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邓大胜.加快塑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J].今日科苑,2024(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要把握国际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面临的新形势,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类主体作用,促进战略落地、政策落实、举措见效,加快塑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

第一,发挥好城市作为政策行动主体的作用。从国内外历史经验看,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城市凭借其丰富的科教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创新环境以及领先的产业布局,吸引了大量人才、产业和科技创新要素,对于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城市逐渐成为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主要承载空间,科技和人才向城市集聚成为基本趋势。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在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突出了城市在国家战略实施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国家科技创新总体布局、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点城市要聚焦优势特色产业,构筑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和良好生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引进工作成效,从而在全国整体上形成梯次分布、各具优势、协同发展的雁阵格局。

第二,发挥好企业作为资源配置主体的作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带动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科技型企业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关键力量,通过开展前沿技术研发、跨界融合创新、打造新型业态等方式,不断开辟新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从企业集聚的人才规模、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中企业占比等多项指标中可以看到,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日趋重要。要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加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完善科技人才合理流动机制,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支持和引导企业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使企业作为“链主”主导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形成和保持产业国际竞争的领先优势。

第三,发挥好社会组织作为环境营造主体的作用。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而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不断地改造和塑造着人们的生活;同时,科技创新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社会整体对于创新的认知态度和接受程度又影响或制约科技创新。营造支持创新的良好环境,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尊重知识与人才的社会风气、敢于试错和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政府不仅要加大投入,还要着力营造更加有利于激发活力的环境,尤其要发挥好科技社团等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要支持科技社团当好“桥梁纽带”和“枢纽平台”,荟聚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的各类科技人才,强化同行认可、专业评价和行业自律的规范,大力开展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人才举荐、决策咨询、智库传播、科学普及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等工作,推动学术繁荣和创新生态建设,促进全社会理解科学和支持创新。

作者简介:邓大胜,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才战略与政策等。

《今日科苑》投稿地址:modsci.cnais.org.cn

邮发代号:18-26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3号

电话:010-6857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