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甲辰龙年开年,铱星云商陆续收到不少项目春节期间的“战报”,不少购物中心展开花式营销,让逛购物中心成为大众走亲访友之外的主流活动,加之假期文旅热度持续走高,多数城市主流商圈实现线下商业客流及销售额同比两位数增幅。

因此,本期铱星云商分别就部分一线城市及连锁商管公司数据进行分析,解读消费热度和趋势的变化。

北上广深战绩扫描

先来看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中的北京市场。

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3144.2万人次,其中CBD商圈、王府井商圈客流量分别突破200万人次、100万人次;地安门外商圈、隆福寺商圈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69.7%、62.3%。值得一提的是,春节期间,王府井、西单、前门、三里屯、国贸等20余处商业街区及商场周边形成了“组团式”特色景观,各商业项目与商圈充分联动形成了独特的氛围。

具体到代表商业项目上,春节期间(2月10-17日),北京凯德MALL·大兴、北京凯德MALL·西直门客流同比上年均增长近70%;朝阳大悦城春节客流量同比上年增长20%,销售额同比增长13.6%;荟聚购物中心销售额同比增长12.9%;朝阳合生汇客流量同比上年增长近15%,销售同比增幅近70%,其中,珠宝馆销售业绩更是同比增长近130%。

在全国商业最为繁盛的上海市场,春节期间线上线下商业均热闹非凡。

据上海市商务委数据显示,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2月9日-16日,上海全市线上线下消费金额569亿元。监测35个商圈的线下客流总量2873万人次,同比农历同期增长11.9%。

值得一提的是,春节期间上海文旅消费热度攀升。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春节8天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同比增长54.14%。文旅的热度也让独具“海派年味”的各大商圈承接住了“泼天富贵”。期间,豫园商圈消费人次34.3万人次,同比农历同期增长11.4%。南京路步行街节日期间商圈37家企业销售额5.2亿元,同比农历同期增长14%。徐家汇商圈节日期间商圈客流量超过200万人次,同比2023年农历同期增长近22%。静安区节日期间张园、大悦城等合计日均客流量超30万人次,其中张园客流量实现同比翻倍式增长。五角场商圈节日期间商圈实现销售额2.6亿元,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41.3%,比2019年农历同期增长18.5%。

具体到部分代表项目来看,春节期间,上海五角场合生汇客流超85万人次,同比增长20%,销售超1.6亿,同比增长105%;上海百联ZX创趣场销售同比增长175%,客流同比增长63%;正大广场客流量突破近60万人次,同比2023年激增56%,并刷新过去4年春节假期单日新高;上海虹桥天地龙年新春期间销售业绩同比2023年增长17%,客流同比增长20%;上海龙华会客流达42.3万人次,销售额达2305万。

千年商都之称的广州市场,同样迎来龙年“开门红”。

据统计,春节期间,天河路商圈人流量约1261.78万人次。北京路步行街总客流322.6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61.5%,对比2019年增长24.2%;总营业额5.16亿元,同比去年增长52%,对比2019年增长20%。长隆万博商圈客流量累计超180万人次,同比增长22.5%;销售额累计约1.4亿元,同比增长17.6%。

具体到代表项目上,春节期间,广州天环客流同比涨幅近 1倍,销售同比涨幅近3成;广州正佳广场销售同比增长12%,客流同比增长21%;广州悦汇城销售额同比上涨15%、客流同比上涨30%;广州IFC国金天地:销售额同比上涨20%、客流同比上涨44%;信达金茂广场·益田假日世界客流同比提升50%;销售同比增长超60%;广州太和金铂天地春节期间总销售额3500万,同比增长48%;总客流50万人次,同比增长61%;广州保利广场春节日均客流7.2万,同比提升43%,销售日均278万,同比提升16%;广州万菱汇客流同比增长约50%,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8%。

多中心、多商圈格局的深圳市场,各个标杆项目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根据深圳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深圳重点监测的21个商圈客流量达962.98万人次、同比增长20.94%;营业额8.37亿元、同比增长22.32%。

具体到代表项目上,不同商圈标杆项目各有看点:

前海壹方城除夕至初八总销售同比2023年增长35.5%,总客流同比2023年增长5.5%。

壹方天地总销售同比增长44.23%,总客流同比2023年增长28.91%。

深圳领展中心城春节假期日均客流同比增长112%,日均销售同比增长101%。

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日均同比客流增长45%,销售增长35%。

深圳星河WORLD·COCO Park日均同比客流增长45%,销售增长30%。

深业上城生态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40%,销售额同比增长27%。

KK MALL销售5937万元,同比提升28%,客流31.5万人,同比提升16%。其中,外婆家、阅上销售深圳第一,怂火锅深圳前二,徐记海鲜除夕单日销售创历史新高。

南山海岸城客流同比提升25%,销售提升13%。

海雅缤纷城客流数据同比上涨20.5%,销售数据上涨30.7%。

KK ONE销售2870万元,同比提升39%,客流45万人。其中白玉串城春节期间销售深圳排名前二。

南山京基百纳广场销售905万元,同比持平。

沙井京基百纳广场销售1420万元,同比增长2%,客流13.9万人,同比增长5%。

深圳欢乐海岸客流同比增长30%,水秀营收创历史新高。

深圳欢乐港湾春节期间接待人数累计超65万,同比增长35%;商业街区累计营业额超2700万,同比增长43%;欢乐港湾总体营业额3640万,同比增长26%。

满纷天地杉杉奥莱客流增长64%、销售增长45.5%。

光明蓝鲸世界销售3162万,同比上涨41%;客流41.3万,同比上涨45%。

连锁商管品牌发力

除了一线城市的商业热度,不少新一线及下沉市场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在如今全国拓展的商管公司更注重统筹联动运营,因此也让连锁商业品牌纷纷收到各地消费者青睐。

春节期间,吾悦广场全国160座在营广场客流、销售额同比均提升近30%。其中东北、华南、云贵、华北区域客流同比提升超过40%;东北、鲁东、鲁西、华中、徐州区域销售额同比提升超过35%。

融创商业在其「了不起的中国年」的主题活动期间,全国15个项目总客流同比提升17%,总销售同比提升11%,并携手品牌伙伴共创业绩新高,诞生近百家市级及以上的销冠品牌。

越秀房产基金、越秀商管全国三城7Mall销售额同比上涨28%、客流同比上涨36%。其中,广州悦汇城销售额同比上涨15%、客流同比上涨30%。广州IFC国金天地销售额同比上涨20%、客流同比上涨44%。武汉越秀IFC国金天地销售额同比上涨205%、客流同比上涨288%(注:武汉越秀IFC国金天地2022年9月街区开业,2023年6月mall开业,此为同比2022年街区开业数据)。

爱琴海集团在一二线核心城市及下沉市场都收获了亮眼的成绩单。其中,天津河东爱琴海购物中心客流同比提升32.4%,销售同比提升27%。天津生态城爱琴海购物中心客流同比提升30.14%,销售同比提升44.61%。成都后花园爱琴海购物中心客流同比提升15%,销售同比提升30%。大同魏都爱琴海购物中心客流同比提升91.6%,销售同比提升48.2%。赣州南康爱琴海购物中心客流同比提升93%,销售同比提升42%。济宁高新爱琴海购物中心客流同比提升20%,销售同比提升35%。自贡高新爱琴海购物中心客流同比提升24%,销售同比提升17%。

京基百纳商业春节期间销售总额1.11亿元(不含KK TIME),同比增长24%。除上述深圳市场成熟项目亮眼成绩外,去年开业的KK TIME也实现了销售5345万元,客流25.1万人。其中面屋猪一销售深圳排名第一,the north face、MC CHOICE、周大福、中影天川国际影城等10家商户环比上升超100%。

华发商业8个集中商业项目春节期间(除夕至初八)销售突破1.5亿,同比提升53%,客流超250万人,同比提升60%。

美置商业借助全国5大区域6大城市在营商业项目进行春节主题联动活动各地项目均迎来“开门红”。佛山悦然广场实现销售和客流双位数的同比增长,其中,餐饮同比增长19%,零售同比增长48%,永旺超市同比增长20%。贵阳悦然广场总业绩同比提升54%,总客流提升37%,电影院业绩同比提升45%,餐饮业绩同比提升42%,超市同比提升73%。徐州美的广场达成客流和销售双增长,其中客流同比提升38%,销售同比提升29%;徐州悦然里春节期间销售同比增长22% ,客流同比增长52%。镇江悦然广场客流销售双增长,实现同比68%的增长,其中会员及社群新增2千余人,会员整体活跃率达到80%。邯郸悦然广场客流同比提升40.19%,配套销售同比提升780.79%,娱乐销售同比提升204.49%。株洲美的时代广场客流同比增长30%,销售同比增长40%,其中娱乐业态销售同比上升308%。

商业观察

从这些代表性数据来看,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下沉市场,购物中心凭借丰富的业态体验和年俗营销活动,都正改变大众的生活方式,成为城市之中感受烟火气的重要空间。而各商场业态品牌的成绩单中,配合节庆氛围表现突出的餐饮、电影娱乐业态之外,珠宝零售等也成为春节期间的重要看点。

另一方面,节前哈尔滨等地文旅的“话题性”爆红,也2024年的春节较之以往在文旅商业、外来消费等方面表现更加突出。连锁反应之下,在春节期间保持营业的购物中心迎来利好,实现客流大幅度增长。

一定程度来说,由于春节业绩的“开门红”不仅仅体现在客流上,不少项目在零售及体验业态上都有较为可观的表现,因而也给不少项目打了一剂强心针,行业整体对未来预期向好。但同时,一些新的消费趋势和动向也显现出来,如外地文旅客对于非文旅型商业的热度正在攀升,为城市商圈购物中心带来更多增长点,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运营要求;再如,当以节假日社交型消费为主的大节点告一段落之后,人们对于高性价比、精致省等趋势的追捧,则对品牌的招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亦或者,年轻力群体结构继续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场景体验、情绪价值等消费将走向何处,都未可知。

总体而言,在开年“上大分”的购物中心们,面对的或许将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新开局,风起云涌的市场中,又将会有哪些新物种、新消费、新模式,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