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遇到暴雪、冻雨等极端天气,打趴了风驰电掣的复兴号,于是我们见证到了内燃机火车头牵引复兴号的名场面,两个时代的产品,紧紧连接在一起。不少网友感慨,“最终还是内燃祖师爷抗下了所有”、“像极了年迈的父亲,挺身而出再帮儿子一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可能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像内燃机火车头这样的“老物件”,应该早都淘汰了,其实不然。

与依赖电气线路的高铁、动车、电气化列车不同,内燃机车依靠自身发动机驱动,不需要外部电源就能行驶,因此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内燃机车才能担当救援角色,牵引高铁、动车驰骋。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老大哥”立大功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就拿春节地面卫生清洁来说,大多数人都老老实实拿着“扫帚、拖把”搞卫生,而不是选择用扫地机器人、洗地机这样的清洁家电。

科技解放双手的今天,智能家电来势汹汹,但不管你相不相信,人工智能始终无法战胜人工,或者从严格意义来讲,人工智能始终无法完全取代人工。

这究竟是为何呢?

消费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生活在西安的刘女士,在朋友的带动下,2023年底种草了一款全能洗地机,号称一机搞定全屋卫生清洁,产品可以看作是洗地机+吸尘器+除螨仪的完美融合,但用上了,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洗地机清理地面卫生,用户还得跟在后面清理洗地机,这多少让人不得劲儿。

刘女士坦言,一开始购买洗地机的目的就是解放双手,春节期间家务劳动任务重,洗地机深度清洁地面卫生,可以说是懒人经济催动下的消费热情,但实际的情况是,洗地机对懒人并不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从操作体验上来说,尽管当前许多品牌厂商都给洗地机产品增加了双助力功能,推拉都很丝滑,一推一拉之间即可完成扫地+拖地两项程序,应付日常的地面卫生清洁还OK,但想要覆盖全屋卫生清洁,就多少有些强人所难了。

刘女士表示,“拿餐厅的地面卫生清洁来说,因为家里有宝宝,每次吃饭都会把食物弄得满地都是,这时候想要指望洗地机就不能够了,暂时不提洗地机吸入食物残渣没及时清理造成的异味问题,就是洗地机刷头以及管道有限的吸入口,也不是什么垃圾都能统统拿下,应付起来饭粒毫无压力,西蓝花这样的大颗粒物就不能够了。”

可能我们在购买清洁家电之前,理想满满,就是用机器来解放人力,把自个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但现实就是这么“骨感”,一机搞定全屋卫生清洁,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关键时候还得请出“扫帚、拖把”这样的“老大哥”组合来帮忙。

不过,让刘女士更加崩溃的是,洗地机真的逼疯了用户,从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洗地机尽管不算完美,但它的使用体验还好,就是后续的维护工作真的太麻烦了。

“脏水桶经常要倒,但凡一次忘记倒了,满屋都能闻到那股臭味,洗地机刷头连接手柄的圆管,也经常会有垃圾残留,需要人力拆卸滚刷并使用工具进行清理,真的太让人崩溃了。”刘女士说道。

和刘女士有同样尴尬经历的还有北京的童女士,童女士在春节期间给爸妈买了一个扫地机器人,想着过年回家人多,有了扫地机器人,爸妈就再也不用扫地拖地了,但在使用过后,童女士发现,扫地机器人也问题不少。

童女士表示,“家里养了只金毛,扫地机器人会因为毛发缠绕滚刷而停止工作,这时候就需要人力拆卸清洗,有了扫地机器人是不用清洁地面卫生了,但没人告诉我,还需要用户救场,做好维护工作,真是太糟糕了。”

尽管在使用体验上,扫地机器人自动化水平更高,工作过程中无需人力参与,但这并不代表用户就能高枕无忧,扫地机器人反复和桌椅腿脚干架,这并不新鲜了,甚至有时候,不起眼的数据线就能干翻标榜“人工智能”的扫地机器人。

“春节期间外出走亲戚了,出门后设置了离家模式,让扫地机器人趁着这个时间打扫一下地面卫生,但它却把地插上的数据线扯着满地跑,最终困到了风扇圆角旁的角落处,还是得人盯着看,必要时解救一下困住的扫地机器人。”童女士说道。

扫地机器人“疯”起来,不光能逼疯用户,遭殃的还包括安静“躺平”的狗子,想必大家还应该对此前网友爆料的扫地机器人“咬”狗尾巴新闻记忆犹新。

四川成都一网友爆料,扫地机器人工作时“咬住”宠物狗尾巴,幸亏自个及时解救狗未受伤。主人陈先生介绍,当天遛狗回来正在洗小狗,大狗在门口等。听见大狗叫过去看,发现是扫地机器人咬住了狗尾巴,幸好解救及时,狗狗才没有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品牌厂商:产品还在持续完善,用户仍需等待

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根据捷孚凯市场咨询(中国)有限公司(GFK)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清洁电器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2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2年的348亿元,十年间市场规模扩大了12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2%,远远跑赢同期中国家电市场整体2.3%的年均增长率。

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清洁电器领域迎来了大爆发,诸如扫地机器人、洗地机这样的清洁家电也越来越多的进入到用户家庭,业界普遍认为,扫地机器人以及洗地机这样的清洁家电迟早会和洗衣机一样,成为现代家庭的标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品质生活的今天,用机器解放双手,这是一个明显的消费趋势,品牌厂商也在持续推新,我们拿扫地机器人来说,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也在加快,全能基站自清洁洗拖布早都不新鲜了,我们还见证到了热水洗拖布、机械臂边拖这样的颠覆式的功能创新,显然也是在持续满足用户需求。

但稍显尴尬的是,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扫地机器人,已经无法拉动用户的消费热情了,场内销量的下滑,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扫地机器人行业销量为67.8万台,同比下降14.7%;全渠道销售额为19.8亿元,同比下降11.4%。

扫地机器人销量的下滑,也被业界更多的解读为“扫地机器人让中产阶级失望了”。事实上,当新事物的尝鲜的用户需求被透支后,扫地机器人销量的下滑着实在情理之中,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

根据黑猫大数据中心发布《2023年清洁家电相关消费投诉数据》,截至2023年10月,清洁家电投诉总量为10110件。其中,洗地机、扫地机器人、吸尘器上榜二三四位,占比分别为15.37%、12.09%、7.52%。从投诉原因来看,主要为商品质量问题、虚假宣传、货不对版,售后服务欠缺等。

其实说白了,清洁家电可以说是懒人经济催动下的受益品类,说服用户砸下重金购买并不难,用机器来解放双手,把人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显然是比划算买卖。

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洗衣机的普及,早期的单缸/双缸洗衣机,无论是洗衣还是脱水过程,都需要人力的密切配合,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用户双手,但这还远远不够,于是品牌厂商围绕自动化水平提升不断发力,由此我们见证到了滚筒/波轮洗衣机的震撼面世,用户只需将脏衣服丢进洗衣机内筒即可。

反观清洁家电就完全不一样了,行业的发展仍处于持续解决用户痛点的阶段,品牌厂商围绕自动化水平提升也在不断下功夫,但这距离消费者理想中的智能清洁家电仍有一大段路要走。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翰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可以开发出更多智能化、便捷化的清洁电器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高效、省力的家庭清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