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月,陕西博物馆在对“何家村”出土的金箔进行称重时,发现金箔重量少了2.22斤…没想到三个月后,金箔又少了240克!
连续出现的怪异现象让人疑窦重生,要知道丢失的近3斤黄金,在70年代的购买力非同一般,足以支付8000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怀疑有人偷偷窃取了金箔,纷纷写信向上级反映情况。
上级接信后派出专人进行调查,令调查人员尴尬的是,当他们再次对金箔进行称重时,发现金箔又少了63.7克。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内部人员出了问题,专案组到博物馆调查摸底,很快把怀疑焦点投向了平日与文物接触最多的考古学家韩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0年,何家村遗宝惊世发现后,韩伟不仅参加了发掘工作,还主持编写了考古发掘简报,另外调查组还得知,为了进行深入研究,韩伟曾多次提取何家村出土文物。
带着这些疑点,专案组专门找韩伟谈话,要求他如实交代,韩伟大呼委屈!这时有人提起金箔在展出时,曾出现过渗水情况。
会不会是金箔本身还有水分,那些凭空丢失的重量,是不是水分慢慢蒸发的结果……为了弄清真相,专案组特意从西北大学请来几位物理系、化学系的专家到现场进行实地分析。
几位专家模拟文物刚出土的情景,对金箔进行了浸水实验,在经过三个昼夜的浸泡后,专家们将金箔取出甩掉水分稍加晾干,然后将金箔放上天平进行称重,此时,金箔的重量不多不少正好11斤,由此,金箔“消失”的秘密终于被揭开!
虚惊一场的金箔事件过后,时间就这么不疾不徐地过了几年,何家村窖藏作为“大唐遗宝”,一直处于“秘不示人”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也没想到4年之后,这批“大唐遗宝”真的出了大事,1975年9月26日早上,当陕博的工作人员打开博物馆东侧的隋唐陈列室时,眼前的一幕让他们瞬间石化。
只见陈列室里一片狼藉,室内一扇窗户玻璃被击碎,窗门大开,展柜上的锁被撬开,里面的文物大都七零八落,见此情此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是欲哭无泪,怀着悲愤的心情,大家对文物进行了清点。
这一清点大家的心情更加沉重了,5件素金钗、1件金钏、1件鎏金花纹八角杯、1件素面高足银杯(杯身)被盗走,更最令工作人员痛心的是,当初何家村出土的12条“国宝”赤金走龙,只剩下6条。
在何家村的发掘现场,考古学家初见赤金走龙就被惊艳了,当时,这12条金龙深藏在一个银罐中,银罐的密封性很好,挖出时银罐内尚存有半罐水,水上浮着一张薄如蝉翼的金箔,金箔上便立着这12条金光闪闪的小金龙。
小金龙做工精致,体态生动,每一条龙的形态都不一样,有的体态婀娜,有的圆眼深目,两唇张开,有的阔嘴伸颈,长尾卷舒,一看就是“国宝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汉唐时代的龙有四条腿,还没有完全飞起来,所以汉唐时期的龙,大都被人称为“走兽龙”,也因此,这组神采奕奕的小金龙,被专家命名为“赤金走龙”。
文物被盗事件发生后,陕西痛定思痛,决定遵照周总理指示在大雁塔西北约1.5公里处筹建新的博物馆。
1973年6月,周总理陪同越南总理范文同到访西安,在参观过陕博后他对陕西省负责人说:“陕西文物很多,博物馆很小,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在大雁塔附近新建一个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由于特殊时期财力有限,这个博物馆一直未能如期开建,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如火如荼兴建,经过几年奋战,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式建成,新馆建筑面积达5.8万平方米,成为当时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
那些拥拥挤挤在老博物馆的文物,总算有了个安安稳稳的新家。遗憾的是,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失窃的6条“赤金走龙”和其余珍贵文物依旧不知去向。
1975年何家村遗宝失窃案至今悬而未破,成为陕西考古人心中永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