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OpenAI宣布推出全新的人工智能模型Sora(文本转视频平台),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人工智能的进步又一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Sora的诞生预示着一场“革命”已经到来。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先生认为:随着AI的革新进化,需要瑟瑟发抖的显然是教育行业,因为AI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学习将进入超级学习阶段,教育的逻辑因此而改变。

Sora的创新之处在于:

1、能够生成具有多个角色、特定类型动作和主题背景的复杂视频,时长可达到1分钟。

2、可以在单个生成的视频中创建多个镜头,模拟复杂的摄像机运镜,同时准确地保持角色和视觉风格。

3、最重要的是,它不仅理解用户在提示中要求的内容,还能自己理解这些事物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方式。OpenAI将这一能力称为“世界模型的雏形”。

由Sora生成的视频截图,提示词为:一位时尚女性走在充满温暖霓虹灯和动画城市标牌的东京街道上。她穿着黑色皮夹克、红色长裙和黑色靴子,拎着黑色钱包。她戴着太阳镜,涂着红色口红。她走路自信又随意。街道潮湿且反光,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形成镜面效果。许多行人走来走去。图源| OpenAI官网。

Sora的诞生,让我们面临着以下亟需探讨的问题:

Sora将如何重新定义教育的边界?

它将如何影响教师的角色,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

进入AI新纪元,教育将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对此,本文整理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ora只是开始

教育真正的挑战来了

人类的学习机理虽然我们并没有全部搞清楚,但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神经系统的漫长演化历史告诉我们,从感和应,到知和觉,就是人类学习进化的全部奥秘。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人工智能演进史,正是经历了与人类神经系统演化完全相同的历程,只不过生命神经系统的自然演进花了40亿年时间,而人工智能达到觉悟的状态仅仅花了70年时间。

技术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技术进化只会越来越快,无论是ChatGPT还是Sora,都仅仅是开始,以强大算力和算法支持的数字大脑,将在学习能力、学习范围和学习深度上远超人类,人类只有依靠人工智能一起协同学习,才是教育的出路。人类学习将进入超级学习阶段,教育的逻辑因此而改变。

首先,重新定义知识,从知识到知与识。

传统学习中知识是名词,知识是对现实世界和抽象世界的各种现象和逻辑关系的描述和解释,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知识的传递,实现人类文化的传承。但是,超级学习阶段的知识是动词,通过学习,要实现的是对世界的求知与认识的方法,知与识才是根本。

学校教育沉浸在无穷无尽的信息洪流中,给孩子们提供了过度的知识与信息,就好比把农田全部浸泡在水里,种子就难以发芽一样,孩子们对于知识产生了钝化和厌倦。教育只有转向到让孩子们自己发现现象,自己组织信息,形成自己的知与识,才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

其次,重新定义学习,从工具到本能需要。

传统教育中,学习实际上能实现两方面的功能。一个是工具功能,通过学习使学习者掌握技能和谋生手段,比如学习外语是为了谋求翻译这个职业,学习计算机语言是为了谋求编程员这个职业,学习表演是为了谋求演员这个职业。另一个是价值功能,就是人能够通过学习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的认同和愉悦。

图源 | pexels

人的工具化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不断被强化的概念,而人工智能的本意是“能够替代人工的智能”,人工智能的出现就是破除人类自身工具化、解放人类的利器,使人自身的价值进一步突出。洗衣机、洗碗机、电饭煲解放了现代女性,使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女性。

人工智能的未来,必将会取代所有以工具为目的的人类职业,包括翻译、程序员、演员、设计师、驾驶员等。人类的生命意义将聚焦到健康生活、挑战极限、创造世界的方向上去。学习外国语是因为喜欢不同文明的文化,学习计算机语言是为了创造全新的数字世界,学习表演是因为能够体验不同的人生。

实际上,一个人出生后,所有的情感和知识都是通过学习而来的,学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学习从来是本能需要,只不过是因为教育把学习工具化了。

再次,重新定义创造,从创造东西到创造体验。

德国音乐家克劳德·斯塔德曼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创造,而不是传授,音乐教育应该以创造为中心。实际上音乐存在三次创造,第一次是作曲家在作曲时的原始创造,第二次是演奏这首曲子时的表演创造,第三次是听众欣赏时的领悟创造。这三次创造意义不同,但都是真实的。

人工智能通过学习拥有了创造的能力。过去人类创造音乐、电影、软件、建筑等东西,是以往人类创造最主要的领域,但是人工智能生成将在这方面越来越强大,通过科学的深度工具化,人类的价值将在第三次创造方面大放异彩创造体验将成为重点,这需要教育当中深度应用人工智能,使人的工具化由人工智能替代,进而构建人自身创造和发现的机会。

世界充满了未知,也充满了挑战,人工智能作为强大的工具能让我们超越感知局限,创造更多的新体验。我们将听见花朵开放的心路历程,破解意识形成中涌现的复杂,洞察暗物质、暗能量在宇宙中超乎想象的运行方式。

图源 | pexels

Sora在英文中有小鸟在翔空中咏唱的意思,这个浅浅的人工智能咏唱,如果能够让所有教育者能够听懂,那么我们是否会对各种无谓的内卷释然并放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最迫切的是

尽快调整人才的选拔模式

这一年多以来,中国已经涌现出了上万家AI应用开发公司。但是我们与美国的AI差距并不像很多公司宣传的那样缩小了,相反,这种差距更大了。甚至国内有一些大公司开发AI 产品,调用的都是美国几个巨头的API。

今年年初,OpenAI正式修改了用户协议,取消了将AI应用于军事的限制。更值得关注的是,2月15日,OpenAI公开宣布和微软配合,捕获并封禁了5个利用GPT的人工智能能力来进行威胁技术开发的国家附属团体,其中一个就来自中国。

AI技术影响的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会影响到我们所有的行业,它代表的是先进的生产力。

过去二三十年里,中国抓住了一个巨大的红利,就是互联网革命,因为当时互联网行业倡导开源和开放,再加上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别人的基础上完善了互联网生态,甚至在移动支付等领域有很多创新。但是我们的底层技术一直受制于人,直到近年来才算有所突破。

而这次AI革命,目前来看想继续“拿来主义”估计行不通。但是国内的很多企业依然想着在谷歌、微软、OpenAI的基础上开发应用,复制当年的互联网模式。

图源 | pexels

我们真的有这样的机会吗?前几天,山姆·奥特曼公开称将筹集6-7万亿美元用于大芯片计划。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美国最大的上市公司微软和苹果的市值相加刚刚超过6万亿美元,而英国 2023年的GDP才3.1万亿。作为目前最了解AI的公司,到底看到了什么才会有如此的雄心壮志?目前来看,AI带来的科技革命是不可逆转的。

近日,英伟达CEO黄仁勋提到,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大模型。我们的差距不仅是技术上的,更多的是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以及整个社会中弥漫的功利化氛围。

高校有一个制度叫“非升即走”,青年教师在合约期必须要完成考核指标,否则只能走人。中小学的这种情况其实更为普遍。老师和学校的考核制度非常复杂,如果一位老师天天应付检查,哪有心思好好教书育人呢?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而且AI革命不似前几次工业革命,进化速度太快,不会再留几十年的时间让我们去调整和适应。

AI技术不断进步发展

未来教育该走向何方

AI模型Sora发布后,我们从此开始很难再分清楚AI和现实的界限。那么,孩子们是不是可以不用学理科,不用学编程,只需要把语文学好就行了?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回答,会直接决定你的孩子未来是统治机器那个人,还是被机器统治的那个人。

AI的发展方向是让普通人直接命令机器劳动。过去,一个孩子要寒窗苦读12年考一个一流大学,然后学习4年编程,在一线大厂工作两年之后,才能做得出这种视频,但现在还有意义吗?我们背的那些知识、刷的那些题还有意义吗?我们学理科、学编程还有意义吗?是不是大家以后学语文、学英语就可以了?

答案是:必须学理科、学编程,而且要学得更高级,同时学好语文和英语。

什么叫更高级?就是学理科、学编程的时候要变换方法、变换内容,更新10年、20年前那种方法和思路。

图源 | pexels

我们要思考,孩子未来是AI之上的人还是AI之下的人。

比如:互联网和手机的发展,让我们普通人可以不会编程,也可以点外卖、刷视频、抢票,但这只是在花钱,是互联网之下的人。那些做出互联网产品的人,才是互联网之上的人。

AI同理。我们现在说句话,就能生成自己想要的作品,但这些人不是AI之上的人。那些掌握AI原理、制定AI规则、发明AI、推动AI发展的人,才是AI之上的人。

学理科、学编程,就是要让孩子成为AI之上的人。但这样的“学”不能只是刷题、背公式、背定理、记代码,不能只是学习表面的理科和编程。

未来的学习任务是要更深一层了解理科和编程背后的原理,建构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发现能力。

*本文综合整理自科创空间站(作者: 倪闽景)、@老王院长、@哈佛亮爸教育规划、校长会。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荐读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常生龙:教师需要转变的三个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