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贺林平

入夜,珠海西区斗门已万籁俱寂,可海淼水产进出口公司斗门分公司院内却是灯火通明、车声低鸣,一派忙碌景象。

眼前,穿着皮兜子、踏着水鞋的工人,正抬起手中活蹦乱跳的罗氏虾,干练地搬上身后挂粤港两地牌的厢式货车;待一车用海水养着、精准温控的生猛海鲜装运完毕,货车缓缓挪动到大院另一侧,在海关摄像头“眼皮子”底下上锁、过磅,随即开出大门,疾驰而去。两个多小时后,这些鲜鱼活虾就将出现在香港的各批发市场,再“游”进港人午餐的后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是珠海的本土企业,主营鲜活海产品供港。大桥建成通车之前,日常走的是往东经虎门大桥到东莞,再南下深圳过文锦渡口岸进香港的传统线路,单程一趟下来就得六七个小时。”翁锡鹏娓娓道来,鲜活海产品最怕长途运输,路上稍有闪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而且文锦渡口岸夜里12点闭关,为了卡点过关,运输车往往下午四五点就得出发,那时大多数海捕渔船还未回港,也影响了供港的种类和品质。

港珠澳大桥2018年10月23日正式开通,海淼成为第一家通过港珠澳大桥向香港市场供应鲜活海产品的企业。“一般晚上十点多钟集货装车,凌晨1点左右出发,走大桥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港,正好赶上一早上市。这样的节奏,更符合海产贸易这一行的经营规律。”翁锡鹏说,依靠这座“生命桥”,企业提升了运营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更极大避免了运输风险,市场竞争力随之显著提升。

从2018年12月5日第一单92公斤海捕对虾过桥抵港,到如今每天六七台车、20吨货,海淼的供港业务年年稳步攀升。目前,该公司海产品在香港市场占比已达约25%左右。

“这样的底气,不光来自于港珠澳大桥大幅缩短了珠海与港澳之间距离,成为连接内地和港澳的重要交通枢纽;还得益于大桥口岸通关效率的不断提升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像翁锡鹏一样,这是很多珠江口西岸供港贸易企业共同的感触。在他们眼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来,不仅大桥、高铁等基础设施加强了“硬联通”,各种改革创新政策更强化了体制机制的“软对接”,推动贸易便利度持续提升。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是国内少有实施24小时通关的口岸,在此基础上,海关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不断创新监管模式,运用大型集装箱/车辆检查设备、X光机等智能化查验设备,缩短货物查验时间;大力推行“提前申报”“两步申报”、汇总征税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实现货物未到口岸即已完成单证放行,无需查验的货物3-5分钟即可通关……“通过一系列优流程、降成本、提效率、强服务的改革创新举措,大桥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口岸开通初期分别压缩了8成以上。”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关长黄向荣介绍,2023年全年,港珠澳大桥海关共监管进出境货车超57.56万辆次,同比增长25%;进出口总值2093.25亿元。

“港珠澳大桥不光大湾区菜篮子企业的‘生命桥’,还是连接我们和港澳同胞的一座‘同心桥’,是照见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愿景的‘圆梦桥’!”翁锡鹏告诉记者,除了生意发展上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他还眼见着周边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驾车过大桥,到内地体验美食购物、旅行游乐,尽享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别的不说,就说我们的香港司机,很多现在都定居在珠海了,每天港珠往返至少一趟,既挣了钱,还留下不少休闲时间。大家都说,现在幸福感提升了好多!”