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未至,永康各村龙灯就开始热闹了起来。金华地区的龙灯以板凳龙为主,但因迎灯行程长、时间久、体能消耗大,常见的都是成人迎灯,今年石柱镇俞溪头村别出心裁,集结了一支萌娃龙灯队,迎起了迷你龙灯。萌娃与龙灯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时长00:26

热闹非凡 百余名萌娃齐上阵迎龙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19日下午4时许,俞溪头村村民俞聪聪的家里开始热闹起来。这边是你搭我装,忙着将“龙身”板凳一桥桥拼接起来,那边是灶火正盛,烹饪晚餐招待前来迎灯、赏灯的孩童宾客。据了解,当天的迷你板凳龙灯共有35桥,百余名6至12周岁的萌娃通过轮流接力的方式,共同完成迎灯活动。

准备就绪后,一条栩栩如生的小龙就“盘”在俞聪聪家门前,等候萌娃们的到来。“孩子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来猜灯谜啦!”下午5时30分,迎灯前的热场环节——猜灯谜率先点燃了现场氛围。只见每桥板凳龙上都挂满了灯谜卡片,孩子们绞尽脑汁猜着谜底,猜中的还现场兑换到了心仪小礼品。

在喧闹的锣鼓声中,孩子们抬着龙灯出发了。当天,这条“迷你龙”受到了村民的欢迎,孩子们走家串户,将满载吉祥与祝福的龙头“点”进了村民家中,讨了彩头的村民们则把家中的零食、礼物、红包等分发给孩子们。入户穿巷,拉灯盘龙,持续三个多小时的迎灯活动打破了夜晚的寂静,让小村庄充满欢声笑语,变得热闹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用心,真有创意,比大人迎龙灯还有意思”“小孩子迎板凳龙还真是头一回看见”“能让小朋友在体验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民俗活动,真的很有意义”……陪伴的家长、围观的村民对此次创意满满的萌娃迎龙灯活动赞不绝口,表示希望来年能继续举办下去,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将永康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耗时一年 一家四代公益制作迷你龙灯

这次的迷你龙灯之所以能“闪现”俞溪头村,还得从俞聪聪家兔年新年的一次迎布龙经历说起。“我们村里有十几年没迎过龙灯了,为了让家里的孩子体验一把传统民俗,所以去年我们做过一条小布龙,让孩子在村子里迎了一圈。没想到很受欢迎,很多孩子都想参与进来,可惜布龙太小,只够六七个孩子一起迎。”俞聪聪说,那个时候他们一家人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准备在第二年做一条更长的龙,让村里的孩子都能参与。

过去一年,俞聪聪一家四代人就开始为这条迷你板凳龙忙了起来。“我们金华地区最传统的龙灯就是板凳龙,所以我们早早就开始了板凳龙的设计,上网查资料,也问了家中老人,希望尽可能做出永康老味道,还原小时候见到的板凳龙模样。”俞聪聪说。

俞聪聪86岁的爷爷是名老木工,靠着老手艺,爷爷负责扎龙头,还有龙身的裁锯。传统的板凳龙为了更结实,往往会使用枫树等硬木来制作,为了孩子们能举起来不费劲,爷爷特意选用了松木,这样哪怕是较重的龙头,孩子们都能轻松举起。

迷你龙头之所以栩栩如生,骨架是基础,糊纸、绘画、灯光都很关键。“木工活早在去年上半年就完成了,但为了找合适的糊纸材料又费了不少功夫。”俞聪聪告诉记者,刚开始使用传统的宣纸糊龙头,发现宣纸非常容易破损,于是又上网查,最终找到了透光性和坚韧性俱佳的棉纸材料。绘画则是一家人参照着各式板凳龙图样一起完成的,灯带如何布线也经过多次尝试,为确保龙眼、龙须、龙嘴、龙珠、龙身在灵活转动的同时还能发光,在不使用蜡烛的情况下,最高程度还原成传统板凳龙。

春节假期一开启,俞聪聪一家四代人就赶回家中忙起了板凳龙的收尾工作。木材打磨、零件制作、龙尾赶制……在得知报名参与的孩子数众多,一家人又加急将27桥龙身增加至35桥。俞聪聪表示,能让孩子们充分了解迎龙灯的文化习俗,在快乐的体验中感受到家乡浓浓的年味,一家人都觉得很开心,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