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因救火而壮烈牺牲的小英雄,赖宁,不仅雕像被拆除,英雄事迹被教科书删除,就连其照片也被学校摘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提到赖宁这个名字,有些人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是在上个世纪,赖宁的名字曾响彻大江南北,其事迹也被后人所歌颂。原来,他是因扑灭山火而壮烈牺牲的一名小英雄,享年14岁。
为纪念勇敢无私的小英雄,当地人民为他修建了雕像,把他的照片贴在学校,在教科书里编写他的事迹。可后来,人们渐渐发现,赖宁的名字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就连他的雕像也被拆除了。为什么曾经被人们歌颂的小英雄如今会受到如此不公正地对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谈及这件事,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1973年的一天,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的一个平凡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小男娃,家人为他取了一个名字“赖宁”,希望他生活快乐安宁。
赖宁天资聪慧,学习刻苦,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仅如此,赖宁对课本外的知识也有所了解。
四川地形复杂多变,山林密布,景色优美,赖宁自幼便对四川的大自然十分热爱,他的地理知识也因此十分丰富。为了成为像李四光一样的地质学家,好深入研究家乡的地形地貌,儿时的他还经常带领邻家的小孩,自发组成一支探险小队,向当地的海子山进军。
夏天的海子山是他们的避暑胜地,绿叶密匝匝的,泄下一片阴凉。可到了秋天却往往暗藏危机——秋天天干物燥,可能会引发山火。
赖宁万万没想到,自己最热爱的海子山,竟会是夺走自己性命的元凶。
1988年的一天,赖宁正在家里待着闲聊,突然听到广播里播放了一条紧急消息。原来,不远处海子山上的电路短路,诱发了山火,紧紧几十秒的时间,小小的火苗就燃烧成了熊熊烈火。
而海子山地形复杂,当地的消防员人手不足,且不了解海子山地形地势,这为他们扑灭山火带来了严重阻碍。为此需要当地群众能一同前往,配合消防员携手灭火。否则,一会山火烧到附近的电视台和石油厂,后果将不堪设想。
听到这条新闻后,赖宁“嗖”地飞下床,跑了出去,他挨家挨户敲门,找到了自己的几个探险队的好友,自发组成了一支救火小分队。
十几岁的少年义无反顾地冲向了不远处的海子山,他们没有趁手的灭火工具,这能拿着地上的松柏枝拍打烈火。
靠近火焰时,一股股灼热袭来,可他们没有退缩,与烈火激烈地对抗着,终于他们扑灭了一小片的火焰。眼见有成效,这几个少年便一鼓作气,继续着灭火的操作。
当地的消防员注意到了这几个小孩,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几个消防员还是把他们带下了山。其他小孩子见状就回了家,唯有赖宁停下了回家的脚步,趁伙伴们不注意再次跑到了海子山上——他发现有一处地方没有消防员灭火,而那里的火势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迅速蔓延到山下。
于是,赖宁孤身前往,拿着松柏枝在烈火里对对抗了近4个小时,最终因体力不支,倒在了山火中。
经过几个小时的灭火行动,这场山火最终被消防员扑灭。赖宁的母亲见赖宁迟迟未归,十分担心,便找来像消防员求助,最终在海子山上的某处僻静的角落,众人发现了赖宁被烧伤的尸体。大家看到后纷纷落下眼泪,为这样一条年轻的生命离世而感到惋惜。
后来人们为祭奠赖宁这位灭火小英雄,为他修建了灭火雕像,在学校里粘贴他的照片,并将他的事迹写进教科书里,呼吁后人学习赖宁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高贵品格精神。
那为什么后来关于赖宁的事迹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什么国外撒尿灭的小英雄于连雕像还完好无损,而国内灭火英雄赖宁的雕像就要被拆除呢?
原来,当年全国呼吁学习赖宁的灭后精神后,就有十几个初中生纷纷效仿,最后造成了惨痛的结局。这一事件引发人们的思考,才发现选出未成年人因灭火付出生命的行为实则是一种错误的诱导,因未成年人价值观尚未成熟,能力有限,面对一些困境危险,他们本是是没有能力去完成某些帮助的;如果强行付出,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如果一味呼吁学生学习赖宁的事迹,可能会让众多学生重蹈覆辙,再次走上赖宁的悲剧。所以赖宁的名字被教科书删除,这种行为也不再被人们所呼吁。
赖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他也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量力而行,避免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