细绒毛像荷塘上的水雾氤氲。

今天的奇遇是一棵粉紫色的垫紫草,在这片蓝紫色的花园里,这一朵粉色佳人多么卓尔不群。还有草茎从“荷叶”间钻出来,像荷塘里干枯的芦苇秆,这就是垫紫草庇护的邻居小草。

我轻轻抚摸这片浓密的“荷塘”,感觉像在摸灯芯绒沙发,厚实又绵密,闻一闻还有淡淡的清香。

垫紫草的花期为每年5月底到6月中旬,每棵垫紫草的花期只有15天,每天只开半天时间,中午一点半以后花瓣就会收拢。想要欣赏到它们盛开的美,就得脚步迅捷尽快到达山巅。

据国内研究高山冰缘带植物的专家徐波介绍,他在色季拉山看过一坨密生福禄草,估计比行程里的所有人的年龄总和都要长。那一坨上,有蔷薇科、莎草科、禾本科、蓼科等植物总计十余种,都在福禄草营造的那个小环境里生存下来。在这么严酷的环境下,大家都在争夺资源,它却表现出强烈的利他行为。

所以,在严酷的高山环境中,也不只有孤注一掷和以命相搏的生物本能,还有桃儿七的情思、绿绒蒿的灵慧、垫紫草的博爱……

▲高寒稀疏植被带的生物多样性 图源:彭建生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责编:左凌仁 骆晓玫

美编:骆晓玫

审核:任 红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2023年第12期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