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您的认真阅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感谢您的支持。

文:地理三体说
编辑:地理三体说

上世纪60年代,苏联曾放出豪言壮志,表示将用“地球望远镜”计划挖穿地球。

无数苏联科学家带着当时苏联最为先进的设备,来到北极圈的一个极寒之地,准备启动这项伟大的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知此事,世界各国纷纷瞩目着苏联的“疯狂举动”,而苏联似乎也因此备受鼓舞,越发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随着挖掘越发深入,20多年内,苏联挖出了一个深达12262米的钻孔,一举创下世界纪录。

可是,正当目标即将完成之时,他们却以“计划终止”的言论逃离,并使用一个重达12吨的铁制井盖封死了钻井井口。

此后,对于为何停止“地球望远镜”计划,多年以来人们对此一直争议不断。

那么,苏联究竟为什么不再继续完成这一“人类壮举”了?

一、明争暗斗

在世界二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逐渐变化,美国与苏联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两大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当时的两大世界强国,苏联与美国陷入了长时间的明争暗斗,可谁也不想在久违的和平时代率先挑起战争,成为世界各国联合抵制的对象。

于是,他们便在综合国力等各方面展开激烈角逐,开始互相遏制。

那时候,世界各国除了大力发展军事,为自保进行各类武器研究以外,还在研究人类是否能够“上天入地”,突破当前生存空间的桎梏,探索更为广阔的天地。

而这一当前局势无疑成为了美国与苏联较量的绝佳场地。

1957年10月4日,苏联率先发难,将“斯普特尼克1号”送入太空。

这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顺利升空不仅为全球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正式拉开了苏联与美国之间的较量。

得知此事,美国不甘其后,在1958年1月31日成功发射了“探索者1号”卫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此时,早在去年的11月3日,苏联发射的“斯普特尼克2号”便已经成功将一只名为“莱卡”的狗狗成功送上了太空。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又将宇航员加加林送上太空,完成了人类“上天”的壮举。

据相关消息报道,加加林在地球大气层外停留了108分钟,随后一路颠簸着返回了苏联。

虽然外出距离较短,仅仅177英里,但是,毫无疑问的,苏联的这一行为引起了世界沸腾——这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一大里程碑。

眼看苏联越战越勇并且持续领先,美国开始研究人类登月计划,并成功在1969年让阿波罗11号搭载阿姆斯特朗完成了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事迹。

此时,两国之间的竞争已初见分晓——在“上天”的航空航天“比拼”中,苏联虽然一直领先,最终却仍然惨败。

二、挖穿地球

这一竞争结果令苏联十分不满,遂将目光转向了“入地”。

但是,要知道,美国此前已经率先展开了挖掘地球的项目,并且在挖出一个4500多米的深坑后表示:地底“一无所有”,没有丝毫研究价值。

即便有了美国的前车之鉴,苏联仍然十分看好这个项目,并且决心一定超越美国。

于是,经过一番切实考察,苏联最终选择科拉半岛临近挪威国界的地区进行挖掘,并为这个项目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地球望远镜计划”。

1970年,苏联正式动工,为了能够远超美国,苏联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在钻井现场成立了16个实验室对岩心进行研究。

在开始钻探时,地表土壤较为松软,进展极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时,在经过几个月的日夜努力后,苏联的研究人员们发现——他们竟然将孔打歪了。

在修正这个问题以后,随着深度逐渐加深,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地质越来越硬,钻头损坏率极高,更换钻头的时间要远高于其工作的时间。

因此,苏联斥巨资多方采购了更加坚硬的钻头,这才得以继续推进挖穿地球的大计。

后来,当钻孔达到足够的深度时,科学家们再度发现,地下将近400摄氏度的温度再次加剧了钻头的损耗。

于是,苏联再次耗巨资购买耐高温钻头,前前后后采购装备便花费了数10亿美元。

1994年,当挖掘深度来到12262米时,苏联停止了这项计划。

本来,在1983年时,苏联的计划便已经在12000米处停滞不前,最后的262米则是在1983至1993年间耗费10年钻进。

关于停止计划的原因,苏联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资金不足”。

但实际上,技术难题与毫无回报同样也是他们无法克服的难关。

当时的钻井中虽然曾发现大量黄金、钻石,但由于深度过深等原因,苏联完全无法将其运输至地面。

因此,再继续挖掘下去,就显得有些白费功夫了。

如今,苏联早已解体,承载着苏联暗中超越美国的“地球望远镜计划”的“科拉超深钻孔”也被金属帽彻底封死。

由此可见,在这场无形的较量中,最终还是美国更胜一筹。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